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何不主动告诉你,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代价实在太惨烈了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诸侯割据,群雄并起的时代之中,如何让国家更大更强,是上层统治者都在认真考虑的内容。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们一个个都付诸行动,任用更有才能的人,对国家不足之处进行改革,整顿军队来提高战斗力等等。

通过这些措施为国家带来改变,也为了在乱世混战之中能够站稳脚跟,不被国力强盛的国家吞并蚕食。

也因此春秋战国在我国历史长河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诸国之间的刀剑相向以及百家之间的思维火花,是这一时期最为嘹亮的音符。

(战国局势图)

在这一时期,华夏大地上各国之间战争此起彼伏,局势更迭纷乱,外交场合更是风起云涌。

春秋战国时期流传至今的诸多故事之中,有一则典故就是关于两国之间的外交风波,每每读到这个故事,都免不得要为主角捏一把汗,感叹于他的聪明才智。

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完璧归赵。

蔺相如面对虎狼之国,在秦国国君的强势威压之下仍然可以做到面不改色,甚至还能据理力争,维护赵国的利益,非一般人可以比拟。

在典故之中我们能看到蔺相如的能力与勇敢,在他的一番游说之下,秦国拿赵国无可奈何,可故事只是历史中很小很小的一颗沙砾。

(蔺相如画像)

历史长河之中,完璧归赵的故事结束了,可赵国的历史没有停止,秦赵之间的争锋仍然锐利,赵国更是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一、秦赵之间,针锋相对

战国是春秋时期的后续,是诸侯之间针锋相对,战乱不歇的时代。旷日持久的争霸之中,也为华夏带来了变革的新声。

争霸战争自然是要争出一个第一等的,这场比赛可是与身家性命,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是不可重开的现实,而各国为了不走上覆灭的道路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秦国地处西北地区,历来是以骁勇善战著称。春秋时期的穆公征伐西戎之地,剑锋直指游牧民族,稳定住了大后方,国力也逐渐增强。

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为秦国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历代国君的治理之下,变法图强,改革图治。

到战国时期也逐渐形成了齐秦两国东西对峙的局面。其他这几个国家只能在两个大国的压力下,左右摇摆,赵国就是其中之一。

战国时期究竟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这个说法有很多,并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但在这一段历史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那就是三家分晋。

晋国在春秋时期辉煌一时,雄霸一方,然而在春秋末期主上衰微,形成了六卿执政的局面。

经过激烈的晋国内战,终于角逐出了优胜者,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领土。

战国时期社会混乱,国际局势纷乱,早期是齐国、晋国、楚国、越国这四个国家最为强大。

然而风水轮流转,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秦国中兴,再加上诸多小国渐渐被吞并,战国七雄也就此出现了。

(战国地图)

秦国立足西北之地,俯瞰中原,国家强大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向东扩充地盘,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图谋一统中国。

而赵国则成为了对抗秦国联盟之中的重中之重,赵国刚开始建国的时候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三家分晋分到的地方也一般,周围有诸侯国虎视眈眈,往北的游牧民族也在威胁着他。

天时地利没有占尽,那就得从人和上考虑了,赵武灵王吸取过去战争中失败的经验,在全国上下开始了胡服骑射的改革。

(赵武灵王塑像)

经过这次改革,赵国的军事战斗力直接上了一个等级,打中山、攻胡地、扩地千里,迅速崛起。

在战国的中后期,秦国和赵国可以说是成为了当时国力最强的国家,而诸国要想不被秦国蚕食,也必须也借助赵国的力量。

再加上赵国的地理位置,直接将秦国挡在了中原以外,要想入住中原,那必须经过赵国,秦赵之间的争锋已经到了无法阻止的地步。

二、完璧归赵,大国博弈

完璧归赵的故事就发生在赵惠文王时期,也就是武灵王的次子。在他统治的时期,得到了一块从楚国来的宝玉,也就是著名的“和氏璧”。

(和氏璧)

和氏璧可以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气的一块玉石了。秦始皇还以它为原料制作了传国玉玺,再又传到了刘邦手中,后来更是历经魏晋、隋唐,多次辗转。

最终在石敬瑭攻陷洛阳之后,后唐废帝自焚,历经千年的传国玉玺也就此不知所踪。关于和氏璧最早的故事就是卞和献玉和完璧归赵。

战国时期,惠文王得到和氏璧的消息传到了秦国,这块玉作为天下奇宝,谁听了能不心动。秦昭王也动了心思,就送信给赵国。

信上说,这个玉实在是太好了,我秦国也想要,愿意十五座城池来跟你赵国交换。在战国七雄争霸的时期,诸侯国的领土范围已经大了很多,但十五座城池也真不是小数字。

(惠文王)

用国家这么多领土来换一块玉,赵国的人也都不是傻子,秦国其中肯定包藏祸心。

要是给了,秦王反悔不给你城池,那不就是纯上当了;要是不给,秦国实力强大,出兵来打我赵国可怎么办。

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候,有人举荐了蔺相如,夸他是个有胆有识的人物,肯定能够圆满完成这个任务。

赵王听说之后赶紧召来,询问蔺相如有何应对之策。蔺相如也不含糊,直言这玉不能不给秦国,赵国要是不答应,秦国就有了攻打了理由。

(玉璧图片)

可要是赵国答应给了,但是秦国不给城池,那就是他秦国不守信用,理亏在前,又怎么有脸来攻打赵国。

蔺相如也答应赵王说,要是秦国不给城池,那他一定将这块玉完整无损的带回来。

正如他所言,他也做到了此事,在蔺相如的周旋之下,秦王最终放弃了这块玉,也让他安全返回了赵国。

三、矛盾已存,势不可当

蔺相如以己之身,换了宝玉返回国内,实际上维护的并不只是简单的一块玉,更是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权势。

如果这个玉直接送给了秦国,而如蔺相如所说,秦国历代国君就没有守信用的人,那么这十五座城池肯定是拿不到的,赵国就吃了这个大亏,在当时国际上颜面何存。

(秦昭襄王画像)

但要是直接不给这个玉,难免秦国会搞事情,出兵攻打那可就是大事了。完璧归赵的故事中,秦国为了维护秦赵之间的“友谊”,好吃好喝的款待了蔺相如,还平平安安的送他返回了赵国。

可实际上也就是不好直接撕破脸,秦国对赵国的虎狼之心一直都有,并不是真的看重这“交情”,而是时机不到。

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争并不会因为几场外交事件而发生改变。乱世之中,各国都有统一天下的心思,而秦国作为后期强国之一,自然也是如此。

秦国也是想要直接打赵国的,可赵国经过胡服骑射的改革,战斗力提升,军队更是有数十万的精锐。再加上这一时期有诸多有才能的人辅佐,廉颇、赵奢、李牧等人都是有名的将领。

甚至因为两国之间战争频繁,赵国的老百姓们也都是熟悉军事的人。赵国能作为与秦国有一战之力的强国,自然也是很有实力的。

(蔺相如完璧归赵)

我们熟知的完璧归赵,渑池相会等这些外交故事,就是两个国家在互相试探的体现,是两个大国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

在五国伐齐之后,齐已经没有丧失了可以和秦国相争相抗衡的能力。楚国虽然经过吴起变法,但是在后代之中,新法被废,国力消耗殆尽。

秦国成为了当时的第一强国,也逐渐开始了一统天下的攻战。

四、长平之战,元气大伤

此时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已经到了势不可挡的地步,赵国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挡在了诸国前面。

秦国最先攻打的国家就是赵国,但是赵国也是块儿难啃的硬骨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打下来的。

(秦朝)

公元前260年,两国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也就是长平之战,起因是为了争夺上党这块区域的地盘,也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东南区域。

一开始秦国想要绕过韩国来打赵国,但是赵国的将领也不是吃素的,赵奢大败秦军。随后秦国也转变的攻战策略,采用了“远交近攻”,又去打魏国了

韩国、魏国这两个国家的实力比不上秦国,那就只能被动挨打,韩国国君都要献城投降了,郡守不答应,带着百姓和上党郡十七城池降了赵国。

(战国地图)

秦国眼见自己好不容易马上就要拿下的城,居然被赵国截胡了,这怎么能忍,立即决定出兵。

于是就有了长平之战,这时守在长平之地的将领乃是廉颇,然而秦军攻势很猛,赵国这边连连败退。此时的赵王就很不满意廉颇,派遣了使者去秦国求和。

就在此时,秦国趁机搞了点小动作,他们在赵国散布传言说,廉颇很好对付的,反而是赵奢那个儿子赵括,实在是厉害,根本打不过。

赵王这一脉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听说这个传言之后,立马换帅,让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领兵出征。秦昭王见计策已成,为了免除后患,一举拿下,派出了武安君白起。

赵括实际上论起兵法来很强,熟读兵书,但是初出茅庐,没有实战经验,不知变通,最终中计被围困。

(长平之战)

秦军围了他们快两个月,赵军早就断粮了,甚至开始互相残,以友为食。赵括命令突围,可是数次都无法走出,在一次强行突围中,被乱箭射杀。

军队没有了主帅,军士们很快就投降了,可秦军仍然将这些降军和民众斩杀,传说约40余万人。

至此,赵国元气大伤,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再也无力与秦国一争高低了。

参考资料

侯英梅,温耀刚.评长平之战中赵括的启用及赵国的决策得失[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6.

李晓东.中国古代最大规模歼灭战-长平之战[J].幸福生活指南, 2020.

傅剑仁.和氏璧·蔺相如[J].万象, 2019, 000(032):P.12-1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完璧归赵   和氏璧   晋国   国君   秦国   楚国   城池   惨烈   战国   代价   主动   时期   老师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