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当了三年的太上皇,这期间都在干什么呢?

1798年,嘉庆帝登基后的第一次选秀,13岁的少女富察氏被嘉庆选中封为晋贵人,富察氏以为自己从此就可以飞黄腾达了,没想到却被被送给了88岁的太上皇乾隆。半年后,乾隆驾崩,可怜的富察氏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

乾隆活了89岁,是中国历史上活得最久的皇帝(世界第二),他一生风流倜傥,酷爱美人,他的后宫嫔妃有名分的就有41位。

按照清宫规定,后宫嫔妃超过50岁就不用侍寝了,但在乾隆81岁那年,他还翻了79岁愉妃(五阿哥永琪)的牌子,结果没多久,愉妃就薨世了。

由于乾隆活得太久了,不仅熬死了众多的子女,也熬死了众多的后宫嫔妃。

在他85岁禅位给嘉庆帝时,还在世的后宫嫔妃还有七个,颖贵妃巴林氏(时年66岁)、婉贵妃陈氏(时年80岁)、惇妃汪氏(时年51岁)、芳妃陈氏(时年47岁)、恭嫔林氏(时年64岁)、鄂贵人西林觉罗氏(时年64岁)、白贵人柏氏(时年67岁)。

这些后宫嫔妃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年纪大,二是不受宠。

但男人年纪再大,尤其是像乾隆这样有权有势,年轻时又美女环绕的男人,都还是会希望身边有个可人的女人陪伴,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杨振宁在82岁时就还娶了28岁的翁帆为妻,成为一段佳话。

于是呢,在乾隆帝禅位给嘉庆帝的第三年,嘉庆就趁着自己登基以来的第一次选秀,特别给乾隆选了一个年轻漂亮的13岁秀女,封为晋贵人,送给了他88岁的老父亲。

一般来讲,选秀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皇帝的后宫添些新鲜的血液,为皇室开枝散叶,跟太上皇是没什么关系的,但乾隆一见到年轻漂亮的晋贵人,很高兴地接纳了。

嘉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他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

乾隆之所以会在众多儿子中选择嘉庆继位,就是因为嘉庆虽然不是所有儿子当中最聪明的,但绝对是所有儿子中最听话最有孝心的。

嘉庆选择13岁的富察氏,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富察氏出自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孝贤纯皇后的富察氏家族,从辈分上来讲,孝贤纯皇后算是晋贵人富察氏的姑奶奶,嘉庆想着这层关系,或许能够安慰乾隆晚年那颗寂寥的心。

可惜晋贵人入宫不到半年,乾隆就驾崩了。可怜的晋贵人,不仅没有因此给自己的家族带来荣耀,反而年纪轻轻就和一群七老八十岁的太妃们,守着青灯古佛度日。

乾隆在位六十年,虽然比他的皇爷爷康熙少了一年,但事实上,他不仅是大清也是世界上掌握实权最长的君王,康熙继位时只是一个8岁,15岁才亲政,实际统治时间,不过55年。

而乾隆25岁继位,当了60年的皇帝后,又做了3年多掌握实权的太上皇,他的实际统治时间长达63年零4个月。也就是说他从25岁登基的那一天,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都没有一天放弃过权柄。

因为他虽然提前退位,却是“禅位不禅权”,军国大政仍然掌握在自己手上,嘉庆只是处理一些杂务,说白了就是一个傀儡皇帝,只要他稍有不慎,他这个皇帝就随时会被乾隆废掉,所以嘉庆需要小心翼翼地讨好乾隆。

当上太上皇的乾隆,比当皇帝时更加嗜权如命

若不是自己曾经发过誓下过旨,乾隆断然是不会提前退位,将皇位让给嘉庆的。

而嘉庆之所以成为最终的储君人选,实在是“矮子里拔将军”,没人可选了。

在嘉庆之前,乾隆曾经有过三次立储,其中两次是要立孝贤纯皇后的两个嫡子为嗣,但这两个儿子都福薄,一个九岁夭折,一个两岁夭折。还有一次是要立五阿哥永琪为嗣,但是五阿哥却在26岁时英年早逝。

此后,乾隆就再也没有提过立储的事了。

乾隆不提,不代表天下人不想,特别是对于那些“以天下为己任”的读书人来讲,在他们看来,“储位空虚”对国家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皇帝一旦出了什么意外,天下就会出现动荡。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在乾隆68岁时,就有一个叫金从善的读书人就在乾隆东巡途中,拦住了他,上书请求乾隆立太子。

对于古人来讲,68岁已经很大了,没几年活头了,而且在乾隆之前大清的几任皇帝,没有一个活过70岁的。

乾隆也担心世人会说他恋权,便下了一道谕旨:

“朕此举天下无由共闻,未尝无窃议朕为贪恋宝位,不卡立储。不知朕践阼之初,曾焚香告天云,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

意思是说,天下人窃窃议论我贪恋皇帝宝座,不肯立储,却不知道我在继位之初,曾经向上天祷告,我爷爷圣祖爷康熙在位61年,我不敢跟他相比,但如果上天眷佑,能让我活到乾隆六十年,那时我也85岁了,我一定将皇位传给我的儿子,自己赋闲归隐去。

乾隆这个决定,让天下人感到很意外,因为清朝还没有一个皇帝是“禅让”的,而且中国历朝历代,禅让的皇帝基本上都是被迫的,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事实上,这恰恰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更说明乾隆的恋权。因为在古代,“七十古来稀”,而皇帝是高危职业,能活到70岁的就更少了。所以在天下人看来,说等活到85岁就会让位这种话,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但谁也没想到,包括乾隆自己也没想到,他真的活到了85岁,没办法,“君无戏言”,只能让位。

结果在禅位大典上,当司仪宣读完传位诏书后,乾隆却坐在龙椅上一动不动,死活都不肯从皇帝的宝座上下来将皇帝玉玺交给嘉庆,搞得大殿下的朝臣个个不知所措,忐忑不已。

后来在群臣连哄带骗下才交出来玉玺,完成了禅位大典。

虽然最终交出了玉玺,但乾隆依然掌握了大清的最高权力,嘉庆的皇帝只是挂名皇帝而已,几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1、宣布退位时,他对朝臣说:“接待、早朝、祭祀、礼仪这些日常工作交由嗣皇帝,军国大事及用人行政等事宜,嗣皇帝毕竟没有经验,还是由我来处理,嗣皇帝每天早晚来听我训导,以后可以参照着做,就可以少犯错误,才能为天下造福。”

2、退位之后,凡是有外国使臣来访,他又跟各国使臣宣称:“朕虽然归位,但大事还是我做主。”这时,他仍然用“朕”自称,嘉庆的旨意称为“圣旨”,他的旨意称为“敕旨”,朝臣进京见嘉庆或者高级官员要上任之前,都要去乾隆那里请示恩训。

3、在退位前,他花费巨资建了一所宁寿宫,是让自己以后退休住的。可是退位之后,他却没有从养心殿搬出来,他说:“我在养心殿住了60年了,还是住在这里比较舒心,而且我现在像往常一样训政,还是继续住在养心殿比较方便。”乾隆不搬出来,嘉庆只能继续住在太子才应该住的毓庆宫。

除此之外,乾隆还担心嘉庆会结党营私,要求他还政,所以他大小事都交给和珅去做,还让和珅派人监视嘉庆的一举一动。

要知道,嘉庆继位时已经是个37岁的中年男人了,完全可以亲政了,但乾隆还是“不放心”,可见他对权力是有多么的贪恋!

好在乾隆的太上皇只当了三年就宾天了,否则嘉庆真的是太悲催了!

总之,乾隆的太上皇生涯,和他当皇帝时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换了一个称号而已。

当了太上皇的乾隆,一方面仍然大权在握,另一方面,没有繁杂的日常事务,比以前轻闲多了。

那么在当太上皇的三年多里,乾隆都在忙些什么呢?

乾隆皇帝对文学艺术十分感兴趣,特别是喜欢写诗,他一生写过4万多首诗,相当于平均一天写一首,不过水准一般。

乾隆还很喜欢画画和书法,他特别喜欢在别人的画作上题字,毁了不少的古迹。

虽然乾隆不算是杰出的文学家、画家和书法家,但他绝对能称得上是清朝最大的收藏家。

我们知道,乾隆时期,中国的经济达到了顶峰。经济繁荣,手头上的钱也就多了,他就开始在全国各地搜集稀世珍品,乾隆一生所搜集的稀世珍品数量之多,是中国历史上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

乾隆最喜欢收藏的就是字画,因为自己也擅长画画的关系,乾隆对字画的鉴赏水平很高。他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鉴赏字画,还把自己收藏的字画分门别类,编为目标,编印成书。

现在收藏界一些很重要的经典书目,都是他编的,比如古砚目录集《西清砚谱》,历代书画目录集《石渠宝笈》等,书法名贴《三希堂法贴》等。

除了收藏外,乾隆朝还设置了一个专门制造艺术品的单位,叫皇家造办处,专门制造玉器、瓷器等。

因为乾隆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加上钱也多,所以乾隆朝制造的玉器、瓷器是整个清代水平最高的。

也因此,乾隆朝的玉器、瓷器等,在现在的市场上是屡创拍卖新高。

乾隆当上太上皇之后,虽然每天还是要处理国家大事,但是接待、早朝、祭祀等这些杂七杂八的琐事都由嘉庆代劳,就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这些兴趣爱好了。

嘉庆元年正月初四,也就是乾隆退位的第四天,他在宫中举行了自己的第二次、也是历史上最后一次“千叟宴”。

“千叟宴”最早是康熙帝为庆祝自己的60寿诞,宴请全国数千位60岁的老人来为自己福寿而得名的。

乾隆一向视康熙为自己的偶像,在很多方面都喜欢模仿这位圣祖爷。在他75岁时就举办过一次了,没想到自己在那之后,居然还能再活十几年,自然是要再来一次的。

由于此时乾隆已经是86岁高龄了,所以这次邀请的老人年龄门槛提高到70岁,以免跟乾隆年纪差太多。

这天,嘉庆亲自搀扶着太上皇坐上宝座,然后率领3000多名满头白发的老人们和5000多名王公贵族大臣们跪呼“万岁”。乾隆频频颔首,享受人生最圆满的时刻。

他让参加宴会90岁以上的老人来到宝座前,亲自为他们赐酒。恩赐年龄最大的两位百岁老人六品顶戴花翎,其他90岁以上的老人获得了七品顶戴花翎。

这些老人们一辈子没有见过如此豪华的盛宴,也没有受过如此大的恩宠,结果有很多老人因为兴奋过度或吃得太饱,直接过世。乐极生悲或许也是大清朝要由盛转衰的一种预示吧。

在乾隆刚完成禅让大典,宣布自己成了“千古第一完人”后的第七天,也就是嘉庆元年正月初七,陕西、四川、湖北交界处爆发了白莲教起义,并迅速蔓延到全省。

所以乾隆当太上皇的这三年,除了享受生活、欣赏艺术之后,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基本上是把全部的残存精力都用在了镇压白莲教上。

三年时间,共动用军队十余万,花费饷银二万万两,相当于清朝五年的财政收入。

然而,这注定是一场不能在短时间被镇压的农民起义,但留给乾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为了不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这个老人,居然指望可以用意念将对方置于死地,每天神神叨叨地念着别人听不懂的西域秘咒。

中国历史学家戴逸先生对此评价道:

一个叱咤风云的英明君主,晚年对农民起义无可奈何,独自念咒,意欲制敌于死地,这种行为典型地反映出一个意志昏瞀的孤独老翁的心理状态,别人几乎不能理解。

但显然,咒语没有奏效,反而是这位89岁的老人,已经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嘉庆四年的春节,乾隆勉强支撑病体来到宫中,接受百官朝拜。回宫后,乾隆突然毫无征兆地倒了下去,正月初三,他在养心殿中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在去世前一天,他还做了一首题为“望捷”的诗,期盼平定白莲教的捷报早日传来。在遗诏中,仍然念念不忘这最后的未了之事。

如果说乾隆在当太上皇的三年多时间里有什么烦恼和遗憾,这大概就是最大的烦恼和遗憾。

在乾隆让位之后,嘉庆皇帝便要充实自己的后宫,于是开始选秀。当时所有的女子,都以为自己过去要给年轻的皇帝当妃子。

谁知嘉庆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硬是从秀女中选了两个进献给乾隆。当时的乾隆已经88岁了,而嘉庆选中的这两个秀女年龄只有15岁左右。

乾隆看到嘉庆这么会来事,自己便开开心心的接纳了,也没有推辞。看来乾隆的口味没有变,一辈子都只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孩。

只是可怜了这两个女孩,本来高高兴兴的,以为要给皇帝当妃子,没想到嫁给了都可以当自己太爷爷的乾隆。

更何况,第二年乾隆就驾崩了,只留下这两个孤苦可怜的女孩守活寡。而且这两个女孩,当时在后宫也没有很高的位分。一个是贵人,另外一个是妃子。

由于这两位女孩没有给皇室留下一儿半女,根据清朝的规定:没有生孩子的前朝妃子,统一留在后宫中,由现任皇帝养老。

可怜豆蔻年华的少女,就这样把自己的一生埋葬在了看不见未来的后宫,后来这两个女孩的结局也令人叹息。

晋妃活到了40岁便去世了,受贵人更惨,20岁的时候就没了。估计是长期在深宫大院里孤苦无依,心情郁闷,也不知道去世的时候她们有没有后悔过参加了当初的选秀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乾隆晚年还是挺充实的,把握朝廷大权,独当一面,压着儿子嘉庆。关于乾隆去世之后,嘉庆马上抄了和珅的家,有人则认为和珅是乾隆故意留给嘉庆的财富。其实这么说也没问题。毕竟有了和珅的家底,在嘉庆年间,以致于国库不那么空虚。

世人对乾隆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功大于过,也有人说他过大于功。不管怎么评价,历史无法倒退,我们也该承认乾隆在年轻时为国家做的贡献。至于晚期的一些迷惑行为,我想可能是身处在封建社会,时代的尘埃罢了。

不过总的来说,乾隆的太上皇生活过得非常的惬意和幸福,是中国历史上太上皇做得最舒服,也是结局最好的。

中国人关于幸福的标准有五条,称为“五福临门”,即长寿、富裕、健康、子孙满堂和得善终,这五点乾隆全都占了,说他是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最幸福的男人,也不为过了。

然而,当半个国家的财富都用来供一人幸福的时候,这个国家已经开始崩塌了,这个神奇的盛世,也随着老乾隆的阳寿一起,彻底走向了终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乾隆   太上皇   嘉庆   白莲教   嫔妃   后宫   贵人   清朝   皇帝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