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医超前预言百年后的中国,鲁迅怒斥一派胡言,如今全应验

引言;

清末时期,一位名医出版了小说《新中国》。文章根据主人公陆云祥的“旅行”经历,准确预测了100多年后中国的面貌。鲁迅先生愤怒地斥责了这种胡言乱语,但现在这一切都已成为事实。

《新中国》具体描述了哪些内容,它的作者是谁?

陆士谔

清代一位名医写了一本书,大胆预言了一百年后的中国。

1878年,陆士谔出生于千年古城朱家角的一个书香世家中。虽然陆士谔的父亲陆兰槎非常好学,但是却不是中秀才的命,因此陆家在当地的处境并不好。

陆士谔从小就不安分,父亲让他读《四书五经》,希望儿子将来能入仕,但他从来没有当回事。

由于家里开不了锅,陆兰槎也意识到儿子不是读书的材料,于是送他到名医唐春斋门下学医,将来可以养家糊口。

可谁知,陆士谔却不学无术。到了医疗中心后,陆士谔依然三心二意,父亲每隔几天就来一次催促他,这让陆士谔更加不愿意学医,但是他非常喜欢和患者谈天说地听他们谈论全国各地发生的新事物。

听了很多之后,陆士谔将这些故事和各地的奇事记录了下来。晚上回到住处,他开始记录今天所听到的故事,

几年后,陆士谔虽然没考上进士,但听多了、写多了,还是有才华的。于是他决定把记录的东西系统地整理在一个小笔记本里,然后自己写小说,陆士谔给自己起笔名“沁梅子”,先后创作了《精禽填海记》、《血滴子》、《鬼国史》等野史小说、武侠小说。精神”。至于来源,是根据我他在药店中的所见所闻。

对于已经不下20岁的陆士谔来说,写小说成了他枯燥的医生生活中唯一能感到快乐的事情。但这两个目的的结果就是他不擅长学医。

在21岁时,在家人的支持下,陆士谔结婚了。当时他甚至还很开放的穿着西装,和穿着婚纱的新娘拍了一组西式婚纱照。

这本该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陆士谔后悔终生。

陆士谔和他的妻子非常恩爱,但每次生下孩子都夭折。6年来,他的妻子几乎每年都怀孕,但除了老大、老二、老五,其他孩子全部夭折。

在此期间,陆士谔再次遭遇了父亲的重病。他眼睁睁地看着父亲绝望地死去,身为医学生的他却束手无策。

经过一番折腾,他终于决定认真学医。

陆士锷天生聪明,三年之内就学到了东西。为了尽快谋生,他在出生地上海图书馆外搭起了摊位,专门治病。

没想到一个人出现,改变了陆士谔现在的状态。

这是一位外地的报纸出版商,他去上海图书馆借书时路过陆士谔的摊位。恰巧他的妻子病得很重,久久未愈,商人便上前询问。

两人聊了好大一会。商人发现陆士谔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对医学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临行前,他拿了陆士谔给他的药,决定回去试试。商人还表示,如果能治愈,他将不胜感激。

陆士谔却说不用谢你那么多,他现在生意不好,如果方子有奇效,帮忙登在报纸上宣传一下就可以了。

“这并不难。”商人果断答应了。但他没想到,陆士谔的药真的救了妻子的命!不久,他在报纸上感谢陆士谔,并称他为“华佗重生”。经过这次遭遇,陆士谔的名声渐渐传开了。

随着他的名声大噪,来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陆士谔的经济状况也终于再次稳定下来。此外,他的副业也“蓬勃发展”。

1910年,华北译文出版社出版《经济丛书》。开始寻找新的小说,这需要简洁、新的想法和新的写作风格。

陆士谔无意中看到报纸上的征文广告,于是一天晚上跑出去写了一篇小说,名叫《新中国》,投给了《经济丛编》

要知道,《经济丛编》是光绪帝授权的刊物,其创始人是《天演论》的作者严复的老师吴汝纶。能在这里发表文章的,都是名人,比如出版《世界末日记》的梁启超,也可以因为才华而一举成名。

那为什么陆士谔的《新中国》被鲁迅斥为一文不值?

大胆的想法

《新中国》发表于吴汝纶1910年开始的《经济丛书》中,他以主人公陆云祥的视角,描述了他在“时空旅行”中遇到的种种奇异经历。这部两万多字的小说使用了这种更简单易懂的白话对一百年后的中国作出了很多预测,因此得名“新中国”。

小说开始于宣统二年正月初一,这一天,陆云祥因为心情不好喝了两杯花雕酒,然后就睡了。没想到,当他再次醒来时,时间快进到了1951年,虽然他和妻子没有变,但此时的上海已经“今非昔比”,与过去不同了。

清末的上海街头,西方列强设立的协定和使馆林立,市场也被洋货垄断。如今,那些见证中国衰弱的建筑已不复存在,土特产已经取代了一切,被“洋”字所取代。原本混乱不堪的“魔洞”,被人潮拥挤的商业街所取代,大家权利平等,友好相处。

“全国人民,不分性别,不分年龄,都在宪法的范围之内……领事权被废除了,租约正在恢复。看,总会计师都是女性,机器也都在”该领域已创造出比欧洲产品更高、更好的技术。”

而外国人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大意了。一旦违反中国法律,他们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处罚。

那个法庭的法官都是中国人,他们不会再害怕外国人的挑衅和威胁,因为自从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以来,中国就能够与西方国家看齐,而且自从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以来,中国就能够与西方国家看齐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西方列强的“霸权主义”已经彻底成为过去。

此外,“新中国”还对上海世纪交通发展提出了大胆构想。1951年的上海,不仅修建了横跨黄浦江的浦东铁路大桥,而且桥内还修建了轻型隧道。

与此同时,南京路马陆开通了地铁,取代了传统的马车、人力车。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属于“有轨电车”范畴。

“有轨电车穿过隧道,巨型犁横过黄浦江。”

陆云祥也对浦东的未来做出了预测。1910年的浦东还不属于上海,直到17年后才属于上海。如今,这里不再是“浦东不合床”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陆云祥曾预言浦东将举办世博会,这一预测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也得到了成功实施。

虽然从当时晚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言论显得荒唐、怪异,但结合上海后来的发展,却都印证了“新中国”的预言。上海于1971年修建了松浦大桥,符合陆云祥“横跨黄浦江的钢桥”梦想。

鲁迅批评他胡言乱语

事实上,在陆士谔写这本书的时候,清朝已经走到了尽头,朝廷根本没有威信,处处受到外国的压迫,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糟糕。

国家的衰弱,给了列强以不怀好意的方式迫使我国签署不公平协议、瓜分我国土地的机会。

作为一名医生和小说家,陆士谔满怀激情,一心要杀贼,却无力改变这一切。他只能寄希望于自己想象中的未来,创造一个与自己相符的世界。自己的想法。

作为一名学者,他很清楚欧洲外部世界的发展变化。当我国还处于封建时代时,国外的发展就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我国和欧洲完全是两个世界,所以陆士谔虽然有很多想法,但也是基于现实的,他把自己在外界听到的、听到的都写下来,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构建这个世界。无不义而强国,天下未来。



由于荒诞离奇,这本书出版后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甚至遭到了鲁迅先生的反对。鲁迅批评这部小说“假”,说它不真实。

与鲁迅不同的是,陆士谔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医生。医生应该帮助那些正在受苦的人,陆士谔比任何人都更希望患者在受苦后能够找到新的生活,他也希望他笔下的世界能够像这些患者一样重见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鲁迅   黄浦江   中国   晚清   列强   欧洲   名医   超前   新中国   上海   父亲   世界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