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类中药是乱用乱吃的“重灾区”,或伤肝害肾,望你重视和纠正


中药是药物的一个分类,是经过中医和劳动人民验证能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它按自然属性分为植物中药、动物中药、矿物中药三大类,有使用原则、辨证要求、配伍禁忌等。

中药有传统性——使用千百年,性味归经和疗效有明确分类。

中药有搭配性——通常与其他中药联用,增效扩能。


中药有双面性——任何中药用对路能治病,用错了就会带来麻烦。

中药有多种性——有的是滋补药,有的清热解毒,有的活血化瘀,等等。

中药有现代性——经现代药理分析证实有多种有效成分,提取制成现代药物。

中药归根结底有实效性——用对了、用好了,能扶正祛邪,治病强身。


一、中药为什么能治病?

一些人认为中药治病是“胡闹”、“骗人的”,认为靠树皮草根治病是笑话。但现代科学手段让越来越多的中药站到抗疫、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的“前线”。

中药治病是基于传统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指导,借重药物的偏性来调整人体盛衰。偏性一个是中药的“气”,另一个是中药的“味”。气是指“寒热温凉”,又叫“四性”;味是指“酸苦甘辛咸”,又叫“五味”。四气、五味对应不同脏腑,衍生不同的功效。


中药治病,说到底是用药物之偏,纠正人体之偏,药食同源的中药,偏性平和一些,可长期吃;药性猛烈的中药,偏性深重一些,中病即止。

最终的方向,是扶正固本,调和阴阳,人体恢复正常。

二、中药为什么不能乱吃?


中药的“鼻祖”级著作《神农本草经》,把365种常用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120种无毒,可久服,成为许多后人用药的遵循和依据,认为可自己用药,或长久吃药。

其实,《黄帝内经·素问》曾专门作出论述,要求病好了九分就停药,但被很多人有意无意忽略了,使乱用中药的顽疾代代流传下来,甚至出现一些不好的风气,带来不良后果。


最近的典型乱用中药案例是:新冠“一阳”高峰期间,一些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后,凭感觉吃中成药调理,结果出现问题,让病情加重或病期延长。

很简单的道理,中药用四气、五味治病纠偏,仅从药性来说,就有寒、热、温、凉对应不同的症状,如寒证需用热药,微寒时热药就要稍平和一些,不可用大寒或大热的猛药,用错了就会出现麻烦。

三、乱用、错用中药会带来4个后果:


1、本来没有病,硬是吃出病来,多见于滋补类中药,或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乱用药使病情加重。

2、本来病比较少,乱吃药吃出更多病来,特别是引起一些肝肾损伤,造成较严重后果。

3、本来病能用较少代价能调理好,但乱用药让病情变复杂起来,可能诱发其他多个并发症。

4、本来病程用两三付中药就能纠正,但乱用药让后续纠正力度、难度都加大,增加了治疗成本。


而且,有的人自行配中药,可能会带来中毒、药物严重副作用等后果,这些都有过案例教训。

中药调理一些常见病、非慢病类的轻症,通常是轻松、低成本的简单办法,但乱用药会把简单问题变得复杂,大大增加了后续治疗的难度,需要纠正。


中药有偏性,错用会引起副作用,比如人参可补气生津、补阳固脱,但如果不辨证,实邪用人参,会加重气机阻滞,衍生出更多病症;当归是妇科圣药、补血名药,乱用会耗血伤阴,等等。

还有,解表药可发汗,但乱用会伤阳、伤阴;清热药寒凉,乱用伤正伤脾胃,扰乱全身气机升降;祛湿药性燥,乱用耗损阴血;夏天常见的化湿药,辛温行气,乱用会内热伤阴耗气;理气药疏通气机,但用不对会加重体虚;活血药化瘀行血,乱用则出现崩漏,等等。


四、日常哪些中药是乱用重灾区?

由于中药不少是非处方药,在药店能方便买到,偏方也能很快摘到中药,使乱用中药的风险拔高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经常滥用的中药有:

感冒类:如双黄连颗粒剂,不少人病因是风寒风热都没搞清。


清热类:如三黄片,苦寒药,用于实火上攻,但错用成虚火,典型的还有龙胆泻肝丸。

去火类:如牛黄解毒片,因含有雄黄,遇热易分解氧化,乱用会有不良反应。

滋补药:如六味地黄丸,乱用会引起症状加重,肠胃不适。

总之,乱用中药的顽症需要及时纠正,用药前一定要遵医嘱,搞清是什么病、证候有什么,辩对症选对药才有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黄帝内经   重灾区   药性   副作用   病情   不适   症状   药物   中药   后果   重视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