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上色老照片:女子学校的学生锻炼身体,重病乞丐躺在地上等死

清朝末年,大量外国传教士来到中国。此时的摄影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这些传教士使用手中的照相机在中国拍摄了很多照片。不管当时他们拍摄这些照片的目的何在,起码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除了历史书籍以外,又多了一个了解清朝末年的渠道。

以下组图是清朝末年拍摄的照片(经过后期上色处理),就让我们从这些百年前的历史照片中来重温一下清朝末年的社会百态吧。


官员和他的儿子合影

身为官员的父亲一脸威严的坐在椅子上,手臂自然的搭在身旁的桌面上,他的儿子则站在桌子的另一边。清朝上流阶层的父子拍照时,为了凸显上下尊卑,除非获得父亲的允许,否则儿子是不得坐着的。

穷人捉虱子

清朝末年贫富差距悬殊,富人锦衣玉食大鱼大肉,穷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图中的两个穷人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瘦骨嶙峋。加上他们居住的环境卫生状况奇差无比,头上长满了虱子,奇痒无比,因此不得不在白天相互帮助捉头上的虱子。

女子学校的学生锻炼身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大量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一些传教士也专门开设了女子学校。这种女子学校在传播宗教思想的同时还教授入学的女子们西方先进的教育知识。图中一群女学生在学校的操场上锻炼着身体。

西医医院的护士和病人

清朝末年,西医逐渐传入中国,一些沿海城市也有了西医医院。图中一群病人在医院的走廊里晒太阳,医院的护士在一旁对病人进行照顾。

拉货车的马倒地不起

北京城某个城门附近,一辆装满货物的马车在下坡时出现了事故,拉车的马摔倒在地上,沉重的货物压在它身上,一群人正在卸着马车上的货物。

断壁残垣的前门箭楼

1900年6月,义和团为了反对外国侵略,一把火点燃了前门外数千家店铺,整个街区顷刻间化为了灰烬。大火还波及到前门的瓮城。前门瓮城作为北京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是当时京城的重要防御设施。然而,在大火的冲击下,城楼和箭楼被烧毁,只剩下一片狼藉。

重病乞丐躺在地上等死

这一幕就是晚清穷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此人贫病交加、孤苦无依,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他所在的位置是一处公益墓地,旁边有挖好的坑,等他断气了,会有人把他埋葬。

广州镇海楼

两名男子盘腿坐在城墙上,聊得很是投入,远处就是广州镇海楼。广州镇海楼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清康熙年间由于“三藩叛乱”,广州镇海楼被毁,后由两广总督吴兴祚及广东巡抚李士祯重建镇海楼。

木工们聚在一起吃饭

一家木作坊里,一群皮肤黝黑的木工们围坐在一起准备吃饭。不管深处盛世还是乱世,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至少能保证不会饿死。

满族官员的妻子

满族官员的妻子在自家庭院里,一脸慵懒的斜靠在桌子上,为了彰显自己的文化修养,她的手中还拿着一本书。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也不知道她是否真的能看懂书上面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满族   前门   女子   虱子   传教士   清末   西医   重病   广州   清朝   中国   穷人   乞丐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