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时,李建成的5大心腹若是在长安,李世民不一定能赢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提起李唐王朝,自古的印象便是强汉盛唐。“盛”一字更是道出了唐朝全方位的蓬勃发展。

在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民生等领域都算是颇有建树,成为了当时的领头羊。但盛唐的奠基却充满着血腥与不解:皇宫之下城门之前,同室操戈号作平乱。

(唐朝疆域图)

这就是秦王李世民,在长安所发动的诛杀其兄与胞弟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使得李世民不顾兄弟之情也要杀其兄灭其弟?若是太子李建成先发制人五大心腹俱在,那么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还会赢吗?

这五大心腹都是谁呢?为什么说只要他们都在长安,就可以和李世民相抗衡呢?

一、李世民的登基之路

我们都知道李唐王朝的奠基乃是隋朝,但隋朝却和秦朝的命运大致相同,即都是二世而亡。

秦朝亡于胡亥,隋朝亡于杨广。

(暴君隋炀帝杨广)

杨广荒淫无道、劳民伤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即位后即大兴土木、大举徭役、穷尽极奢、肆意挥霍。外征高句丽、内凿大运河;征丁百万、广筑长城;巡游江南、定制巨舶,营造东都、又建西苑。

可以说放眼至整个古代史,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给人民施以繁重赋税和徭役的皇帝是极为少见的。

尤其是隋朝的大一统,是建立在长达三百多年的动乱与贫瘠之上的。此时的百姓急需一个稳定安宁的生活,来平息战乱中的伤痛与血泪。但杨广为了极尽奢华的享受,选择了奴役百姓鞭笞人民,最终激化了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

在公元611年爆发出一场史无前例、声势浩大的隋末农民大起义。而李渊的起兵则是在大起义的高潮时期即公元617年。

(隋末农民大起义)

李渊与杨广渊源颇深,二人是名副其实的表兄弟。李渊的母亲即是隋文帝杨坚所立独孤皇后的亲姐姐。

李渊自起兵后,即以小心谨慎的态度,韬光养晦扩充实力。不仅借着与杨广的表兄弟关系而广纳贤士,更是与突厥达成了亲密合作,得助兵马壮大声势。

之后便一路南下直取长安,此时的长安由于隋朝官军,正忙于剿灭各地的起义军,而陷入空虚状态。再加上关陇贵族集团与李渊本来就是一家人。所以李渊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占据了长安。

(唐高祖李渊)

但成为关陇贵族集团为代言人的李渊,却不能离开长安去四处征战。那么派谁去好呢?

答案就是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李世民历经大小战役无数,在决定李唐王朝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性六大战役中就指挥了四个,并全部取得胜利,可谓是战功显赫。

李世民的四处征战不仅巩固了新生的李唐王朝,更是为其聚集了巨大的声望和无数的良相名将。最终使得李世民踏上了向最高权势地位即皇位,发起攻击的道路。

故而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是既在意料之中又出情理之外的,李世民终于使得投身于帐下的有名之士看到了无限回报的可能。

(李世民)

二、李建成的如坐针毡

出生在帝王世家,既是幸运亦是不幸。幸的是自是雍容华贵、锦衣玉食。不幸的是皇权争夺、权势诱惑。

既考验人也考验心,更考验性。是享一时?是享一世?这样的疑问可能早早地就在继承人和非继承人的心中埋下了深深的种子。

作为太子,尤其是李唐王朝的首任太子。按理说李建成的安全感,应当是聚盈满蓬的。因为隋朝的前车之鉴是历历在目的:杨坚的隋朝在废黜了嫡长子杨勇的太子之位,而另立杨广后便二世而亡。

自己的父亲李渊也并非只信任胞弟李世民一人。要知道起兵后的首战,夺取长安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共同参与的一次战役。

(太子李建成)

起兵后的李渊,将军队分为三部分,除去他自身统领的一部分,剩下的两部分则是分别归属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

也就是说在起兵后的早期,领兵打仗战功如何全看个人本事。况且李渊在称帝后,即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虽然不像李世民那样在外临兵打仗,却也掌管着军中内务。

外修军法内通仪礼,任用贤臣通识将才。如此才智不可谓,不是一位合格的帝国继承人。

例如国学大师就曾这样评价李建成: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与太宗各领一军。及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徵之流在后来便成为贞观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为才智之人

(唐太宗李世民)

但李渊没有想到,对外作战的李世民却在无形中组建了一个国中之国的“小政府”。这种结果的出现是李渊疏忽大意,还是不放在心上所造成的?要知道以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南北朝后期的皇权更迭,就是以军权为根基和核心。

用军政二字一以概况,当时的权力更替状况是极为准确的。况且李渊本人也是拥兵自重而自立为天子。

那么李渊为什么放任李世民,在外征战而培植亲信幕僚呢?为何没有让太子李建成,前去统兵作战培养威望呢?

其实有三点原因:一是隋朝的教训和宗法伦理制的影响,使得嫡长子继承制是为帝国未来继承人的观念牢不可破;二来则是李渊对于安排太子李建成,学习如何治理国家显得十分热忱,不仅言传身教,更是将一些国家大事交与太子处理,以此练手学习经验。

(李建成的支持---关陇旧贵族集团)

三是常言道军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精通内务)就不能处理好,对外征战的军队关系,已然为帝国未来继承人的李建成却主持着军中内务。虽然不像扶苏监军那般直接,但也算是间接地把持了一定的军队大权。

因为太子所代表的惩罚奖赏是具有官方性质的,李世民对部下的恩宠仅仅只是私人性质。

等到李渊驾崩后,太子李建成即是李唐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生杀予夺的一切权力,均掌握在他的手中,纵然李世民有天大的恩宠和赏赐也不能,力敌官方的“正统编制”。

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局势下,为什么李建成表现得犹如困兽?在李世民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便向其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是什么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胞弟,可能有危害大统的可能性?

(玄武门之变)

三、玄武门之变的血腥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带领部下在长安太极宫的玄武门,发动了诛杀太子李建成及其党羽亲信的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

仅两月后,唐高祖李渊便宣告退位,将皇位传于秦王李世民,即后来的唐太宗

在了解玄武门之变前,我们来看双方的力量对比,以及了解李建成的五大心腹究竟是谁。

李世民集团帐下的良将志士有: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房玄龄、高士廉、柴绍、秦琼、程咬金、张亮、段志玄、张公瑾、长孙无忌、杜如晦、杜淹、长孙顺德、侯君集、尉迟敬德等。

(李建成)

李建成集团帐下的文官巧将则分别为罗艺、韦挺、王珪、李瑗、冯立、窦轨、薛万彻、裴矩、郑善果、魏徵、徐师谟、欧阳询、唐临、唐宪、荣九思、武士逸等。

其中李建成的五大心腹即是冯立、王珪、李瑗、罗艺和韦挺。其中王珪和韦挺因为杨文干事件而被贬,罗艺则是作为边疆大将防守突厥。李瑗也是同样的情况带兵镇守幽州边界。只有一个冯立执掌禁军,常伴左右。

(支持李世民的新兴“山东集团”)

可见看出双方的确算是势均力敌的,只不过势力范围有所不同。

秦王李世民由于不断在外征战,因此收拢了一批以新兴地主阶级诉求为核心的人才将士。而太子李建成因为长期留在李渊身边,且是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是合理合法。所以得到了关陇地区贵族集团的支持。

简言之,一方是维系上层贵族利益的守旧派;一方则是代表广大中下层,新型地主阶级的新兴派。无论是谁,做了皇帝就一定会支持谁,然后一直投入的付出,也会终将收获到丰厚的回报。

而输掉的一方则会被不断打压,最终消亡。所以这两个派系是站在不同的利益角度的,也代表了各自不同的需求,因此矛盾只能深化,而不可能调和。

(李渊)

作为皇帝的李渊,却并没有积极调停或者缓和双方间的矛盾,反倒是因为皇权在握,而成为了一颗被利用来打压对方的“棋子”。也就是说双方之间的派系倾轧,实则以李渊为轴点加以展开。

太子党和秦王党所属部下,均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打击和削弱。

但随着李世民的功劳越来越大和声望越来越如日中天后,李渊最终选择了站在支持他的即关陇贵族集团的一方。

对于秦王府的打压越来越多。哥哥的排挤、父亲的打压部下的,不满生死的抉择权力的诱惑,可以说当时的李世民是围绕在这些问题和选项中的。

(李世民)

而他也最终不得不作出唯一的选择:那就是发动政变。取得最高权力,稳固大唐扬名后世。

派系争斗的惨烈与亲属关系的交织,使得李世民部下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只有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十余人。

如果李建成的五大心腹都在长安效力,玄武门之变的结局还真的不一定是李世民赢。

参考资料

齐孟杰,胡庆乐.试论历史上真实的隐太子李建成[J].环球人文地理, 2016, 000(018):133.

龙耳东.大唐太子李建成[M].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

余显斌.李建成,一位被抹黑的英雄[J].各界, 2017(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长安   心腹   秦王   王朝   隋朝   继承人   部下   太子   贵族   集团   李世民   李建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