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时期茶史考略

历史上的“五代”系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辖区在北方。政权频繁更迭。但时间都很短。

总共只有53年(907~960年)。“十国”除北汉外。其余都在南方。其中:吴建都扬州。南唐建都南京。

吴越建都杭州。楚建都长沙。闽建都福州。南汉建都广州。前蜀建都成都。孟知祥灭前蜀而建后蜀。

荆南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十国基本上是割据分治。但时间也都很短。十国中。

南方的九国八地基本都产茶。除此之外。北方还有辽国(契丹族)。云南还有大理的南诏国。

五代十国。实际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与发展。到了北宋。大部分地区又重新归于统一。

故五代十国可以看作是唐、宋两朝的过渡期。在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北方兵戈不断、王朝更迭频繁。

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的贫困。而南方则相对较稳定。因而灾民、难民南迁者不断增多。

劳动力的南移。加快了南方丰富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成了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在一些地区甚至还出现了经济繁荣景象。茶叶生产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南唐、吴越、楚、后蜀等政权辖区。

因茶叶生产与贸易受到了保护和鼓励。因而发展得比较快。据毛文锡《茶谱》。

五代十国时期的茶类有饼茶、紧压茶、散茶三类。产饼茶者“彭州有蒲村、堋口……其茶饼小。宣城有丫山。

小方饼横铺茗芽装面。衡州之衡山、封州之西乡。茶研膏为之。皆片团如月。”

产紧压茶者有“临邛数邑茶。又有火番饼。每饼重四十两”。当时的饼茶已向小、薄方向发展。

且饼茶、散茶相对较为普及。五代十国推行的制度大多都沿袭唐代旧制。如贡茶、税茶、榷茶、茶马互市及帝王赐茶礼节等。

这一历史时期茶叶贸易也比较发达。但由于藩镇割据对峙。加之存续时间又短。各政权本身又没有什么典章制度。

因而可供查考的茶事史料极少。下面仅据极有限的史料对南方各政权辖区的茶事活动作一粗略的探讨分析。

1南唐茶事活动南唐定都南京。灭闽、楚后。其辖区由原来的28州扩大为35州。

是南方割据政权中最为强大的一个。由于该政权实施奖励垦荒耕织政策。促进了农业和茶叶生产的发展。

对外茶叶贸易也较为兴盛发达。据《旧五代史》。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南唐向后周贡“乳茶三千斤”。

不久又献“犒军银十万两……茶五十万斤……”。南唐的犒军茶是以纳“赡军茶”名义向所属产茶州县收取的。

如庐州舒城县就得“岁纳赡军茶七千三百五十斤”。由献犒军茶和岁纳赡军茶的数量可以判明。

南唐辖区的茶叶产量是十分可观的。南唐的对外贸易伙伴主要是契丹。

并以其价买回罗、纨、茶、药。南唐保大十年(952年)也遣使赴契丹。装运货物的牛车多达百余乘。

运往契丹进行茶马互市贸易。公元945年闽地被南唐兼并后。建州(今福建建瓯)一带出现了“厥植唯茶”的新景象。

年输出茶叶达五六万斤之多。在当时的北苑。已有茶焙1336处。其中官焙就有36处。

其所制的乳茶以“乳泛汤面。与熔蜡相似”而出名。据《南唐元宗本纪》。

自保大四年(946年)开始。即以建州制的乳茶(腊茶。号曰“京挺”)作为贡茶。并自此“始罢阳羡茶”。

由此可知。重建州茶并非始于北宋。而是始于五代十国。宋代北苑贡焙“名冠天下”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已打下了基础的。

2吴越茶事活动吴越领地是两浙地区(浙东。浙西。即今之浙江省及江苏省南部的部分地区)。

这一区域唐代就已盛产茶叶。中唐时期创建的顾渚贡茶院到了五代十国时期仍在制造贡茶。

据毛文锡《茶谱》。“湖州长兴县啄木岭金沙泉。即每岁造茶之所也。湖、常二郡接界于此。厥土有境会亭。

每茶节。三牧皆至焉。”由此可见。罢阳羡茶当南唐灭闽之后。吴越地区有10余个州产茶。

而且有好多是名茶。如睦州“鸠坑茶”、余姚“仙茗”、嵊县“剡溪茶”等。据《旧五代史》。

当时浙江生产的“大方茶”也被列为贡品。如后梁末帝乾化五年(915年)十二月。

就有“两浙进大方茶二万斤”的记述。吴越时期浙江茶叶贸易也比较发达。坐落在顾渚山下的水口。

在唐时还只是一个草市。到了五代已发展成为湖州长兴县的一个茶叶生意十分兴隆的市镇。

吴越海上航路有三条。其中的一条通往朝鲜与日本。与日本贸易往来较多。

据《日本纪略》。吴越与日本在909~959年间。双方商船及高僧往来就多达16次。

日本出口以罗木、铜器居多。进口则以茶、丝、瓷器为主。3楚国茶事活动在唐朝时。

湖南茶叶产地就已分布于湘、资、沅、沣四水流域。岳阳的湖茶已运销西藏。

到了五代。湖茶被列为贡品。产于渠江两岸安化、新化的渠江薄片茶。“其色如铁。烹之无滓”。

品质也很好。由于楚王马殷重视茶叶生产。楚地茶叶产量相当可观。茶叶贸易也较发达。据《隋唐五代史》。

仅楚国每年向中原王朝纳贡的茶就达“二十五万斤”。为方便客商将茶叶运往北地销售。

从潭州到开封沿途许多城市都设有官办“邸务”。据称。搞这种长途贩销买卖可“获利十倍”。

而政府则通过向茶商征税来增加国库收入。除此之外。也有以茶“易缯纩战马。供军国之需”的互市贸易。

4前后蜀茶事活动在五代十国时期。蜀地的茶叶产地也在继续扩大。原先不产茶的彭州洪雅、昌阖、临邛、临溪、思安等县也都在生产茶叶。

因而茶叶产量在不断增加。据称。仅蒙顶山一处就“岁出千万斤”。前蜀创建人王建在903年一次贡茶、布亦达“十万”之多。后蜀还专门设有茶酒库使。

实行榷茶制。临邛、临溪等县生产的火番饼。每饼重“四十两”。其味甘苦。主要销往西藏及北方党项族地区。

受消费者欢迎。政府则从中大获其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蜀已出现专营茶叶的大茶园主。

据《宋史·毋守素传》。后蜀户部员外郎———云安榷铁使毋守素。在北宋灭蜀后入朝并授予工部侍郎之职。

他“藉其蜀中庄产茶园以献”而获“诏赐银三百万以充其直(同值)”。足见其规模之大、茶产数量之可观。

5其他政权辖区之茶事荆南都城江陵为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大茶市。(《中国古代史》)吴国都城扬州之禅智寺为隋之故宫。

寺枕蜀冈。有茶园。其味甘香如蒙顶”。而扬州在唐代就已是茶叶的集散地。后周不产茶。

但世宗柴荣在青年时代就曾随大商人颉跌氏“往江陵贩卖茶货”。故执政后比较重视发展商业。

他说:“夏州唯产羊、马。贸易百货。悉仰中国(指中原)”。(《中国古代史》)因为茶叶是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饮料。

其所说的“百货”似必是包括茶叶的。另据《旧五代史》。梁太祖开平二年(908年)壬午宴扈驾群臣。

曾以“金带、战袍、宝剑、茶、药”赐劳同州节度使刘知俊。这是沿袭唐代帝王赐茶礼节的一个例证。

6五代十国时期的茶道生活五代十国时期的茶道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今有徐铉(仕南唐。历任翰林学士、吏部尚书)诗《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为证:晚吹入春园。新芽竞粲然。

才教鹰嘴拆。未放雪花妍。荷杖青林下。携筐旭景前。孕灵资雨露。钟秀自山川。碾后香弥远。烹来色更鲜。

名随土地贵。味逐水泉迁。力藉流黄暖。形模紫笋圆。正当钻柳火。遥想涌金泉。任道时新物。须依古法煎。

轻瓯浮绿乳。孤灶散余烟。甘荠非予匹。宫槐让我先。竹孤空冉冉。荷弱漫田田。解渴消残酒。精神感夜眠。

十浆何足馈。百尽堪捐。采撷唯忧晚。荣求不计钱。任公因焙显。陆氏有经传。爱甚真成癖。尝多合得仙。

亭台虚静处。风月艳阳天。自可临泉石。何妨杂管弦。东山似蒙顶。愿得从诸贤。

该诗前10韵侧重描述茶的生长、采摘、碾制、烹煎、功效、价值及情趣等多方面情景。

后10韵侧重描述茶的高贵和作者与茶结下的不解之缘。在作者看来。荠菜。

槐树(其芽可为茶)、竹子、莲荷其气质和品格都不能与茶相比。茶可以解渴消酒、解乏提神。有了茶。

十浆、百酒都可以弃之不要;为了要得到好茶。连价格多少也可以不问。

真可谓是嗜茶成癖。也真算得上是茶仙了。“亭台虚静处。风月艳阳天。自可临泉石。何妨杂管弦”四句则是说:趁着晴明天气。

于紧临山泉的亭台虚静处品饮香茗。再伴以管弦歌吹。就更能体会到茶仙的感觉。

由“何妨杂管弦”句说明。五代十国时期我国已出现歌舞伴饮的场面。因而可以这样认为。

现代茶馆、茶楼及茶道表演中的音乐伴奏与歌舞。其源流可以追溯至五代十国。也就是说。

音乐茶座起源于五代十国。它是传统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挽歌二章胡景川(一)悼陈椽教授“茶机史话”墨犹新。贺寿殷勤在前春。千禧本当求“寄语”。

不该和泪挽诗吟。注:陈教授曾为《茶叶机械杂志》“茶机史话”栏目筹划过多篇稿件。

1997年笔者也曾献诗为陈教授90华诞贺寿。原本想再向陈先生索求“世纪寄语”。不料先生却先旧世纪而去。

深感痛惜。(二)茶学四贤挽歌庄张仙逝又王陈。绿苑朝朝作泪噙。闻道四贤乘鹤去。

凌烟阁上画图新。注:庄、张、王、陈即茶学界四贤庄晚芳教授、张堂恒教授、王泽农教授、陈椽教授。凌烟阁为唐代长安放置功臣图像的处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契丹   江陵   时期   后周   南唐   日本   辖区   政权   茶叶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