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究竟灌溉了多少水银?专家:看看周围的石榴树,就知道了

前言:

秦始皇的皇陵灌了多少水银?专家经过探测给出答案!

秦始皇陵一直暴露在大众视野中,但是长久以来都没有发现被盗的痕迹。

国家禁止对秦始皇陵的考古之后,了解秦始皇,必须要从陵墓的位置,以及当时留下的一些文字记载说起。

秦始皇陵的位置

北魏的时候,有人在批评秦始皇时,就把他陵墓的位置说出来了。地理学家郦道元曾经表示,在骊山中就存在着秦始皇陵。耗时几十年修建的秦始皇陵,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但是在当年的人眼中却稀松平常。

以如今的科学技术考察来看,神秘的秦始皇陵的确位于骊山之中,这样看来,古人的话似乎不假,这也说明了秦始皇陵的位置对于古代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多么神秘的地方。

然而,即使秦始皇陵作为一个人人了解的陵墓,就算传言里面富有珍宝,珍奇无数,也没有见过哪一个盗墓的人,进去搜刮一番,就算是进入的痕迹也不曾发现。秦始皇早已逝去,所以可以排除“盗墓人惧怕秦始皇威严”之类的说法。所以有一种说法是秦始皇陵中含有大量的水银,使得盗墓者即使对陵墓再贪婪,也无从下手。

而且不管是古籍记载,还是现代科学仪器的调查结果表示,都说明了陵墓内充斥着大量的水银,那么问题是陵墓之内的水银含量有多少呢?

奋六世之余烈

于是专家们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检测调查,最后表明,想要知道陵墓内水银的含量?去看看骊山周围生长的石榴树你就知道了。

春秋时期,秦国的实力一度下降为当时几个强国中较为弱小的存在。直到秦孝公时期进行了商鞅变法,这才抓住了变强的机会。

我们都知道,商鞅变法把重点放在了农业和军队上,在农业上的改革,可以调理民心,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储备渐渐充裕。军队上的改革有助于改善士兵管理,提高军队作战能力。商鞅变法之后,渐渐富强的国家为后面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统一华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孝公结束统治之后,惠文王作为他的儿子成功继任,他不但依旧推行商鞅变法,而且还将国家版图进行了扩张,巴蜀和河西尽归了秦国所有。

长平之战

后面的秦武王除了凭借国家的强大,把周天子给打败了并消灭了之后,就没有什么国家政治上的成就了。秦襄王统治时的秦国已经经过了多代的变革积累,各方面的实力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后来秦襄王通过长平之战,确立了秦国在各国中的地位。

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后勤已全面落后于秦国,以至于在长平之战中惨败。那时的赵国实力并不逊色于秦国,结果长平之战这一败,不仅使自身国力遭到了强烈的重创,也使得秦国得到了能够毫无阻拦且迅速发展的机会。

武襄两王之后,时年13岁的嬴政在秦国即位。幼年时期的嬴政在赵国长大,直到9岁时才回到秦国。

当时的嬴政虽然才13岁,但在治国理政这方面颇有手段。直到21岁亲政,利用秦国的资源,全方面施行自己收复六国,统一天下的伟大抱负。当然,统一并不是纸上谈兵,空口胡说,还需要自身强悍的实力为依靠。

秦始皇登上舞台

自此嬴政开始了战前的部署准备,他充实军备,广泛招兵,大力发展军事实力,一系列计划的实施共耗时8年。最终,嬴政于自己29岁的时候,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统一大业。

国力雄厚的秦国在嬴政的领导下,迅速灭了韩国,赵国中了离间计之后,也被秦国迅速瓦解消灭,至此秦国一统北方。魏国见秦国大军南下,势不可挡,便以割城让地的方式向秦国求和,可嬴政的目的哪里是这点弹丸之地,便挥师灭掉了魏国。士气高涨的军队在秦国各个将军的指挥下,迅速推进,消灭了强大的楚国,于是整片长江流域尽归秦国所有。

随后燕齐两国无法抵抗秦国的进攻,接连被击败消灭,最终嬴政于38岁时一统天下,耗时9年的征伐落下了帷幕。

如此千古大业,功成名就的秦始皇自然倍加珍惜自己的功业,要么自己长生不老,要么死后无人敢染指自己的陵墓。

其实嬴政从即位时,就开始让李斯作为设计师,为自己建设陵园。在统一天下之后,又从全国各地征用72万劳力修建陵园,这等人数的修建规模是胡夫金字塔的八倍。这项工程耗时39年,终于在公元前208年完工。几千年间,神秘的秦始皇陵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言。

时至今日,没人知道陵墓中有多少宝贝,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已令世界惊叹,那真正的陵墓之中一定存在着更为震惊的稀世珍宝。既然秦始皇陵位置已知,那么为何无人进去一探究竟呢?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其中还说明了陵墓之内设有弓弩机关,但凡有人进入陵墓,就会被乱箭射死。不过即使年代久远,机关失效,那么由水银构成的江河也够入侵者喝一壶了。

秦兵马俑

秦始皇陵的水银

众所周知,水银就是含有剧毒的汞,如果整个地宫中的江海由其构成的话,那么水银的含量到底有多夸张,我们难以想象。估计没等你盗取宝物,只怕前脚刚进去,后脚就毒发身亡了。不过如此之多的水银,在生产技术落后的古代是怎么收集的呢?

如今经过研究员的探索和发掘,认为秦始皇陵的土壤含量中,确实有大量的汞存在。而且这些汞的分布呈现出一种规律性,并不是人们所想的随意分布。汞含量较高的地方是地宫东南、西南位置,而相对较低的地方在东北、西北方向。

3D还原地宫图

水银的使用和搜罗,在我国古代一直被认为是高超的工艺。后来,一名掌握此项技术的女性,名叫巴清,她来自巴蜀,是秦始皇非常重视的道士。

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便执着于炼丹工艺,于是他用最高的待遇接待巴清,还赐封她为“贞妇”,让她帮忙炼制丹药,寻找长生之法。而巴清对草木和矿物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汞自然也被她熟知,巴清相信汞具有使人长生不老的力量,可以使秦始皇长寿。

巴清

在之后,一些江湖术士好吃懒做,使得秦始皇感觉自己被愚弄了,火冒三丈,便将这些江湖术士全都活埋了,也就是“焚书坑儒”中的坑儒,这也就解释了坑杀的并不是当初人们所认为的儒生。秦始皇由于很长时间没有找到长生之法,于是就命巴清把“热丹砂”都制成了水银。

据《史记·货殖列传》中描写,“热丹砂”是由当时的巴蜀地区进贡的,水银也就由此而来。秦始皇长时间利用这些水银炼制丹药,摄入了很多水银的挥发物质,导致自己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

焚书坑儒

秦始皇去世以后,众人因为巴清无法炼制出长生药而指责她,但她的药理知识和炼制技术推动了后世炼丹方的发展。

秦始皇将所有收集的水银,倒入了自己的陵寝之内,古代人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原则,因为水银有着很好的防腐效果,能够保尸身千年不腐。秦始皇深知自己辉煌一生,自然注重身体的保护。

在陵墓周围,生长的那一棵棵石榴树,为陵墓中含有大量的水银做出了证明。这些石榴树由于吸收了太多的汞,导致果实内的汞含量异常之高。当然除了石榴树,只要是这片土地上的植物,都会生长得很矮小,也含有巨量的汞,所以才会禁止人们触碰秦始皇陵周围的植物,所以千万不要采摘食用,避免身中剧毒的风险。

结语

秦始皇一生荣光,他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如今的中国。可是他又焚书坑儒,求仙问道,劳民伤财,又使得他不得长寿,秦朝更是二世而亡,导致他在后世的评价中两极分化。但是秦始皇的一生中的成就,是任何一个后世帝王都无法超越的,这可能也是他寻求长生之道的原因之一吧。

只愿无人去打扰始皇的安息,让他在自己所建造的水银河床中深深地睡去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水银   魏国   秦国   史记   焚书坑儒   陵墓   长生不老   含量   位置   专家   国家   石榴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