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日执行单轨制养老金:待遇差距引争议,谁受益最大?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压力的加重,国家对于养老金制度也经过了很多次改革,反复调整的结果就是希望养老金制度能够在国家和社会方面得到一个平衡。

希望国民能老有所依,而国家又能够减轻财政的负担。

调整的养老金政策从2024年10月1日开始执行。

为了这个调整,国家已经铺垫了10年。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条件的结果那就是:体制内退休之后的福利待遇将会大大下降

01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国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双轨制养老金是一个什么概念。

养老金的双轨制度是我国在1995年确立的,当时我国对养老制度进行了社会保障的改革,企业和个人的养老改为企业和个人分账缴纳的模式。

但是机关单位并没有参与到这个改革,所以他们的养老金还是和原本一样,国家负担。

也就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并不需要支付自己养老金的那一部分,而全部都由国家负担。

在当时由于工资和社会贫富差距并没有那么大所以没有引起很大的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今天退休工资差距过大的问题已经十分严峻。

1995年起,国家还规定了退休金调整增长率,根据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来进行退休金的调整,企业对应的涨幅是40%~60%,而机关单位对应的涨幅达到惊人的90%

再加上1993年和2006年对公务员工资进行了改革,工龄和职务的上升都会带来工资的提升,而这一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很多公务员的退休工资能够达到15000元,甚至是2万元之多

与此同时,绝大多数企业员工的退休工资在2000~5000元之间不等。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养老金的财政负担也越来越重,国家财政无法支撑高额的退休工资。

02

退休工资的差距过大,也引起了诸多的社会不满,很多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比现在工作的人的工资都要高。

很多网友表示,在职的时候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拿高工资和高福利待遇是应该的,但是退休之后大家都是平等的社会闲散人员,退休金的差距不应该如此之大

其实我国在十年过渡期内的养老金并轨的改革也正是朝着社会公平的方向努力的。

新的养老金单轨政策在202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但并不意味着机关单位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会缩小非常多。

我们需要客观的认知,差距还是存在的,毕竟制度改革涉及到的人员众多,需要一定的过渡时期来维护社会稳定。

但是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机关单位和企业退休职工之间的养老金差距将会慢慢缩小,未来统一社保缴纳也是我国努力的方向之一。

这一举措也是为了社会公平,缓解国家财政压力,降低用人成本,为国家未富先老的现象减轻一点负担。

03

对于目前在职的机关工作人员,面对退休金减少,国家也推出了相应的政策来弥补这一部分公职人员的损失。

这就是企业年金制度

实际上企业年金制度并不是国企和机关单位所独有的,我国私营企业也是可以申请企业年金的。

但是目前我国民众对于企业年金这个制度还不信任,所以目前只在机关单位和国有企业进行推行。

企业年金缴纳分为两部分,由企业负责交一部分由个人交一部分,与我国目前社会保险的缴纳方式类似,退休以后可以全部领取,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可以分期领

企业年金的实行提议中还有包括像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年金转存,在职时期也可提取等等方案。

并且企业年金并不是固定数额,并不是你存了多少钱,到退休的时候就拿多少钱,它会根据通货膨胀,以及周期收益各方面综合计算出最后能够拿到的年金数。

除了单纯的养老金之外,你也可以把他理解成一种投资,类似于长线存款和期权。

虽然企业年金才刚刚起步,还没有在私营企业大幅推广,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年金一定会受到大众的认可。

而对于养老,我们自己也要做好理财每月对工资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大环境不好的当下,尤其是要谨慎投资,切记不能头脑发热,一定要对养老有提前规划,这样才能老有所依。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养老金   差距   单轨   铁粉   退休金   年金   待遇   负担   工资   财政   机关   单位   制度   我国   社会   国家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