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晚年后悔太子之死,为什么没有厚待太子的后人?

皇后卫子夫将一根白绫挂上房梁。桌上放着一封催命信,里面写道:“你教导的儿子竟敢谋逆,已被斩杀!”卫子夫死后,留下一封遗书。汉武帝看后,愤怒咆哮:“贱人!生出来的也是个孽种!”

在遗书中,卫子夫并没有低头求情,而是陈述了太子刘据的冤情,告诉汉武帝错杀了儿子。

那时候,汉武帝还对刘据造反深信不疑。盛怒之下,恨不得将陪伴了自己49年的皇后和她的儿子挫骨扬灰。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千古一帝汉武帝痛下杀手,如此狠辣地对付皇后和太子呢?

太子刘据遭遇的巫蛊之祸

汉武帝刘彻即位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尽管后宫佳丽如云,他却一直无子。

皇权后继无人是举国关注的大事,众多诸侯王对皇位虎视眈眈。

对于汉武帝来说,这份沉甸甸的压力常常让他夜不能寐。

公元前128年,宠妃卫子夫诞下一位皇子。

这简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29岁的汉武帝异常欣喜,为了感谢上苍赐予他皇子,汉武帝专门修建了祠堂,祭拜婚育之神。

汉武帝为皇长子取名刘据。并因此将卫子夫册立为皇后,填补了空缺了一年多的皇后之位。

刘据七岁时,被立为皇长子。

汉武帝对他寄予厚望,请了名师大儒来教导他。

刘据确实不负众望,勤奋好学,在政事的处理上也颇有见地,饱受赞誉。

但是,随着刘据的成长,汉武帝渐渐与太子产生了分歧和隔阂。

刘据仁慈宽厚、温和谨慎,主张减少征战,让民众休养生息。

可是汉武帝却酷爱开疆拓土,四处征伐。

汉武帝认为刘据性格软弱,不像自己,因此有了厌恶之心。

朝臣中,用法严苛的臣子不受太子喜爱,害怕太子即位后对自己不利,于是开始竞相陷害太子。

一次,太子进宫看望母亲,太监苏文向汉武帝报告说:“太子调戏皇后宫中的宫女。”

《汉书)中记载:上与诸子疏,皇后希得见。太子尝谒皇后,移日乃出。黄门苏文告上曰:“太子与宫人戏。”

汉武帝心中不喜,没有训斥太子,却增加了太子宫中的宫女数量。

意思是警告太子,已经在你宫中配备了足够的宫女,以后不要再做出让人耻笑之事。

又有一次,汉武帝身体不舒服,派太监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回来后对汉武帝言道:“太子面带喜色。”

太子到来时,汉武帝仔细观察他的神色,见他脸上有泪痕。仔细查问,才得知常融故意构陷,于是将常融处死。

《汉书》中记载:上尝小不平,使常融召太子,融言“太子有喜色”

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汉武帝本就是多疑之人,众口铄金,他对太子的信任也渐渐地动摇了。

公元前92年,卫子夫的两个女儿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被牵扯进一场“巫蛊”大案,之后被汉武帝下令处死。

山雨欲来风满楼,危机已经悄然而至,两位公主的死预示着刘据和卫氏家族的覆灭。

更可怕的灭顶之灾在第二年到来。

这一年,汉武帝生了一场重病,久久不见痊愈。

权臣江充就跟汉武帝说,他之所以久病不愈,是因为有人行巫蛊之术诅咒天子。

江充此人,深得汉武帝信任。

他和太子曾经有过嫌隙,担心太子上位后,自己可能不得善终,因此开始了构陷之路。

汉武帝听后,大怒,命令江充去查找行巫蛊之术的人。

江充带着巫师四处挖地,寻找行诅咒之术的物品。

从妃嫔到皇后宫中,他都没有放过,却一无所获。

最后,在太子宫中,江充挖出了一个木偶人,上面写着汉武帝的生辰八字,望之可怖。

太子急于辩解,去甘泉宫求见汉武帝,几次前去都被拒之门外。

皇后卫子夫亲自出马,也未能见到汉武帝。

刘据身边的谋士告诉他,汉武帝的生死存亡现在都不知道,很可能被江充控制了。建议他假传圣旨,将江充诛杀了再说。

于是,刘据采纳了谋士的建议,当街诛杀了江充。

江充一死,他的党羽乘机作乱。

刘据看到这样混乱的局面,更加相信汉武帝已经病重或者死去,朝政被奸臣把握,因此决定起兵。

卫子夫调动自己手下的兵力,帮助太子镇压叛乱。

此时,不断有人在汉武帝面前告发刘据,说他起兵造反,要篡夺皇位。

汉武帝为了证实情况是否属实,派使臣去见刘据。没想到使臣因为害怕,连长安城都没敢进,就谎称太子谋反要杀他。

在众人的不断诬告下,汉武帝终于相信太子有谋反之心,派军队捉拿刘据。

刘据兵败,仓皇出逃,在逃亡途中行迹暴露,自杀身亡。

随后,汉武帝逼死冷宫中的皇后卫子夫,诛杀刘据全族。

可怜一代贤后,陪伴汉武帝49年,从未犯过大错,就这样追随儿子而去。

一年后,汉武帝渐渐发现刘据起兵一事另有隐情。

当一切藏在暗处的阴谋浮出水面,真相大白于天下时,汉武帝后悔万分。

他愤怒不已,将苏文等一堆参与构陷刘据的大臣全部诛九族,一时血流成河。

汉武帝晚年丧子,怜惜刘据遭诬陷遭害。修建了思子宫以寄哀思。又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望而思之,期魂来归。

可是,无论他怎样追悔,死去的卫子夫和刘据都再也无法复活。

太子的血脉为什么得不到汉武帝的疼爱?

刘据死后的第五年,汉武帝再次生病。

占卜望气者说,长安的监狱里有“天子气”,妨碍汉武帝病体痊愈。

汉武帝派人将长安所有监狱中的犯人抄录清楚,下令不分轻罪、重罪,一律杀掉。

当使者接令后,去清单长安城中的犯人人数时,在一座监狱中遇到了麻烦。

监狱长邴吉紧闭监狱大门,坚决不肯开门。

使者追问原因,邴吉说:“皇上的亲曾孙在此,不能无辜被杀!”

使者只好回去禀报汉武帝,汉武帝一听之下,心中大惊,太子刘据竟然还有后代!

原来,监狱中的是一个五岁的孩童是刘据的孙子。

当年刘据死后,全家满门抄斩。刚满月的孙子却被同情太子不幸遭遇的邴吉悄悄藏在了监狱里。

邴吉让两位女囚住在宽敞干净的房间哺育幼儿。

因为幼儿体弱多病,邴吉为他取了“刘病已”这个名字,以祈求健康。

汉武帝得知被自己误杀的嫡长子还有血脉留在世间,思索良久,轻叹一声:“天意如此!”

于是,汉武帝大赦天下,五岁的刘病已终于离开了监狱。

汉武帝虽然对刘据的死追悔莫及,却并未照顾刘据唯一的血脉,甚至都没有见他一面,更别提嘘寒问暖了。

刘病已离开监狱后,无处可去,也无人敢收留他。

实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邴吉将刘病已送到曾外祖父史氏家中,暂时寄养了起来。

不久后,汉武帝驾崩。临终前命令将刘病已收入掖庭抚养,并将他录入皇家宗谱,承认了他的身份。

掖庭是宫女居住的地方,也是关押获罪的嫔妃、公主的地方,犯罪官吏的妻女家属也常常被关押在这里。

可见,掖庭并不是个体面的地方。

为什么汉武帝如此痛悔杀了太子刘据,却又不能厚待太子的血脉呢?

1】为了皇帝的权威,汉武帝不可能公开表示自己做错了

汉武帝的痛悔众人皆知,可是汉武帝却从来没有公开承认错杀了儿子。

刘据在太子之位上培养了31年,是一位合格的帝国继承人。

汉武帝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花费这么多心血培养下一位继承人。

他的心头常常会突然想到,如果刘据没有死......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

刘据毕竟是他曾经寄予厚望的嫡长子,曾经付出的心血付诸东流,怎能不懊恼?

不过,无论是修建“思子宫”,还是大杀构陷之人,都不代表汉武帝原谅了刘据的所作所为。

在他心目中,自己是不会犯错的,天子的威严不容置疑。

有错的是那些奸佞小人,有错的是刘据。

刘据虽然没有造反谋逆之心,却实实在在的矫诏杀了江充,在没有皇命的情况下起兵,造成死伤无数。

汉武帝当然明白,这些都是误会造成的,刘据的所作所为也是情势所迫。

可是有情可原并不代表合法合理。

对于刘据的过错,汉武帝无法释怀。

2】刘病已身份微妙,为了大汉江山,汉武帝只能对他“冷处理”

巫蛊之祸爆发时,汉武帝并不知道刘据尚有后人在世,否则依据他狠辣决断的个性,一定会斩草除根的。

当他得知刘病已苟活于监狱中时,距离巫蛊之祸的爆发已经过去了五年。

这五年里,汉武帝明白这是一场误杀,追悔莫及。因此大赦天下,将刘病已从监狱里放了出来。

可是,这时候他已经立宠妃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

刘弗陵只比刘病已大了三岁,如今也不过八岁。

年老的汉武帝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很担心幼小的刘弗陵能否稳定朝政。

因此,汉武帝想尽一切办法扫除刘弗陵可能会遇到的障碍。

为此他不惜杀掉宠妃钩弋夫人,杀母立子,以保大汉江山无忧。

刘据做了31年太子,追随者甚多。

而刘据死得如此莫名其妙,心中为他叫屈喊冤的人不在少数。

邴吉正是因为同情刘据,才冒了极大的风险,偷偷救下了刘病已。

汉武帝怎么可能再去厚待曾经的太子之孙,为刘弗陵制造一个竞争对手,给大汉江山留下可能的隐患呢?

3】对刘病已的冷淡,恰恰是对他的保护

皇位之争,往往斗得你死我活,是性命之争。

汉武帝冷淡刘病已,让他平淡地生活下去,未尝不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刘弗陵登基称帝后,并没有认为刘病已是对他的威胁。这不能不说,是和汉武帝的“冷处理”有关系的。

命运的安排总是充满了巧合。

尽管汉武帝做了妥善安排,可是违抗不了天意,刘弗陵仅仅20岁就驾崩了。

皇位兜兜转转,又到了刘病已手里。

曾经刘据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却经历了惨痛的灭门之祸。

没想到多年后,皇权又回到刘据一脉。

可是,失去父母之爱,家庭温暖的刘病已,却始终再也体会不到这些人间亲情,逝去的终究无法弥补。

当然,汉武帝对刘病已算不上优待,至于原因主要有三:1、刘据死后,怀疑患上老年痴呆的汉武帝日子也不多了,四年之后他自己也死了;2、不管是被逼也好,怎么也好,太子刘据的确是起兵反叛了,作为父亲他可以为太子建思子宫、思子台,但作为政治动物他必须让反叛者付出代价;3、为维护他选的第二个继承人刘弗陵的接班正统性,他也无法再对刘病已表现出过多的热情,以免国本不固。

最终,汉武帝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宣布大赦监狱中的犯人,让刘病已可以活下来,但对于刘病已的皇室身份,他没有承认,也没有下旨给予穷困中的刘病已以任何特殊照顾。

而丙吉在得知大赦令之后,第一时间将刘病已给解了出来,还将刘病已与两位乳母一起送到京兆尹的治所安置,但京兆尹因为没有得到诏令而不敢接受,丙吉无奈之下只得继续拿自己的俸禄供养刘病已,其实他那时候已经很拮据了。

丙吉本以为刘病已的前途将会十分渺茫,但事情在几天后就出现了反转,汉武帝因病去世了,临终前留下两道遗诏,一是让刘弗陵继位,并让霍光等四人辅政;二是恢复刘病已的皇室身份,并收养于掖庭。

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

汉武帝的第二道诏令,或许是他动了恻隐之心吧,但他其实也经过了深思熟虑,虽然他很想给刘病已更多照顾,但他知道不能,所以他只恢复了刘病已的身份,并由国家出钱养育,但并没有给他任何爵位。

汉武帝的意图其实是,在给予刘病已一定照顾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消除了他对刘弗陵的威胁。


不过,刘弗陵继位之后,刘病已虽然被收养在掖庭,但依然过得很贫困,国家并没有拨钱给他生活,要不是在他祖母史良娣的娘家人,以及曾在刘据太子府担任官员的掖庭令张贺等人的帮助下,他可能连饭都没得吃。

刘病已在吃百家饭的环境中生活了十多年,期间她还娶了抚养过他的宦者丞许广平之女许平君为妻,还生了个儿子刘奭,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

刘佛陵在位十几年,被霍光压得喘不过气来,最后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而且没有儿子,霍光便挑选了昌邑王刘贺(昌邑王刘髆之子)当新的皇帝。

但是,刘贺是个不听话的主,尤其不满霍光专权,但他又无法对抗霍光,所以结果就悲剧了,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霍光赶下台了,理由是他干了一千多件坏事,这当然是不可信的了。

刘贺被废之后,霍光开始挑选新的皇帝,他原本是没考虑刘病已的,但奇迹却发生了。

原来,刘病已擅长结交,大家也都很喜欢他,他因此与很多人成为朋友,这里面就包含太仆杜延年的儿子杜佗素,以及张贺的弟弟尚书令张安世。

杜延年那时候跟霍光关系好,他知道霍光在物色皇帝人选,于是对他说刘病已这孩子很不错,是汉武帝的嫡孙,品行也过关,可以考虑立为新帝,张安世也在一旁附和,霍光因此很动心,但没有下定决心。


就在霍光摇摆不定的时候,刘病已的大恩人丙吉再次出场了,他在汉武帝死后被霍光提拔到中央任职,很得霍光信任,霍光曾将迎立刘贺为帝的重任交给他,由此可见一斑。

丙吉听闻杜延年和张安世等人推荐刘病已为新帝,大喜过望,于是请奏霍光说,刘病已是前太子刘据的孙子,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而且他有才学人品好,关键他还是个懂事的孩子,你还在犹豫什么呢?

霍光这才觉得刘病已是个可以辅佐之人(主要是懂事,比较听话,好控制),于是下定了决心,不久后就拥立刘病已为帝,此时刘病已只不过十七岁而已,不久后他就改名叫刘询了。

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奉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

就这样,皇位在兜了一圈之后,还是回到了刘据这一脉,如果汉武帝泉下有知,会不会被这个结果吓得目瞪口呆呢?


总结一下:刘据去世之后,汉武帝之所以没有厚待刘病已,其实是有深层考虑的,但主要是政治上的考虑,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刘病已最后竟然当上了皇帝,正可谓是世事无常,惊喜(或者是惊吓)满满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汉武帝   京兆   太子   皇位   宫女   宫中   晚年   后人   监狱   皇后   皇帝   后悔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