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死亡之谜被揭开,死法或有些耻辱,史书都不好意思写明

前言

成吉思汗,这个名字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和世界历史中一个不朽的传奇。

幼年的成吉思汗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出生于草原上的一个贫穷部落,他的童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度过。但正是这个环境,培养了他的坚韧和勇气。年幼失去父亲,他不得不依靠自己和母亲生存,这锻炼了他的自立精神和领导才能。

成年后,他以坚定的意志和毅力,逐渐脱颖而出。他不仅掌握了草原上的军事技能,还拥有了卓越的战略眼光。他建立了紧密的联盟,逐渐统一了分裂的蒙古部落,成为了他们的领袖。

然而,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他接连发动战争,征服了一个个强大的对手,使大蒙古汗国迅速扩张,威名赫赫。他的一生中,“灭国四十”的战绩,展现了他无与伦比的军事天赋和智慧。

那么,他是如何从一个穷小子,蜕变成一个强大的王呢?征战无数却鲜有败绩,但为何历史没有记载他的死因,留下一股谜团?而当我们拨开笼罩在上空的迷雾,便会发现,成吉思汗的死法或有些耻辱,史书不好意思写明是有道理的。

1

1255年,蒙古大汗成吉思汗从西征凯旋而归。他在大漠的北端环视自己辽阔的帝国,多少次他曾凭着马背和长矛,率领铁骑一路南下,所向披靡,最终缔造了这个横跨欧亚的广袤帝国。

如今,成吉思汗已是65岁高龄,他似乎终于打算结束这漫长的征战生涯,在剩下的时间里享受战功带来的权利和财富。

成吉思汗凝视着远方,心中五味杂陈。他此次西征历时七年之久,所到之处无不平定。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没有完全占据他的内心,更多的,是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成吉思汗此时此刻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经年的征战让他积劳成疾,继续南征北战恐怕会损及身体。或许是时候停下马蹄,望着辽阔疆土,享受最后的时光了。

成吉思汗心中激动难平,多少次他曾凭一人之力改变蒙古的命运,他看着这个国家一步步从弱小走向强大,如同见证一个婴儿成长为英雄。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也感受到了生命的有限。统领蒙古已经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内容,但现在,也许是把权柄慢慢交给子嗣,完成最后的历史使命的时候了。

可命运却开了一个玩笑,西夏王朝背弃了盟约,再次叛变蒙古。成吉思汗曾发誓要将这个常年背叛他的小国彻底歼灭,现在西夏人又一次跳出来搞小动作,让他无疑大为光火。

“我的儿子啊,西夏犬又反了!朕这把老骨头,还得再上战场一次,向他们讨还曾经的盟誓!”成吉思汗握紧拳头,愤懑地对四位儿子说道。他的儿子们纷纷劝他留在大本营,可以派遣大将前去征讨,无需亲自出征。

毕竟父亲已经年事已高,再进行战争对身体耗损太大。可成吉思汗却坚持要去,他多次对西夏人宽容以待,可得到的只是屡屡背叛,如今必须给一个教训,以正蒙古的名誉。

2

成吉思汗孤注一掷的性格让儿子们叹为观止,他们劝导的话语似乎变成了耳边风。成吉思汗那种绝对的权威感和坚定的意志,让他们不敢有片言只语的违抗。

纵观成吉思汗毕生的决断,很多都源自他个人的直觉和意志,哪怕群臣全都反对,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执行自己的决定。这究竟是成吉思汗的长处,还是缺点?此时此刻,儿子们不得而知。

于是,65岁的成吉思汗再次领军南下,先后攻占西夏的黑水城、沙州等地。然而,酷暑难耐已成为大汗的心腹大敌。为避开炎热,他不得不移驾浑垂山保凉。成吉思汗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已和当年不同,无法再适应漠南的高温了。

这时,金国大军突袭蒙古在华北的根据地,成吉思汗只得暂缓征夏,率大军东征金国。时值盛暑,成吉思汗在满身铠甲之下又要奔波作战,这对他的身体无疑是种巨大的消耗。

“大汗,您的身体实在承受不住这样的折腾了,这次东征请让臣等代劳吧。”速不台恳请道。作为成吉思汗多年的心腹之臣,他比任何人都更担心汗王的身体状况。眼看着主公已经是强弩之末,速不台真切地希望他能停下来休养生息。

“朕的儿子啊,多谢你的苦心。但这次必须由朕亲自指挥,才能给金人一个警告,由朕来完成这最后一战,为蒙古争光!”成吉思汗拍了拍速不台的肩膀,苍老但坚定的脸上透出难得的柔和。

速不台听后唯有默默退下,成吉思汗的决心他是无力更改的。成吉思汗出生于草原,与马背和长矛共度一生,在他心中,以征战为生,以马背为归。哪怕身体已不如前,他也决不会轻易放弃最后的战场。金国是他心头的痛,这场战役注定就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场。

成吉思汗身为汗王,其威严不容他人质疑。但速不台也清楚,成吉思汗作为一个普通人,其生命已然走到尽头。他不禁为主公最后沉重的身影感到一阵怅然,人终有一死,就算是战场上的无敌战神,也难逃生命的消逝。

3

金军是成吉思汗一生的心头大患,他多次征伐,却始终未能将其一举消灭。如今,成吉思汗已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了。他必须亲自坐镇,以自己的智慧和威望,来指挥这场决定蒙古命运的战役。

1227年农历八月,成吉思汗率军围攻金国都城辽阳。此时的他已是强弩之末,蒙古酷暑让他面红气短,元气大伤。然而出征在即,他不得不强打精神,以最后的力量来完成这场战役。

“这是朕此生最后的一战了......无论胜利或失败,都将在此地......”

在给将士们的讲话中,成吉思汗难掩虚弱的身姿和沙哑的嗓音。此时的他已意识到,生命之灯就要燃尽,只消这一战便可功成身退。

成吉思汗凝视着面前的将士们,他们或老或少,许多都是跟随自己南征北战多年的心腹。而现在,他已经没有力量再一次带领他们走过大漠,夺过高山,所有未来的胜利将交由他们去开创。

成吉思汗不禁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样子,那时的他目空一切,仿佛永不会衰老。当他率领这支铁骑厮杀在野外时,敌人都叫他们作“战神降世”。然而,战神终究也体会到了血肉之躯的极限,这一次南征,将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战。

成吉思汗扫视过众将士,缓缓闭上双眼。他已经尽全力为蒙古的未来而战,剩下的路,就交给天意与他们自己去探索吧。成吉思汗心中豁达,为自己能有这样一个荣耀的人生结局感到心满意足。

然而,在蒙古军队还未完全围困辽阳时,成吉思汗的帐篷里突然传出噩耗——

“大汗驾崩啦!”

死讯犹如晴天霹雳,瞬间传遍军营。确定大汗已经停止呼吸后,四位王子立即商讨对外说法。他们明白,要避免军心动荡,只能先隐瞒大汗的死讯。

成吉思汗在帐内平静地睡去,而帐外,却已是风声鹤唳。蒙古军中迅速传开一个耳语——“汗王病危”。军心立即动荡,此时金国大军压境,蒙古军的首领却告病不出,大军对未来战局充满忧虑。

4

四位王子隔绝消息,秘不发丧,以稳定军心。他们明白父亲的匡扶之恩浩荡无比,此刻必须舍小家为大家,不让父亲的突然离世影响战局。尽管怀着沉重哀恸,四王子还是履行了最后的诺言,成功稳定了军心,让这场对金国的决战最终以胜利告终。

一个帝国的开创者就这样驾鹤西去,终年65岁。对于成吉思汗突然的死亡,后人众说纷纭,种种猜测层出不穷。

其中最传统的说法是成吉思汗死于疾病。的确,65岁高龄的他经受不住漠南酷暑和劳累。有人认为是中暑病故,也有人说他死于热射病。这或许是最符合常理的解释,因为长期奔波劳顿,必定消耗了成吉思汗年老体衰的身躯。

还有一种传言称成吉思汗是被雷劈所杀。的确,在蒙古高原,雷电极为活跃,成吉思汗正是被长生天打下凡间。当然,这只能算是多神信仰的牧民对突然死亡的解释。在他们的宗教体系中,长生天掌管着人间生死,成吉思汗之死不过是他召唤的结果。

也有史书称成吉思汗是跌倒后被自己的坐骑踩死的。但是时间地点均与实际出征不符,这种说法也难以令人信服。毕竟成吉思汗从不离马背,要让他被自己的座骑踩伤,几乎是不可能的。

种种谜团中,我认为最有可能的一种说法是,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暗中毒杀。

本次西征,蒙古军队掠夺了西夏国王的宝藏和妃嫔。其中最让成吉思汗倾倒的,是西夏王的头号王妃古儿别勒·豁阿皇后。成吉思汗向来挚爱美人,得到这样貌美如花的王妃,当夜就不管不顾地占有了她。

而这位王妃性情高洁,她对成吉思汗的所作所为嗤之以鼻,决心报此一箭之仇。于是在成吉思汗醉生梦死之际,她或以药或以利器,终结了这个曾让自己所属国家蒙羞的躯体。

成吉思汗一生征战不断,与西夏纠缠多年,却不想最后是死在一个西夏女子手里。可以想见,这样的死法对于成吉思汗和蒙古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以成吉思汗的尊严,他怎会让他人知道自己竟死于一代仇敌手中?

所以在讣告中,蒙古方面只能略去成吉思汗死因的真相,以病故或意外来含糊带过,避免传出丢人的真相。这样的处理无疑符合成吉思汗生前的性格,他宁可自己的死被人猜疑,也绝不会承认是被弱女子所害。

然而,成吉思汗英名远播,功绩卓著,他的突然死亡难免让后人猜疑并传颂种种传闻。我认为西夏王妃毒杀的说法,最符合事件前后因果和各方心理,应该是实际死因中最靠谱的版本。无论真相为何,成吉思汗留给世人的雄才伟略,仍将镌刻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他的一生可谓脍炙人口,传为佳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成吉思汗   蒙古   军心   西夏   马背   史书   王妃   好意思   耻辱   大军   大汗   说法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