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才有未来

#文化历史解析#

(出走濠州城)

朱元璋打算离开濠州了。

对他来说,这地方实在不是人待的。

怎么说来着,水浅两栖动物多,遍地是大哥。

大哥们一天到晚不出城,什么郭子兴孙德崖彭大赵均用,就是频繁搞内斗。

没出息,没前途。

于是,朱元璋带着他挑选的精兵强将二十四位,如徐达,汤和等,开始向定远进发。

这个定远,是安徽滁州市辖县,在濠州以南。

当然,朱元璋不是愣头青,他不是说想打哪里就直接去,在向定远进发的过程中,朱元璋也十分注意打怪升级,积攒力量。

比如,他途经张家堡驴牌山寨,招降了当地的民兵三百,之后又收编了土匪豁鼻子的八百多人,这加起来就是一千人的队伍。

有了这一千多人,朱元璋信心大增,趁夜突袭,直接攻破了元军在定远横涧山布置的营地,这一仗徐达同志作战勇猛,打得元军主帅缪大亨同志直接就投降了。

徐达,生于元朝至顺三年,比朱元璋小了四岁,他是濠州钟离永丰乡人,老家在凤阳东北,和朱元璋算是老乡。

(徐达 形象)

这个徐达呢,他是农户出身,身材魁梧,面容清癯,性情还十分刚毅,不仅打仗十分勇敢,遇到事情还能开动脑筋,属于是文武双全型的将领。

朱元璋回乡募兵的时候,一眼就看出了徐达的不一般。

这哥们“动静语默,悉超群英”,一看就是天生的将才。

动静语默,是说徐达不爱说话,平时很稳重,悉超群英,是说徐达这人平时虽然很低调,但是就是没来由的在人堆里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徐达攻破横涧山之后,朱元璋的队伍一下扩充到了两万人,朱元璋带着这两万人,开始向最终目的地滁州进发。

隋朝开皇年间,朝廷设置滁州,得名于滁州旁边静静流淌的滁河。

在古代,滁州是吴头楚尾,六朝京畿之地,宋朝欧阳修更是有“环滁皆山也”的诗篇。

在这个向滁州进发的路途中,朱元璋遇到了一个来投奔他的人。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李善长。

李善长,字百室,安徽定远人。

(李善长 形象)

李善长这位仁兄呢,打小就喜欢读书,读书读的个人很有智慧和谋略,并且这哥们还是法家学说的拥护者。

法家学说,就是商鞅,韩非,李斯,吴起他们研究的那一套学说。

老实说,这个法家学说的命运,不是很好。

法家学派的精英们“学成文武艺”,当然也要“卖于帝王家”。

可他们一旦被帝王所倚重,就必然要全心全意,宵衣旰食,不顾一切的为君王奉献出一切,哪怕是魂断天外,身死族灭也在所不惜。

我们可以回忆回忆,历来法家之名士,几乎没有一个好下场。

李善长也信奉法家,所以他的命运,也成了一种注定。

李善长年轻的时候,有一项特殊的才能,那就是他能够预测未来,而且基本上以后的事情都会被他说中。

这哥们在当时来说,那简直就是个神人呐。

他在滁州附近大老远就看见朱元璋的队伍,认为朱元璋有前途,自己跟着他混准没错,于是立刻就去拜见了朱元璋。

朱元璋呢,对李善长一开始并不是很感冒,他听说过李善长的名头,只当他是一个有点业务水平的神棍,所以收编李善长之后,只让他负责部队里的文书工作。

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改变,发生于俩人之间日常的一场对话。

朱元璋在这个时期,他还是一个比较迷茫的年轻人。

(朱元璋 画像)

郭子兴曾经给了他一个全新的身份,给了他一段姻缘,但却并没有带着他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因为身在濠州的郭子兴就如同身陷囹圄,他能解脱朱元璋,但却破除不了自己身上的枷锁。

朱元璋虽然现在相当于是自己单干,但问题是他也一直没有什么目标,不过是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不过是漂泊在路上。

自己离开濠州,有自己想要出来闯一闯的原因,那当然也有郭子兴也已经容不得自己,一直在往出撵自己的原因。

所以朱元璋偶然间就会叹息:

这天下纷乱,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啊。

李善长当时就在朱元璋的身边,所以有意无意的就回复了朱元璋这么一句: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当时谁也不知道后来会怎么样,结果布衣百姓中走出一个汉高祖刘邦,这个刘邦啊,他天性豁达乐观,抗压能力强,虽然说个人能力不太行,但是他知人善用,能合理的运用人才,而且又有德政,对百姓还挺好,所以不过用五年时间就成就了帝业。

现在的元朝就好比当年的暴秦,朝廷的纲纪已经乱套了,红巾起义如火如荼,现在大家都在占山头称大王,整个国家已经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如果你能效仿汉高祖刘邦,那么天下就一定会平定。

(红巾起义)

此言一出,朱元璋那平静的内心彻底激动了。

以前他身边除了武将就是粗人,没有人跟他聊过这个,但现在李善长的这一番话,却可以说是直接击中了他的内心。

是啊,汉高祖刘邦可以,我朱元璋为什么不可以!

从这一刻开始,朱元璋开始正视李善长,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把李善长尊为老师,奉为自己的智囊。

夕阳西下,霞光漫天,朱元璋收获了年轻人的悸动,以及李善长带给他的希望。

从此时此刻开始,他们的命运开始相互影响,开始紧紧纠缠,开始悲欢相同,荣辱与共。

未来,朱元璋会收获越来越多这样的人,但只有李善长,在朱元璋的生命里,清晰而用力的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有了李善长的帮助,攻下滁州那就只是弹指间的事情了。

这个滁州虽然是拿下来了,但问题是,朱元璋之前的人际关系,老朱一未能摆脱。

濠州城里的彭大和赵均用似乎是作威作福惯了,俩人一直以领导自居,认为自己是孙德崖和郭子兴的领导。

自己是郭子兴的领导,那么郭子兴的女婿朱元璋当然也是自己的员工。

现在员工朱元璋打下了滁州,那不是别人的滁州,是替自己打下的滁州。

(占据滁州)

听说朱元璋拿下了滁州,彭大和赵均用立刻向朱元璋发出指令,表示既然滁州你拿下来吧,那自然要交给我们接管,你应该立刻离开滁州,到盱眙(江苏淮安)和泗州(安徽省泗县)一带去驻防。

在朱元璋看来,这个要求,那是相当荒谬的。

首先,朱元璋在潜意识里就从来没拿彭大和赵均用当个人物,郭子兴愿意听你们的,那是他乐意,我朱元璋可不受你们的摆布。

二来,彭大和赵均用他们个人的问题还没解决,这俩人常年窝里斗,迟早完蛋,所以压根就没必要搭理他们。

倒是自己的老丈人郭子兴,夹在彭大和赵均用之间,又时刻被孙德崖打压,那日子过得肯定是不好受。

于是,朱元璋十分诚挚的邀请郭子兴来他的滁州过活。

虽然说这位老岳父近来很讨厌自己,之前又差点把自己给杀了,但郭子兴毕竟对朱元璋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人。

(郭子兴 形象)

朱元璋已经有点说不太清楚自己对郭子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了,他说不出来,他也形容不上来,但他发自心底的知道,自己不能辜负这个人,哪怕他总是被这个人所辜负。

就这样,郭子兴带着他的一万多士卒,投奔到了朱元璋的滁州。

到了滁州,郭子兴他是非常开心呐,他一打听,发现朱元璋不仅据有滁州,而且还有三万多兵士,可以说是雄踞一方了。

郭子兴是在濠州混不下去了,他才来找朱元璋,但这位仁兄很显然没摆清楚自己的地位,他到了滁州之后立刻开始当家做主,俨然是一副主人翁的姿态,甚至一度提出要在滁州称王。

郭子兴要当领导,郭子兴要拿着兵权,郭子兴要朱元璋给他接着打工,做他的下属,这都没有问题,但郭子兴要称王,朱元璋却实在无法同意。

滁州是山城,它不通舟船,交通不便利,来这旮沓经商人都很少,所以这块经济也不行,而且也没有什么险要的关隘可以用来防守,因此在这称王,不是什么好决定。

眼见称王不行,郭子兴又打上了李善长的主意,他表示女婿啊,你身边有这么一号狠人,我太羡慕了,你让他上我账下来工作吧,我用他肯定比你用他好,你快把李善长给我吧。

(权力和矛盾的冲突)

李善长有王佐之才,他当然瞧不上郭子兴,奈何郭子兴以权势相逼,硬要把李善长给挖过来。

面对这种情况,那李善长可以说是相当着急上火,他就像是要被土匪抢走的小媳妇一样,整天跑到朱元璋的面前去哭诉,表示我就跟着你朱元璋,别人休想抢走我!

看着哭的梨花带雨的李善长,朱元璋只能兀自叹息:

郭子兴是我的领导,别说他要你跟他混,就算他要我死,我也没有办法拒绝。

主仆二人就这样,陷入了长长的沉默之中。

因为他们突然发现,郭子兴成了他们“甜蜜生活”中的一个阻碍。

郭子兴不除,他们将永无宁日。

可面对这个岳父,义父,这个改变了自己命运的人,朱元璋又如何下得去手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定远   滁州   汉高祖   法家   元朝   刘邦   学说   哥们   命运   领导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