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穷守节的曲靖名士刘雨村

刘雨村(1862年—1936年),字宗泽,晚年自号钝叟,曲靖城内学院街人,光绪癸巳年(1893年)中举,次年入京会试,选拔为大挑一等知县,六品顶戴,出任贵州安南(今晴隆)知县;民国四年(1915年)任陆良县知事(县长)。

刘雨村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诗书画俱佳,犹以诗、联见长,名震云贵。他为人刚正,为官清廉,品德高尚,深受百姓爱戴。晚年生活贫困,却执节守度,穷不坠志,留下许多感人的佳话。

一联成名

民国二年(1913年)秋,唐继尧继蔡锷出任云南都督,11月,唐继尧正式接替蔡锷担任云南都督兼民政长。民国三年(1914年)12月,唐继尧专程到曲靖为其祖先唐时英(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重修墓碑。“唐都堂”陵墓建成后,又在墓前竖起两块丈八高的“华表”,使陵墓更显得巍峨壮观。唐继尧欲在华表上撰写上一副意在“光宗耀祖”的楹联,随唐继尧来的文武官员们都争相献联,均不中唐意。这时,在旁的曲靖县知事(县长)张鸿翼见都督眉头不展,众文武官员也非常尴尬,随即向唐继尧建议让曲靖名士刘雨村来一试。

刘雨村首先看了那些唐都督不中意的楹联后,即感悟到唐都督的“光宗耀祖”应包含着“光宗耀祖”与“门望自负”的双重意思,所以那几副以颂扬祖先来安慰后人,而不是以颂扬祖先来烘托后人的楹联,自然就很难令唐继尧满意了。

刘雨村主意拿定,当即提笔写下了一副42字的楹联:

吉地卜牛眠,看白石回澜,翠峰叠嶂,河山大壮风云气;

嵩岳生申甫,想英文启后,雄武亢宗,勋业重辉日月光。

联中的“嵩岳生申甫”,指在河南嵩山出了一个名叫仲山甫的人,周宣王时做了宣王的大臣。西汉文帝时,又出了一个名叫申屠嘉的人,此人官至丞相,刘雨村以此来比喻唐时英与唐继尧;而“勋业重辉日月光”即之唐继尧参加“护国运动”,特别是“护国运动”与“护法运动”中的盖世功勋。“好一个‘勋业重辉日月光’,真可谓一语双关,超凡脱俗”,在场的文武官员莫不拍案叫绝。

唐继尧对刘雨村的博学广识,含蓄隽永的文采深为敬佩,遂当即赠给刘雨村银元100元,没料到却被刘雨村当场谢绝。在场的文武官员们见此情景劝道:“这是都督的一点心意,先生何必如此固执?”张鸿翼更担心使唐继尧难堪,遂欲替刘雨村暂时收下这些银元,以解雨村眼前之窘况。穷不失义、达不失道的刘雨村上前一步将张鸿翼挡住,他恭敬地对唐继尧说道:“古人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都督的情义我心领了,愿都督也成全我这一生固穷,不为穷达易节之志。”

唐继尧也是一位饱学之人,面对刘雨村这种穷不坠志的人品,从内心里深感敬佩,他还恭敬地说:“志士不忘在沟壑,男士不忘丧其元。先生真志行之士,继尧敬服了。”接着又诚恳地说道:“先生如此满腹经纶,才智出众,应当出来为军政府效力才是。”

见唐都督不同流俗、爱才惜才、仁而下士的风范,刘雨村答应了。

清廉为官

刘雨村随唐继尧来到昆明,担任云南省政府秘书。据《陆良县志》记载,民国四年(1915年),刘雨村被任命为陆良县知事(县长)。

刘雨村任陆良县知事时,几个不法绅商竟组织武装马帮到麻栗坡、耿马一带贩运鸦片。一次,这伙不良大烟犯贩运鸦片到陆良被县府查获。大烟犯即派人持重金来行贿刘雨村,刘雨村愤怒地举起马棒,将来人打出门去。这伙烟犯遭到刘雨村的一顿大棒后并没死心,竟欲拉刘雨村入伙。一天,他们以“搭股分利”为诱饵,企图让刘雨村对他们的恶行睁只眼闭只眼。刘雨村正色骂道:“政府明令禁烟,尔等竟敢拉县长干此违法买卖,真是胆大包天。”说罢,拿起马棒又将来人打出门去,故此人称“刘大马棒”。自此之后,陆良绅商无不敬畏刘雨村。

民国六年(1917年)6月刘雨村卸任,调省任职。刘雨村在陆良四年任内,陆良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深受百姓爱戴。

固守穷节

刘雨村告老还乡后,回到曲靖。因其一生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没能买下房产,于是在曲靖城内学院街租房居住。

民国十七年(1928年),穷得只有一件破棉袄的刘雨村,因病卧床月余,是年连房租也无力支付,一些亲朋故旧都欲雪里送炭,解囊相助,不料竟被刘雨村拒之门外。

是年,刘雨村的同窗好友、国会参议院议员、云南省国民政府委员孙光庭回籍省亲,终说服他到孙家的公馆内选了一间房子住下。刘雨村考虑到世上租房住的人有,借房住的人无,为避免后辈儿孙们苟以借口,闹出些“借路为古”的违情背义之事,遂给孙光庭写了一张借契,孙光庭笑道:“兄长操尚弥高,守志坚正,人所敬仰,这区区一室,义所当奉,奈兄长不为穷达易节,故小弟不敢启齿,而今借住一下何必如此认真。”

甘处贫困,不失气节的刘雨村,考虑到自己已是年近古稀之人,始终对这借房之事耿耿于怀。一日,偶见一只燕雀含泥来椽下搭窝,他若有所思,即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好鸟求友栖借一枝”的联句,为了昭示乡里和告诫后人,他把这条幅作为春联贴于门上,孙光庭得知此事后,每每赞不绝口:“雨村兄真铁中之铮铮者,庸中之佼佼者。”

民国十八年(1929年),张冲率龙云部的一个团驻守曲靖城,团部设在孙家公馆内,从此张冲与刘雨村朝夕相见,每每以诗词相请,或与刘雨村谈古论今,对刘的人品和才华深为敬重。是年除夕,张冲以酒、肉和八大河的旱烟一斤相赠,被刘雨村谢绝,后经张冲再三表明敬意,刘雨村答应收下旱烟,而酒肉之类决不收受。张冲欲强留下酒肉,刘雨村正色道:“团长若要强加于人,我就只好连旱烟也不收了。”

1933年,张冲升任旅长并调任一平浪盐运使,因“移卤就煤”有功,获益也较丰厚,他非常念及布衣蔬食、生计维艰的雨村先生,遂专程来曲靖看望,并赠给他滇币3000元以资生活和养老之用,刘雨村却执意不受。张冲深知刘雨村的人品志气是不可动摇的,后经多方商议,决定将此款存入曲靖田澜泉商号,由商号每月按所得利息付给刘雨村作为生活费用,而3000元本金仍属张冲所有,盛情难却,刘雨村才勉强接受了张冲这“保本吃利”的资助。后人有诗赞道:“穷且益坚志气高,到死一件破棉袄。富贵只用点个头,老刘偏把头来摇。”

1932年,刘雨村70大寿,地方上的一些亲朋旧友、门下学生等即商议欲借为他祝寿之机,名正言顺地送点礼物给他以表敬意,想必他也难以拒绝。刘雨村早已耳闻亲友们的这番心意,虽有“却之不恭”的难处,但还是被“受之不妥”的志气战胜了。祝寿这天,他在门上写道:“清贫素守,谢绝祝寿。”当时一些送酒、送肉、送衣物的友人,见此八个大字,莫不叹而止步。这时唯有孙光庭托人从昆明送来的一张刘雨村的全身画像,被刘雨村欣然收下了。

为了让亲友们理解他“清贫守志,穷不易节”的德操,他在这张二尺大的画像背面写下了一首至情至理、感人肺腑的自嘲诗:

老刘,老刘,老白了头。

为官三十余载,只剩一件破裘,

有时典去沽酒,也还自诩风流。

所愧为民父母,未能为民解忧。

平生不取造孽钱,免为儿孙做马牛。

空手而来空手去,所以对天复何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曲靖   县知事   勋业   旱烟   光宗耀祖   都督   楹联   名士   县长   后人   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