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耿直哪家强,常吉沐时四天王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三国史料,不但有列入正史的《三国志》《后汉书》,三国同时代人记录的一些历史也可参考。曹魏史学家鱼豢所著《魏略》,在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多有引述。《魏略》中有许多《三国志》所没记的逸事,比如将常林、吉茂、沐并、时苗列入《清介传》。清介,就是清正耿直的意思,这四人也可并称三国耿直界F4。

多年轻的四大天王啊

一、常林

常林,字伯槐,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

常林小时就表现出浓郁的耿直属性。话说他七岁时,他父亲一朋友登门造访,见常林就问:“常伯先在家不?你这小家伙见了我为什么不下拜呢?”

伯先是常林父亲的字,他小脸一拉道:“这位客人,你以为你这样很帅么?当着人家孩子的面叫父亲的名字,这样无礼的行为,还当得起我一拜吗?”

一句话怼得来人无话可说,只好向他道歉了事。

汉末纷乱,常林后携族人至并州上党避难。

曹操平定并州后,辟常林为南和县长,后升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曹丕为五官中郎将时,辟常林为功曹。建安十 八年(213年),曹操称魏公,以常林为尚书。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常林升少府,后转大司农。

常林游戏图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职务的提升,常林耿直的脾性却不但没改,而且老而弥辣。他任少府时,和时任大鸿胪崔林门对门办公。常林为人清廉,但对下级要求很严,属下有过,往往就会挨一顿揍。有时候崔林晚上加班,就听对门“啪啪”“噢噢”板子声和哀嚎声不绝。

崔林是谦谦君子,就善意提醒常林。常林却虽知自己有过,但遇到下级办事不力,照样大发脾气。

明帝即位后,常林又转光禄勋、太常。这时他又玩了一把更大的耿直。

当时,抚军大将军、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因为是辅政大臣,权倾朝野。但因为常林是温县长辈,司马懿每次见了常林都要倒身下拜。

常林同僚就提醒他,人家可是正得势火热,你这样不太好吧?老常林却脖子一梗:“他小辈见了我拜一下,有何不可?再说了,我又没强要他拜。他得势不得势,我又不巴结他,有什么?”

司马懿见了常林也要倒身下拜

这位一听,得,算我多管闲事了。

但常林也终因耿介,在魏末的权力斗争中得以独善其身,后以八十三岁高龄善终(参见常林篇)。

二、吉茂

吉茂,字叔畅,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人。

吉氏为冯翊大姓,而且吉茂有一雅好——好书。这人虽为大姓子弟,却对吃的穿的不讲究,只对书读得少讲究。

建安初年,关中平定,正是用人之机,吉茂和扶风人苏则却隐入武功(今陕西武功)南太白山中,潜心修学数年。待到学成出山,冯翊举其为茂才,后任临汾(今山西临汾)令。而苏则,则被任为酒泉太守(参见苏则篇)。

吉茂在临汾,以清静治民,甚得百姓拥戴。后又转为武德侯曹叡的庶子(掌诸侯教戒)。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吉茂本家太医令吉本(又作吉平、吉太),与少府耿纪、丞相司直韦晃及吉本之子吉邈、吉穆等人,于许都谋刺曹操,事败被杀。吉茂呢,一则害怕受吉本连坐,二则家中藏书有朝廷明令禁止的图谶及兵书,因此终日惶惶不安。

后来相国钟繇查明吉茂、吉本关系已出五服,所以此案并未涉及吉茂。

九族五服图

后来,吉茂又被任为武陵太守。但他并未就官,又转为酂国相,但酂国后又除国,于是又入京拜为议郎。

明帝景初年间(237—239年),吉茂因病去世。

吉茂名在《清介传》,一生以清正自守。史载,从小到大,他冬则披衣,夏则短褐,行则以步,食则粗饭,妻儿劳作,室内空空如也。有人看到他实在清贫,想要接济,他却一概不受。

但吉茂也有耿直的时侯。曹魏以九品中正制取才,各郡选中正官,品评上至公卿下至郎吏,以德才为官员进阶之依据。吉茂有个老乡叫王琰的,历任郡守,后官至护羌校尉,但风评一直不好。王琰之子王嘉,也历任诸县,风评也不佳。

后来王嘉从散骑常侍转为冯翊中正官,他品评吉茂“德优能少”,就是虽然品德高尚,但能力不足。吉茂知道后,大怒道:“恶心啊,我岂能像你父子二人一样穿着官服劫抢百姓钱财?”

当初,吉茂的胞兄吉黄,从公府掾做到了长陵令。按当时规定,长吏不得擅自离官,但吉黄听说司徒赵温去世,自认为他曾是赵温故吏,所以违反条例弃官奔丧。时为司隶校尉的钟繇因此将吉黄抓捕并判死。吉茂当时还未发迹,但也有清名在三辅,他觉得兄长吉黄以为义而死,所以愤恨不哭。

钟繇与吉茂渊源非浅

当年末,钟繇又举荐吉茂,众人都觉得吉茂不会就职。但荐令一到,吉茂立刻赴任。所以当时人们觉得吉茂这是害怕钟繇。不过也有人认为,吉茂这是名士风范,不流于俗。

这就看咋理解了。

三、沐并

沐并,字德信,河间(今河北河间)人。

沐并少时孤贫,但人穷志不短,而且有点艮。曾有一次,他经过姐姐家,他姐也知道这孩子可怜,就杀鸡煮饭想让他改 善一下生活,可是沐并不愿低下他高 贵的头颅,坚决不留下吃饭。

袁绍主理河北时,辟沐并为官。他公正果敢,不畏强权,虽难以晋升,但名声不错。曹操攻占河北并为丞相后,召他为军谋掾。

沐并初仕袁绍

黄初年间(220—226年),沐并外放成皋(今河南荥阳)令。有一次校事官校事刘肇路过成皋,向县府索要钱谷。当时正值蝗灾,官府都无米下炊,但上下还是失急慌忙地准备。可是刘肇却等不及了,让手下把县府众官叫来一顿臭骂。

沐并一听就恼了,趿拉着鞋,拎把刀子,带着县吏就冲了出来,要把刘肇收捕。刘肇估计也是吃拿卡要惯了,还没见过这样的,吓得撒脚丫子就跑了。你想刘肇岂能善罢甘休?他一纸控状就告到了曹丕处。曹丕下诏,说沐并“无所忌惮,自恃清名”,要收捕并要处死他。

后来百官求告,沐并死罪得免,活罪难逃,受了髡刑,复职后就成了闲散人员,一直到了十来年后的齐王正始年间(240—249年),才为三公府重新辟为长史。

当时吴使朱然、诸葛瑾攻围樊城,遣船兵在岘山东砍伐木材,让牂牁兵煮食。先煮熟的人让后熟者来吃,后熟者不吃。先熟者就说:“你想做沐德信吗?”意思就是你想和沐并一样杠精吗?由此可知沐并的名声在外,甚至蛮族都有传言。这就和河南人说“老鳖一”一样,都成典故了。

沐并在长史位上干了八年,晚年出任济阴太守,后又回京为议郎。

正始为齐王曹芳年号

六十岁时,他自知时日无多,告诫儿子他死后要简葬。齐王嘉平年间(249—254年),他病得更重。临终前,他再次告诫两个儿子,预先掘墓,他一气绝就下葬。家里不举 行丧礼,子女也不用送终,也不要祭奠。又告诫子孙亡后不用合葬,坟墓不用植树。其妻儿一一照办。

沐并可谓活得通透。

四、时苗

时苗,字德胄,钜鹿(今河北邢台)人。

时苗少时即清正,而且为人嫉恶如仇。建安年间(196—220年),被曹操征入丞相府。后出任寿春(今安徽寿县)令。

寿春为扬州辖县,而当时扬州州治也在寿春。当时蒋济为扬州治中从事(州秘书),时苗初到任,就去拜会蒋济。蒋济这人,却是个大酒鬼,当时正好喝醉了,不能接见时苗。

时苗等了半天,后来知道原委,大怒,回来后刻了个木头人,上边写着“酒徒蒋济”,放到墙根下,想起来就弯弓射上两箭解恨。

扬州官吏知道时苗这事不恭,但架不住他为官清正,也没有办法。

时苗蒋济相爱相杀

有关时苗,还有件逸事。说时苗初上任时,乘了辆牛车而来。一年之后,当初拉车的牛生了头牛犊。等到时苗离去时,他就把牛犊留下。寿春从吏就说,六畜不识父,应该随母而去,就是让时苗把小牛带走。但时苗说,我来时并没有这牛犊,这是寿春的财产啊。这也是《蒙求》中“时苗留犊”这一典故的出处。

时人因此称诵时苗清正,他也更名闻天下。

后时苗入京为太官令,并领钜鹿中正官。

时苗虽忿恨蒋济,但蒋济后至太尉,却并不以时苗为嫌。时苗亦不因蒋济贵重屈意奉迎。

时苗为太官令数岁,后迁典农中郎将。年七十余病亡。

我是三国路 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耿直   温县   河间   太守   建安   中正   少府   清正   扬州   得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