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病逝后,李世民想立巢王妃杨氏为后,魏征用9个字劝止

636年六月二十一日,长孙皇后病逝于立政殿,自此,唐太宗失去了他的“嘉偶”、“良佐”,内心的悲痛可想而知。

长孙皇后病逝后,李世民很长时间都走不出来,他和长孙皇后是少年夫妻,相互扶持二十三年,从晋阳起兵到入主长安,从大唐建立到平定天下,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长孙皇后始终陪在李世民身边。

她并非是李世民背后的女人,也不是圉于后宅的女子,而是始终和李世民并肩作战,甚至有时候会冲在前面保护李世民,他们始终同甘共苦,她可称得上是一代贤后,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是任何后宫女子都比不上的。

也因此,当长孙皇后病逝后,李世民很是悲痛,他甚至在宫中建了一座层观来观望昭陵,日日观望昭陵,只有这样,他对长孙皇后的思念才稍微缓解一些。

自长孙皇后病逝后,李世民也很长时间没有想过皇后的事情,长孙皇后在世的时候,后宫一片和谐,从没有闹出什么乱子,让李世民没有后顾之忧,长孙皇后病逝后,还有贵妃在,后宫一切正常,所以李世民也就没有再立什么皇后。

毕竟在他心中,只有长孙皇后才是他的皇后,其余妃子都无法和长孙皇后比,自然也就无法成为李世民心中的皇后人选,所以自长孙皇后病逝后,李世民再未立皇后,中宫缺位13年。

当然,在这十三年里,李世民也并不是真的没有动过另立皇后的想法,甚至他还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只能这个人选身份比较尴尬,她就是巢王妃杨氏。

杨氏原本是李元吉的王妃,大家都知道,玄武门之变中,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都被李世民弑杀,斩草需除根,他们的儿子也都被杀死,只有他们的妻妾和女儿被安置在后宫的一间拥挤狭窄的宫室里,这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幽禁了。

李建成的妻妾和儿女以原太子妃郑观音为主,李元吉的妻妾和女儿以原齐王妃杨氏为主,她们的生活自然无法与以前相提并论,地位也早已不复从前,只不过就是侥幸活着而已。

太子妃郑观音的身份在那里,是原太子妃,不管是为了笼络东宫旧臣还是为了自己的名声,李世民对郑观音算是比较关照。

而杨氏就不一样了,杨氏虽然是李元吉的正妃,但李元吉的影响力并不大,因此关注杨氏的人也没有那么多,而杨氏又貌美,时间长了,李世民对杨氏就动了心思。

这一动心思,就宠幸了杨氏,杨氏不仅貌美,而且温婉贤淑,李世民很是喜欢,后来杨氏还给李世民生下了最小的儿子,即李明。

李明不仅是最小的一个儿子,还可能是最小的一个孩子,也因此,李世民很喜欢这个孩子,自然对杨氏的宠爱也愈加区别于其他妃嫔,或许是杨氏太合他的心意了,某一个瞬间他竟然动了要让杨氏做皇后的心思。

而且他不仅动了这样的心思,还将自己的心思对着魏征说了出来:“朕立巢王妃杨氏为皇后怎么样?”

魏征心里一惊,立后是大事,而且这皇后还不是从正一品的四夫人中选择,而是巢王妃杨氏,这要是让朝臣都知道,必然引起轩然大波,而且也会影响到皇帝的名声。

可以说,立杨氏为后只有弊端而没有利处,要真的让李世民认识到这一点,完全可以长篇大论,但魏征并没有,魏征的劝阻很简单:“陛下不可以辰赢自累。

这九个字看起来很难懂,但熟读历史的人一看就明白,李世民自然也明白,所以魏征才只说了这么几个字,如果再直白点,可以简单翻译一下就是:“陛下,您忘了秦穆公的女儿了吗?”

辰嬴也叫文嬴、怀嬴,是秦穆公的女儿,她的婚姻是秦穆公一力促成的。

刚开始,秦穆公帮助晋公子夷吾回国继位,条件就是夷吾继位之后将河西之地送给秦国,结果晋惠公反悔了,秦穆公忍了下来。后来晋国闹饥荒缺粮向秦国求救,秦穆公送去了大量的粮食,但等到第二年秦国闹饥荒求救的时候,晋惠公不仅没有帮助秦国反而趁机攻打秦国。

这下子秦穆公忍不了了,攻打晋国并直接俘虏了晋惠公,虽然最后秦穆公将晋惠公放了回去,但晋国也付出了代价,将河西之地送给了秦国。

后来,晋惠公又将太子圉送到了秦国做质子,秦穆公倒也厚道,又将河西之地还给了晋国,还将女儿辰嬴嫁给了太子圉。

就这样,太子圉在秦国生活了下来,后来晋惠公病重,太子圉和辰嬴商量逃回晋国,但辰嬴只让太子圉一个人逃了,因为她知道秦穆公只所以将她嫁给太子圉,是为了安他的心,现在他要离开,她不会跟随。

太子圉就逃回了晋国,等到晋惠公病逝后就继位,是为晋怀公。晋怀公做了晋国国君就将辰嬴忘了,秦穆公对晋怀公的行为很是恼恨,就将晋公子重耳接到了秦国,准备找机会扶持重耳做晋国的国君。

为此,秦穆公又将辰嬴嫁给重耳,重耳一开始不想要,毕竟辰嬴是他的侄媳妇,侄子不要了,给他,他怎能心甘情愿?

但他的跟随者劝说他留下辰嬴,这样可以得到秦穆公的帮助,于是重耳只得娶了辰嬴,但对辰嬴并不好,后来辰嬴发了一顿火,重耳想到自己的处境才好好对待辰嬴。

对此,秦穆公是高兴的,他派兵护送重耳回到了晋国,于是就有了晋文公,晋文公继位之后将辰嬴接到了晋国,对她很是宠爱,但这都是晋文公生前的事情,等到晋文公病逝,辰嬴的地位就尴尬了。

晋文公病逝后,其子晋襄公继位,而晋襄公做了七年国君就去世了,年仅四五岁的儿子晋灵公继位,晋灵公年幼,晋国人怕因此发生动乱,就想着立一个年纪大的国君,也就是从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的兄弟中选一个做国君。

赵孟选杜祁的儿子公子雍,公子雍乐于行善又年龄比较大,而且得晋文公宠爱,又和秦国的关系比较好,他是最好的国君人选,能让晋国不至于陷于动乱。

但贾季有不同的看法,他想立辰嬴的儿子公子乐为国君,因为辰嬴得到两位国君的宠爱,所以立她的儿子,百姓必然安定。

赵孟当即反对说:

“辰嬴贱,班在九人,其子何震之有?且为二嬖,淫也。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辟也。母淫子辟,无威。陈小而远,无援。将何安焉?杜祁以君故,让偪姞而上之,以狄故,让季隗而己次之,故班在四。先君是以爱其子而仕诸秦,为亚卿焉。秦大而近,足以为援,母义子爱,足以威民,立之不亦可乎?”

什么意思呢?辰嬴在晋文公的妻妾中地位最低,而且还曾得两位国君的宠爱,这是淫荡,有这样一个母亲,公子乐根本不能服众,而且公子乐在陈国,陈国是小国,无法帮助到晋国。

而公子雍就不一样了,公子雍的母亲无论地位还是品行都在辰嬴之上,而且公子雍在秦国做官,秦国能帮助到晋国,总之公子雍比公子乐更合适。

从这里来看,尽管辰嬴的婚姻并不是她自己做主的,二嫁在那个时代也不是不可以,但辰嬴先嫁晋怀公后嫁晋文公,而晋文公和晋怀公是叔侄,因此不管晋文公如何宠爱辰嬴,但辰嬴在晋国人眼中并没有什么好名声。

而杨氏和辰嬴的经历差不多,先嫁李元吉,后被李世民宠幸,原本大唐女子二嫁甚至三嫁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李元吉和李世民是亲兄弟,自然就不能当作一般的二嫁来看待,世人自然会对杨氏投以异样的眼光。

而且杨氏一旦被立为皇后,她的儿子李明就变成了嫡子,尽管年纪最小,但可能也会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夺嫡之争中,因此,李世民想要立杨氏为后,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李世民的名声会受累,说不定还会出什么乱子,这就属于为“辰嬴自累”了。

李世民听完魏征的话,瞬间清醒了,也就绝了立杨氏为后的念头。

实际上就算是没有魏征的劝谏,李世民也不可能真的立杨氏为后,他可能就是偶然起了这样一个想法,拿出来问一问魏征,但并没有真的决定立杨氏为后。

因为杨氏尽管得了李世民的宠爱,还生下了一个儿子,但在后宫中一直没有身份,她依旧是李元吉的王妃,她的封号也一直跟着李元吉的封号变化而变化,李世民压根就没有给她一个全新的身份。

他自然知道给她一个身份是一件麻烦事,而他并不愿意为杨氏麻烦,所以杨氏的地位一直是很尴尬的,从始至终都只是李元吉的王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08-25

标签:长孙   王妃   晋国   国君   秦国   皇后   太子   公子   儿子   自然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