他官至宰相不可谓不成功,但他善于投机、愚忠于主,却被后世诟病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在东晋末年政局复杂的大环境下,刘穆之择主而仕,跟随刘裕,开启了仕履生涯的传奇之路。

作为刘裕的像佐,在平定柜玄之乱后,他恪尽职守,都助府主重建朝廷秩序:在权臣争夺朝权之时,他凤夜在公,助府主夺取朝廷的军政大权。

在刘裕官职、声望提高的同时,刘穆之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不仅为刘裕出谋划策,还为其选贤任能,并在刘裕出征期间屡掌大权,稳定后方局势。虽然从仕途来看他官至宰相不可谓不成功,但从道德来看他善于投机、愚忠于主为后世所诟病。

联姻士族、跟随刘裕

作为汉高祖刘邦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的后人,刘穆之家族世代居住在京口地区。至他出生之时汉朝已经灭亡140年,其家族早已落魄。

祖辈父辈皆未见于史书记载,甚至刘穆之本人还时常食不果腹,属于典型的庶族寒士。当时士庶天隔,在“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责”的背景下,寒士难有出头之日。他如何抓住机遇、步入仕途值得我们深思。

抓住机遇、联姻士族为刘穆之步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他清楚地认识到攀附士族是进入仕途的重要前提并抓住了联姻士族的机遇。在行为和素养两方面他皆有积极表现,在行为方面,他放荡不羁、不修边幅以引起士族人士的重视。

在素养方面,他少好书传、博览多通,具备了较高的文化修养。这两方面的表现在当时玄学兴盛背景下很受士族推崇,最终济阳江氏江数慧眼识珠认识到刘穆之的价值,并将侄女许配于他。

济阳江氏是当时的一流士族,江散的祖父是西晋重臣,官至黄门侍郎;父亲曾担任东晋朝廷宰相,并长期负责选任官员,为江氏家族积攒了大量的人脉。江数出任建武将军、琅邪内史时,以刘穆之为府主簿,年逾途40岁的刘穆之正式步入仕途。

东晋时琅邪王担任者多为储君,故琅邪内史地位甚高,可视为未来宰相,主簿是府主的心腹,这就意味着琅邪主薄具有较高的地位,如吕布曾任丁原主薄,殷观曾任刘备主薄,司马懿曾任曹操主薄。

虽步入仕途较晚,但刘穆之借姻亲关系,进入仕途伊始便获得了不错的官职。选对方向、跟随刘裕开启了刘穆之仕宦生涯的传奇之路。在正常情况下,刘穆之攀上江数这个高枝,仕途应该顺风顺水,不料桓玄篡晋称帝,东晋琅邪王府势力顿衰。

此时,北府兵刘裕、刘毅、何无忌等人试图起兵推翻桓玄的统治,刘穆之面临重大抉择:桓玄势力强大并掌控中央及地方大权,但他毕竟属于乱臣贼子:北府兵刘裕等仅有百余人,但具有雄心壮志。

安分地做桓玄楚国子民,还是跟随刘裕冒险起义,经过慎重考虑,他决定跟随刘裕。刘裕攻克京口,也就是进入刘穆之老家之时,45 岁的他立马回到家中脱掉儒服换上便装,一副平民打扮前往刘裕军营。

刘裕问;“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更甚急,卿谓谁堪其选?”刘穆之答:“贵府始建,军更实须其才,仓卒之际,当略无见逾者。”在刘裕府缺乏主簿时,刘穆之毛遂自荐出任此职。

由储君府到义军,虽然主簿的职位相同,但两者地位相差其远,刘穆之甘愿有所牺牲,故刘裕称“卿能自屈,吾事济矣”。他与刘裕一见如故,两人建立了亲密的主从关系,参加刘裕义军为刘穆之仕途的腾达奠定了基础。

联姻士族充分展现了刘穆之善于观察的才能,便于他主动迎合并融入士族社会,寻找机会步入仕途。跟随刘裕,显现出他能在复杂的政治形势下,正确判断未来的发展方向,具备及时依附未来强者的眼光。

恪尽职守、夙夜在公

东晋末年,朝政混乱、人心浮躁、战乱不断,仅仅站队正确,还不足以步步高升,刘穆之究竟有哪些过硬的表现,展现了什么才能,使得其赢得领导的信任。

恪尽职守、重建秩序。公元404年,刘裕率领义军攻克京师,桓玄西逃。经过战争的摧残,建康城内一片混乱,一切秩序需要重建,这就主要依靠文臣刘穆之“诸大处分,皆仓卒立定,并穆之所建,遂动见咨询。穆之亦竭节尽诚,无所遗隐”。

在刘穆之的协助下,刘裕焚烧桓温神主于宣阳门外,在太庙立东晋朝新主,宣告正式推翻了桓氏的统治,恢复东晋朝司马氏的正统性地位。在刘穆之的建议下任命百官,如以王导之孙王谧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

刘裕自为镇军将军、都督八州诸军事、领军将军、徐州刺史,将朝政大权推于第一士族琅邪王氏,而刘裕本人掌握中央、地方军事大权,赢得了百官的认可,使得官员各就其位。听从刘穆之建议,大赦天下,建立正常的统治秩序。

在初步稳定之后,刘穆之在前朝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自日,风俗顿改”,从根本上改变了京城混乱的局面,并为最终诛灭桓玄提供了稳定的后方。

刘穆之这些举措,犹如萧何稳固关中在领导刘裕面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领导排忧解难,赢得了领导的信赖。夙夜在公、助取朝权。夙夜在公,刘穆之的“公”则是指刘裕,而非当今公众、集体之公。诛灭桓玄后,义军内部开始争夺权力。

公元407年,扬州刺史王谧去世,按威望当以刘裕接任,而刘毅等人不希望刘裕入朝,于是建议由中领军谢混接替,或让刘裕任扬州刺史于京城之外。刘穆之得到消息后,劝诚刘裕拒绝此安排并争夺朝权。

刘穆之经过分析指出,其一,经历司马道子乱政及桓玄篡位后东晋天命已移,刘裕恢复东晋朝的功勋和稳定天下的地位已经定了下来。其二,一同起义的刘毅等人并不会心甘情愿受制于刘裕,也就是说双方争权夺利不可避免,退让只能受制于人。

其三,扬州刺史的地位非同寻常,担任此职才能控制京城局势。在刘穆之的劝说下刘裕进入京师建康,顺利接任扬州刺史一职,掌握了中枢权力。武将出身的刘裕,文化素养不高,为人处世很多方面都需要刘穆之的引导。

如刘裕字迹丑陋,刘穆之认为作为士族社会的领导,字迹虽是小事但仍需留意。因为天赋和时间的问题,刘裕的字还是写不好,刘穆之就建议他写大字,大既足有所包,其势亦美。处处为领导着想,因此他备受领导信任。

出谋划策、选贤任能

随着刘裕势力的壮大,他对刘穆之更加信任。刘穆之也竭尽全力为刘裕出谋划策,与此同时其官职也得以提升,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随着官职的提升,刘穆之在前台负责选任官员,并在刘裕出征期间,负责留守后方。

出谋划策,备受信任。刘穆之有经略才具,刘裕以其为谋主,每一次行动都要先询问他的意见。公元409年,南燕主慕容超袭位,纵兵肆虐准北,俘虏东晋阳平太守刘千载、济南太守赵元,并驱掠百姓千余家,刘穆之认为这是刘裕进一步提升威望的绝好机会。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邀、庾亮、褚衰、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如果此次刘裕北伐成功,将极大地提升自身的威望。同年,刘穆之跟随刘裕出征,次年攻灭南燕。

在刘裕征讨南燕期间,天师道卢循、徐道发动叛乱,先后击败东晋大将何无忌、刘毅等人,威逼建康。刘裕迅速回防建康,以少胜多击败卢循等人。这两次战争期间,刘穆之出谋划策,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史称“从征广固,还拒卢循,常居幕中画策决断众事”。

刘穆之的官职也随着刘裕官职的提升而提升。公元404年,刘裕任建武将军、彭城内史时,刘穆之为府主簿。一个月后,刘裕任领军将军、都督八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镇军将军时,刘穆之为府记室参军。

公元405年,刘裕任车骑将军、扬州刺史时,刘穆之为府录事参军。刘毅等人以“权力过重”为由离间刘穆之与刘裕的关系,而刘裕听了却“愈信仗之”。公元408年刘裕升任中军将军、太尉之时,刘穆之升任中军太尉司马。

这一职位负责军事,在战争时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见此时刘穆之不仅实际上是刘裕的首席心腹职务上也是刘裕府的首席僚佐。公元412年,刘裕任太傅、扬州牧时,刘穆之出任丹阳尹,成为京畿地区的行政长官,步入高官之列。

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刘穆之步入高官行列之后,长期负责选任官员。对于有才能、贤德的人才,他积极任用。如他所举荐并任用的谢晦、颜延之、江秉之等人,皆为贤能之人。谢晦被举荐后,在刘裕府历任要职,是刘裕军事上的第一谋臣。

刘裕建宋后担任中领军、侍中两职,在刘裕去世后他位列四大顾命大臣之中,这充分说明刘穆之任人唯贤。举荐颜延之、江秉之,集中体现了刘穆之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原则。刘穆之的儿子刘宪之娶了颜延之的妹妹,两家建立了姻亲关系。

刘穆之听说颜延之德才兼备,想要任用他,但仍然坚持与他见面进行具体考察。刘穆之家境贫寒,娶妻江氏后,“好往妻兄家乞食,多见辱,不以为耻”,而在他出任丹阳尹前将军时,“将召妻兄弟,妻泣而稽颓以致谢”。

江秉之既是他的亲戚,又是曾经侮辱他的人,他以江秉之出任丹阳郡、前军将军府参军。刘穆之的这一系列做法可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当然江秉之也绝非平庸之辈,在历任官职上皆有突出表现,被列入《宋书·良吏传》。

刘穆之凡所荐达,不纳不止,常自云:“我虽不及葡令君之举善,然不举不善。”在门第为贵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任用官员以才能为尺度是非常难能可责的。

《参考文献》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杨绛,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司马光.资治通鉴.胡三省,音注.北京:中华书局,

王夫之.读通鉴论.北京.中华书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士族   愚忠   扬州   刺史   东晋   仕途   出谋划策   大权   宰相   官职   后世   公元   将军   善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