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统治时期,选择使用“满洲”国名的原因是什么?

文|木木

编辑|观星


1612年九月,努尔哈赤以布占泰“七次违背誓言”为由,亲自率兵进攻乌拉部。当时努尔哈赤子莽古尔泰和皇太极试图渡河进击乌拉都城。

对此努尔哈赤言道:尔等莫要从上面汲水那样轻言议论,请从底部打水那样谨慎议论。想立刻折断大树,能成功否?用斧头去砍,使其变细后再折才可。

相等的大国,想一次就了结它,能成功否?先尽取其外部民众,只留下大城。等尽失其外部民众后,失去家奴,主子何以过活?失去属民,贝勒何以过活耶。

说明当时的努尔哈赤,把乌拉等扈伦四部,理解为是与满洲平起平坐,实力相等者。况且,在“领主—属民人身依附关系”上,也具有同质性的政治社会体制。

此外,努尔哈赤还对布占泰言道:岂有对天降的爱新觉罗氏人动手之理,请尔出示一下!谅不知百世,十世之内,尔岂不知乎。倘有对我爱新觉罗氏人动手之例,尔布占泰是也。

我之来兵,属实非也。若无动手之例,布占泰尔为何用骨箭射我女儿耶。这表明在当时的满洲—扈伦社会,努尔哈赤的爱新觉罗氏,确有能担任领主的贵族血统和权威。

所以努尔哈赤以布占泰用骨箭射击努尔哈赤女为由,进兵讨伐。不久1613年正月,努尔哈赤又亲自领兵,强行攻陷其都城,布占泰只身逃往叶赫,乌拉灭亡。

一、与明朝宣战

攻取乌拉后,努尔哈赤获得众多人口,着实补充了自己的兵力,并向北打开了通往广袤的黑龙江流域的大门。

据满文《大清太祖武皇帝实录》载:叶赫部领主层的祖先是蒙古人,姓土默特,后改姓为纳喇。因居住叶赫河边,而将部名称为叶赫。

叶赫是扈伦部中最强大的一部,都城在开原城东北120里处,离镇北关60里,位于明朝、蒙古、扈伦—满洲诸部的连接点上,16世纪末持有明朝皇帝授予的四百九十九道敕书。

人口众多,农牧渔猎商贸发达,控制着松花江、嫩江、黑龙江流域农耕渔猎诸民族与明朝的贸易道路。

且因其领主层的始祖为蒙古土默特兀鲁斯出身的星根达尔罕,世代与蒙古联姻,这更加巩固了他的优势地位,故能与努尔哈赤针锋相对地展开斗争三十余年。

1593年古勒山战役时,布寨阵亡,其子布扬古继任贝勒,后纳林布禄亦死,其弟金台什继为贝勒,分驻东西两城。

战后叶赫部调整战略,与明朝和蒙古进一步拉近关系,并联合乌拉等部,企图孤立努尔哈赤。

1597年,依照誓言,布扬古将女儿嫁给努尔哈赤为妻,但金台什将答应嫁给代善的女儿,转嫁给蒙古,遂开始敌对。尤其是满洲攻灭哈达后,双方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其原因在于,努尔哈赤领导的满洲打破以往的女直—满洲社会的势力平衡和传统关系,显示出吞并所有女直—满洲的野心。这对叶赫来说,在道义和情理上都是不能接受的。

1604年正月,努尔哈赤寻找口实主动进攻叶赫,攻取二城七寨及两千战俘。其后1613年九月,努尔哈赤领兵四万,开始正式讨伐叶赫,攻取二十六座城寨。

叶赫不敌,求援明朝。明军派出鸟枪兵,在叶赫两城,各驻五百名。于是,努尔哈赤亲自向明朝抚顺所致书言道:我女直国之战争也。

起初叶赫、哈达、乌拉、辉发、蒙古、锡伯、卦勒察九姓国联合,曾于汉人万历二十一癸巳年来兵。上天谴责其来兵,我胜矣。

其后,刑白马歃血,为相互结亲睦邻友善,于万历二十五丁酉年重新发誓和好。然违背其言,不给答应嫁给的女儿。

再,我所养育的布占泰与我交恶,故我进行征讨,我尽灭其军队,尽获其国。因不带来只身脱逃的布占泰本人,故我征讨叶赫也。

我因何要征讨大汉人国耶。这里的“和好”,其满文原文是“acaha”,具有见面、和好、联合、汇流等意。因是政治外交场合,故应理解为双边及多边国际关系的“恢复邦交”。

在此,努尔哈赤向明朝表示,其与叶赫交恶的主要原因是,叶赫违背丁酉年会盟时的誓言。意思即其后不与叶赫正面交往,双方进入敌对关系。此次又因接纳布占泰,故兴兵讨伐。

以此解释并没有进攻明朝的意思。因有强大的明朝保护叶赫,故努尔哈赤暂时没再大规模用兵叶赫。

直至1618年与明朝正式宣战后,1619年正月,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兵前去攻打叶赫,掳掠至叶赫都城东门十里处,攻下大小二十余寨而返。

接着,满洲与明朝的萨尔浒战役结束后的1619年八月,努尔哈赤决定一举消灭叶赫部,统率全体将士,猛攻叶赫东西两座山城,最终将其攻陷焚毁,叶赫亡国。

可以看出,以“发誓—联姻—睦邻友善”为程序的盟誓关系,是当时势均力敌的满洲和扈伦四部共有的政治外交关系。

努尔哈赤是在此基础上,以照盟誓办事,或违背誓言为借口,来推进他统合扈伦四部的事业的。

另一方面,虽然扈伦四部也以这种盟誓关系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但在军事作战上不敌努尔哈赤领导的满洲,故逐一被消灭。

二、关于“满洲国”、“金国”等名号的使用问题

通读《满文原档》会发现,很多“Aisingurun金国”字眼都有被后人改成“Manjugurun满洲国”的情况。

这应该是1635年,天聪九年皇太极下令以满洲统一国名后修改的,但也有丝毫未改动的“Manjugurun满洲国”的地方,从这里我们可以窥探出一些事情。

这些没改动的字眼,意味着档案形成的当初,就是这般使用的,故而史料价值颇高。其第一次出现是在1613年九月,有人对明朝万历皇帝言道:“满洲国聪睿汗会夺尔汗位。”

这表明,在努尔哈赤1616天命元年扩建朝政之前,“满洲国”这一称呼既已存在。在宣战之前,面对明朝,努尔哈赤集团还是使用了“女直国Jušengurun”这一称呼。

1618年与明朝宣战以后,面对明朝,努尔哈赤先于1620年四月第一次引用金朝皇帝和北宋皇帝的事迹,后于1621年三月再次引用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的故事。

接着于四月又一次引用北宋、辽朝和金朝的故事,以此强调自己进攻明朝辽东地方的正当性和历史合法性,这是很明显的。

也就在此1621年天命六年三月,努尔哈赤向朝鲜国王致书曰:“后金国汗致朝鲜汗。”以此首次使用了“Aisingurun金国”一词。

表明,努尔哈赤在有意识地使用“金国”“金国汗”这样的词,以此达到侵吞明朝辽东的目的。

同时在外交和文化上,试图与明朝和朝鲜达成一种平等。但另一方面,在与蒙古兀鲁斯交涉时,努尔哈赤却主要使用了“满洲”一词。

如1621天命六年八月,努尔哈赤对扎鲁特部斋赛言道:“我乃满洲国,尔乃蒙古国。”表明面对蒙古领主,努尔哈赤试图以一位满洲首领的姿态出现,而非金国汗。

这可能是因为蒙古方面一直在称呼努尔哈赤集团为满洲,还有可能是忌讳被蒙古人攻灭的金朝。

其后1625年八月,努尔哈赤在与科尔沁部奥巴交涉时又言道:“我满洲国,我等若无城池,尔等蒙古国岂能让我等食一碗饭耶。”

1626年六月,努尔哈赤在与奥巴结盟时,满文誓辞中却使用了“金国汗努尔哈赤”一词,这是罕见的,但并存的奥巴的蒙古文誓辞则仍然在使用“满洲汗”一词。

这再次表明,面对努尔哈赤集团,蒙古方面一直在使用“满洲”这一称呼,而非金国。所以说,应该将“女直国”“满洲国”“金国”等名号,放在特定的历史场合中去理解。

努尔哈赤自身也早已认识到这一问题,故面对明朝、朝鲜一方和蒙古一方,使用了不同的国名和首脑称呼。

此后皇太极又十分明确地继承这一传统,在与明朝和朝鲜的往来文书中,频繁使用了“金国汗”一词,这种记载在《满文原档》中比较常见,在此不一一注释。

然在与喀喇沁、科尔沁等蒙古兀鲁斯交往时,则使用了“满洲”和“天聪汗”等词,这在蒙古文档案中,更是明显。

以上满洲名号问题说明,努尔哈赤在发迹时,就有了两面性和机会主义特征,针对明朝、朝鲜和蒙古事务,看形势以不同的身份和形象出现,能动地在变通。

这也决定了后来大清帝国的多面性与多样性,为其后历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能因是如此,明清史家们后来将努尔哈赤的国家,从单一方向认为只有“金国”一个称呼。

从而定名为“后金”,并沿用至今。但我们还需了解,在与蒙古诸兀鲁斯交往时,却在使用“满洲国Manjugurun,Manjuulus”一词。

他们内部也在使用“满洲国”一词。因而从小跟随汗父处理政务并南征北战的皇太极才于1635天聪九年十月言道:我国之名,向来是满洲。

哈达、乌喇、叶赫、辉发也。不懂的人称为诸申。诸申者乃是锡伯之朝墨尔根一族也。那与我等何干。今后令所有人称呼我国原名满洲。称呼诸申,则治罪。”

作为一名满洲汗王,明确了“满洲国”名一直是存在的事实。通过以上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三、满洲国的特征

首先,在满洲内部,努尔哈赤基于其军事实力,逐渐地以主动进攻其他各部,达成了统一。

其后,在统一扈伦四部时,是以盟誓为前提,以违反盟誓为借口,逐一进攻消灭了这些集团。在16世纪末期的满洲与扈伦中,流行着对天发誓的盟誓行为。

从其结果看,这实际上是一种政治外交契约,具有很大的现实权威性和制约性。努尔哈赤,往往以这种盟誓为基准,以违反盟誓为理由,逐一进攻扈伦四部,终将其统一于麾下。

1616丙辰年正月,军事统一绝大部分满洲和扈伦的努尔哈赤,整饬队伍,制定法律,扩建八旗,立子嗣为其领主,并置五大臣和十大扎尔固齐。

被属下众领主和大臣们推戴为“覆育列国英明汗”,设年号为天命。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并没有制定新国号,依旧使用的是“满洲国Manjugurun”这一国名。

其汗的政权是在这一国度中建立的,即满文所谓“国之政权已定gurunidorotoktoro”。

因满洲出身的努尔哈赤集团将绝大部分女直—满洲民族纳入麾下,所以“满洲国”政权,也就成为讲同一语言的女直—满洲民族的汗政权。

1619天命四年秋消灭叶赫部之后,“从汉人国往东,至东边海水为止,自朝鲜国以北,蒙古国以南,征服女直语之国,那年完事”。

这意味着一个拥有广大版图、国民和排他性政权的单一民族的“满洲国”得以诞生。这是满洲人自己建立的独立的、建制比较强固的政权,不受任何外部势力的控制和干涉。

与之前的语言文化意义上的满洲相比,1616年拥有了汗政权的满洲国,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领主层全由努尔哈赤直系的子侄构成,排除了其他姓氏及爱新觉罗氏的其他支系,完成了统治阶层的同一性。

2.国民人数众多,即其民众人数增加,能够组建足可抗衡周边国家集团的军事力量。

3.体积和版图比以前广大,即这一国家的统治领域得到扩展,能够养育其不断滋生的国民。

4.国民不再是单一民族,开创了多样性的基础,汗政权往往具有这样的特点,能够接受和统治多民族。

5.“汗—领主—属民”统治层次比较强固,拥有稳定和谐的领主阶层,这是必要条件。

6.拥有统一政权的满洲国对内有排他性的统治权,对外有外交权、交战权和缔结条约权,即使这是朴素的、古老的,但也不能说他不存在。

从此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与周边蒙古、明朝和朝鲜展开对等的外交或战争关系了。其次,在与明朝宣战前,努尔哈赤集团面对明朝,主要以“女直国”自称。

然1618年与明朝宣战后,在与明朝和朝鲜交往时,努尔哈赤有意识地开始使用“金国”“金国汗”等词,试图以此强调其侵吞明朝辽东地方的正当性和历史合法性,。

同时希望能在外交上与明朝和朝鲜达成平等。但在与蒙古兀鲁斯交往时,却主要使用了“满洲国”一词,亦试图能够达成文化上的共鸣和外交上的平等。

这种两面性策略,其实为以后大清帝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他们内部亦称自己为“满洲国”。故学术界应将1636年建立大清国之前的满洲国名,称为“满洲汗国”比较恰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努尔哈赤   满洲   乌拉   满文   明朝   蒙古   满洲国   盟誓   朝鲜   国名   领主   时期   原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