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明史~皇太孙出征

(1)皇太孙出征

朱瞻基自出生时便备受祖父母宠爱。四岁时,祖父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登上帝李用,“为他的辉雄前程奠定良好基础。因祖父在南京称帝,他也随祖母来到南速是请正带木是个活泼可爱,性格开朗的北方男孩,来到宫廷,举止却严整肃然。朝廷内外即天小营员对他都十分赞赏,佩服他小小年纪有如此贵相,纷纷惊叹其必为国之王,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天子。

朱瞻基长大后,非常懂事,在宫中出出进进,非常尊敬长辈。他从小就喜读诗书.且过目不忘。明成祖见孙子逐渐长大,聪明灵巧,又懂事,心里非常高兴,就早早地为他挑选先生,让他从小接受正规的学习教育。几番挑选,太子少师姚广孝当了他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姚广孝每天准时在华盖殿给朱瞻基上课。

姚广孝,长洲人,14岁出家,法名道衍,跟随师傅席应真学习。洪武年间,皇帝命令通晓儒学之人来礼部会试,他不接受官职,太祖便赐他僧服而归。太祖去世后,建文帝实行削藩。周、湘、代、齐、岷诸王相继被削藩,道衍便秘密劝成祖举兵征讨建文,

于是成为成祖起兵出谋划策的功臣。

当了皇帝的成祖授道衍为僧录司左善世,负责处理宗教方面的事务。

永乐二年(144年)四月,拜他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仍用姚姓,并赐名“广孝”。

成祖特别敬重他,每每不直呼其名而只叫他少师,便可见对其格外尊重。成祖曾多次劝他蓄发还俗,并给他宅第和两名宫人,他都谢绝了,仍然住在寺里。

姚广孝一直在南京和太子——即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在一起。当时,成祖出征蒙古,出入于南北两都。

永乐五年(1407年),10岁的朱瞻基开始读书,姚广孝作为他的老师为他讲学。

姚广孝博古通今,精通战略,各种经书典籍都有所闻。他教给朱瞻基许多治国之术和儒法之道。瞻基认真学习,刻苦用功,姚广孝十分喜欢他。

除了让姚广孝担任长孙的老师,明成祖还要求翰林院内阁大臣在武英殿为他讲学,借此增长朱瞻基的学识。

成祖又非常注意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他。永乐七年(1409年)成祖巡狩北平时,朱瞻基也跟着。

路上看见农田,成祖便让停车,带着十几岁的孙子到田间看农民辛苦农作,教他认各种农作物和各样的农具。看着地里的庄稼给他讲农民劳作之艰辛,粮食得来之不易。

这些实际经验,使朱瞻基从小就明白要关爱百姓、珍惜农力的道理。后来,成祖写《务本训》阐述了农民从事农业劳动的艰辛,由此联想到帝王创业的艰难,又引中到任用、赏罚、内治、外戚、饮食、防卫、理财等方面,并且明确指出,这是帝王的为政之道。

成祖信奉儒家,命令负责朱瞻基教学的儒臣,务必要让他掌握儒道之精髓,以治国平天下。

平天下 宋瞻基遵循祖父的教诲与培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更加用功了。他禀性聪慧,读书强闻博记,可以灵活掌握书中大意。

他每次读书必定从头读到尾,对于书中关于兴感败亡的内容,他都备加注意,从中领会诸子百家言外之意的思想本质。成祖对皇大孙如此勤勉好学,感到十分欣慰。

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再次亲率大军北征蒙古,指令尚书夏原吉辅导皇孙朱瞻基留守北京,开始处理国事的实践。夏原吉不负皇帝所托,每天清晨早早上朝,辅助皇孙办公。

夏原吉处事干练而周全,有一次,一个郎官御史前来请示政务,夏原吉口应手判,神情坦然,一会儿即告完毕。这些,朱瞻基都亲眼目睹而铭记在心。夏原吉卓越的才能深深地影响了朱瞻基,使他对这位老师也更加崇拜与尊敬。

成祖北归后,又命令夏原吉侍从皇孙游历民间,体恤百姓生活之苦。有一天,夏原吉侍从朱瞻基到某处,命随从拿来细碎的黄米进献给朱瞻基,说道:“如果殿下吃了它,就会知道农民的辛苦。”

朱瞻基经过在乡下的巡视考察,更加体会到祖辈创业的艰难,就像农民百姓终日劳作一样,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他做了皇帝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及体恤民情的态度都与这段经历有关。

明宣宗自幼就深受祖父明成祖的喜爱,他经常跟随祖父向北巡视,转战蒙古。明成祖一生颇喜战功,出征蒙古是他夺权之后的首要任务。

为此,明成祖朱棣从永乐八年(1410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曾五次亲自出征蒙古,打击了蒙古贵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中央对蒙古地区的管理。

永乐八年(1410年),五十万大军在明成祖的率领下,从北京出发,去征讨挞鞋。随同成祖一起去的有学士胡广、庶子杨荣以及金幼孜等人。

皇长孙朱瞻基,被留守在北京,没有参加此次出征。由夏原吉辅佐主持六部及都察院事务,并负责往前线接运军饷。

水乐十一年(1413年)正月,皇太孙朱瞻基随成祖在北京巡幸,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将仁孝皇后安葬于长陵。仁孝徐皇后秉性贤淑,善辅朝政,是成祖最宠爱的人,皇后的意见,成祖多半都能采纳。

仁孝皇后尤善内治,她经常召见宫中的妇人,赐冠服钞币,并告诫她们道:“女人伺候丈夫,不应该只照顾他们的衣食方面,而且要随时给他们提好的意见。一般来说,朋友的话,可听可不听,但夫人婉转的话语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我朝夕侍奉皇上,常劝他应以人民为重,你们也应该这样做啊!”朱瞻基对祖母的感情很深,并且也很孝顺苦心抚养他长大的祖母。永乐五年,祖母忽然患病,不久后便去世了。

成祖对仁孝皇后的死万分悲痛,特别命令所有群臣,在灵谷、天禧二寺之间,大设斋饭,以示对她一生功德的悼念。仁孝皇后死后六年,即永乐十一年(1413年),成祖来到北京,见北京气候宜人,就此决定将仁孝皇后的灵柩安葬此地。

朱瞻基要求一定要亲自前往,共同安葬祖母,以表达自己的哀思与孝心。此行,他又随祖父到凤阳,参拜祖陵,成祖叫他铭记祖辈们开创江山的艰难。

漠北蒙古贵族的瓦刺部势力于永乐十年逐渐强大起来,不但侵犯勒鞋部的头目本雅失里,而且还常要挟明朝政府,扣留使吏,南下骚扰内地百姓。

为此,明成祖决定亲征瓦刺。永乐十二年(1414年)正月,明成祖亲自下诏征调山西、山东、河南及淮安、凤阳、徐、邳等地的民夫15万人,并将粮食运送到宣府。二月,成祖下诏亲征,任命安远侯柳升,成山侯王通、都督谭青率领左右掖军,武安侯郑亭率领中军,宁阳侯陈懋、丰城侯李彬率领左右哨,都督刘江、朱荣为前锋。

三月,成祖指挥的大军从北京出发了。这次出征蒙古,皇太孙也随成祖去了,目的是为了让他亲临战场,锻炼一下。朱瞻基这时已是16岁的小伙子了,听说要出征,十分高兴,在祖父的谆谆教导下,加上他天赋聪明,成长很快。

带皇太孙出征,明祖到底是出于何种考虑呢?他曾对侍卫大臣说:“朕的长孙英俊聪明,胆略过人。他应该亲自体验一下部队的生活,并要亲眼看到前线战士征战的艰难,要保住大明的江山,应付出多少努力。”可见祖父对皇孙的一番苦心。

成祖对杨荣、胡广、金幼孜等人说:“你们应对长孙多传授一些经史,决不能荒废了他的学业,这样才可以将他培养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于是,行军过程中,朱瞻基在习武的同时还要学习经典书籍。

四月,成祖率军驻扎在兴和,在一次大检阅之后,将军队分五路兵马出塞,一齐向漠北瓦刺部进军。

五月,大军在杨林城稍稍休息了一下。朱瞻基除了随同祖父一起检阅军队外,在闲暇之时,他也寸步不离祖父,听祖父讲述打江山的艰辛,以及后辈如何将江山保住的许多道理,又从中受益匪浅。

六月初,明军在达撒里怯儿地与敌军开始交战,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双方互有伤亡。铁骑兵在成祖的率领下,喊杀声震天动地,杀得蒙古军落荒而逃。

朱瞻基跟随内侍官李谦在九龙口与敌军交战,战争进行得非常激烈,李谦奋勇杀敌,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形势相当危急。成祖听说太孙参加了战争,立刻派军增援,这才缓解了危机。

李谦因害怕自己带太孙参战涉险有罪,触怒天颜,自杀身亡。这次随祖父出征,受到了战争的洗礼,朱瞻基方感要守住大明江山的不易。这对他以后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月,他随同祖父撤兵回到北京。

在明宣宗幼年和少年时期,他的聪明、机智,便已锋芒渐露了。成祖时常在大臣面前夸耀自己的长孙,对他十分钟爱,并要胡广等大臣好好教导自己的长孙,让他多多学习经书典籍。

永乐九年(1411年)十一月,年仅14岁的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孙,此后,他经常伴随在明成祖身边,时时出兵征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文治武功也在增进。成

祖对长孙的文才武略十分赞赏,并对朱高炽说:“今后,天下可以太平了。”明成祖把继承和发展祖宗基业的希望寄托在了他这位聪明、英俊、机智、勇敢的资孙身上。

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也认定,因为有了这个儿子,巩固了自己做皇太子的地位。朱高识与一奶同胞的弟弟高煦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为人善良、宽厚,精通文武,颇具君主风范,而朱高煦是明成祖的次子,他生性顽劣、狠毒。

靖难之役时,他跟随父亲征战沙场,屡立战功,便居功自傲,总想将长兄比下去自己坐上太子之位。

永乐二年(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太子,而朱高煦被封为汉王。为此,朱高煦忌恨长兄,坚持不肯就藩,并多次想方设法谋害太子,以图伺机夺取皇太子之位。他曾经秘密地对他的左右侍从说:“像我这样的文武双全之人,为什么不能做秦王李世民?”又曾作诗云:“申生徒守死,王祥枉受冻。”

更加露骨地表现出他对父皇的不满,并且流露出意欲夺嫡之意。朱高煦欲争太子之位,朝廷上上下下没有不知道的。当年年仅十几岁的朱瞻基也懂得警惕叔父觊觎储位的野心,并设法为父亲排忧解难。

有一次,明成祖命令皇太子朱高炽与次子朱高煦、赵王朱高燧以及皇太孙朱瞻基一同谒太祖皇陵——孝陵,为先祖扫墓。太子身体肥胖,走路也不是很稳,由两个内官扶着,也还不停地失足。朱高煦认为这正是戏耍兄长的好机会,便当着随同大臣的面,跟在太子身后说道:“前人蹉跌,后人知警。”

太孙朱瞻基听后,立刻反驳道:“更有后人知警也。”朱高煦听罢,回头一看,不觉得大惊失色,只见是年幼的太孙朱瞻基。朱瞻基的机敏回答也令在场的其他人暗暗佩服。

皇上宠爱聪明的朱瞻基,朱瞻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每每在父亲危急之中,解救父亲。朱高炽能保住太子之位,与他的才智是分不开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长孙   蒙古   江山   明史   祖母   白话   祖父   永乐   北京   太子   皇后   聪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