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我们从不用中国货,日本专家笑了:连棺材都是中国制造的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简说硬核

编辑|简说硬核

«——【·前言·】——»

近日,日本某档综艺节目在国内火了一把,在微博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视频片段:综艺工作人员在街头随机寻找采访对象,问询对方是否会使用“中国制造”。

要知道“中国制造”可是这些年来流传十分广泛的概念,中国产品远销海内外,给不少外国友人留下深刻印象。

视频里被采访的日本路人无一例外,对“中国制造”表示鄙夷:“很多贵价材质,例如丝绸,其实是人工纤维假货。”其中有一个美女信誓旦旦表示,只要是标有中国制造的产品,她都不会考虑购买。

紧接着节目组工作人员用一个操作,狠狠打了这些路人的脸。采访记者要求路人展示衣服标签,翻开之后发现,接受采访的路人身上穿的衣服没有一个逃离“中国制造”。

发现这个细节后路人们十分尴尬,原来,当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中国制造”不行的时候,“中国制造”已经渗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离不开中国制造的日本百姓·】——»

除了街头采访之外,日本综艺还直接推出了“中国制造大挑战”。节目组工作人员会到接受挑战的日本人家中寻找“中国制造”,只要是从中国进口的都会被工作人员带走。如果在家中没有发现一件“中国制造”,则视为挑战成功,可以领取一份丰厚的奖品。

每一位接受挑战的日本人都信心满满,他们甚至认为节目组是来给日本老百姓送钱的。这些眼高于顶的小日子自我感觉非常良好,拍着胸脯保证家里没有一件“made in China”。

刚刚从第一个挑战的老哥家里出来,节目组收获满满。被搬走的物品堆积成山,涵盖各种各的“中国制造”。大到各种家用电器、沙发桌椅,小到袜子衣服等日用品,应有尽有。节目组甚至还在冰箱里拿走了几颗新鲜大蒜,因为这些东西也是超市从中国进口的。

老哥站在空空如也的客厅目瞪口呆,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挑细选的商品居然都来自中国。节目组临走前还对老哥身上的衣服上下其手,成功将外套一并顺走。

老哥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目送节目组远去。没想到过了一会节目组又折返回来,老哥大喜过望,以为他们是来还自己东西的。没有想到,工作人员直接将天花板上的灯泡拆了下来,定睛一看果不其然也是中国制造。

经过节目组的评估,这位老哥离开中国制造之后,生活水平直接倒退一个半世纪以前的江户时期。如果只是生活中离不开中国制造也就算了,日本百姓离世的时候,依然还要带着中国制造入土!

«——【·日本九成棺材来自山东曹县·】——»

恐怕很多日本朋友都不知道,日本百姓所使用的棺材有百分之九十都来自中国。也就是说,每十个日本人,去世之后都要为中国棺材冲业绩。

综艺节目组拿到这份惊人的棺材数据不敢相信这个数据,以为是专家们误算。为了辨明真伪,节目组派出一行人出差山东曹县,想要一探究竟。

事实证明,专家所言非假。曹县好几家棺材工厂的订单都被日本进口商包圆了,若有新的商家想要到曹县订购棺材,订单需要排到几年之后。中国制造恐怖如斯。

离开之前,节目组还拉着曹县棺材工厂的员工和负责人给电视机前的日本观众问好,表达日本百姓支持中国棺材的感激之情,喜剧效果拉满。

为什么日本人一边不屑中国制造,一边还要将入土为安这种人生大事交给中国制造呢?这就不得不从日本的经济和人口老龄化讲起。

在上个世纪,中国经济刚刚起步,中国制造还没有达到现在这么发达的程度。那个时候,日本国内是有一条完备的棺材产业链。

随着二十年经济泡沫来临,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棺材的需求越来越高。于此同时,日本国内年轻劳动力却在逐年下滑,原料、人力成本也水涨船高。

这就导致日本国产的棺材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最便宜的棺材也要六千元人民币。就在这时候中国经济腾飞,制造业蓬勃发展,中国进口的棺材平均价格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最便宜的棺材甚至不到五百块钱。

国土情怀再高,也顶不住中国制造实在物美价廉。日本进口商惊奇的发现,中国棺材的制造工艺一点儿也不输给日本,反而因为价格便宜,在日本有很好的市场。

同时,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流传下来的木雕工艺超群绝伦,放眼全球也难寻对手。山东曹县的木制工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经历千年沉淀底蕴雄厚,无论订单要求什么风格的棺材,都能完美完成。

日本人对棺材材质还有一项要求,那就是需要用泡桐树来打造自己的棺材。这种木头密度小,容易燃烧,在国内市场无人问津,但在盛行火葬的日本可是明星棺材藏品。对日本人而言,使用泡桐树材质的棺材是对逝者的尊重,加上巧夺天工的木雕工艺,将品味都抬高了几个档次。

非常凑巧,曹县就盛产这种木材。

近几十年,日本就成了曹县棺材工厂最大的客户,每年为曹县贡献五百亿人民币GDP,为三十来万曹县住民提供了工作岗位。

更值得骄傲的是,一位日本老人得知自己的棺材就是从中国曹县优惠购买,十分感激这些棺材工厂。他表示,是中国曹县让日本普通百姓也能得到体面的安息。

既然都在山东曹县买了棺材,为什么不到南边的福建看看墓碑呢?福建惠安的石雕工艺也是世界翘楚,每年都有大量的国外订单送入惠安石雕工厂。

前几年因为疫情缘故,福建惠安石雕出口受到限制。而在东海另一侧,因为疫情影响石碑需求急剧攀升的日本百姓急得不行。

原因无他,日本国内九成石碑都来自中国,石碑与棺材一样,是逝者下葬所需最关键的一环。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不少日本墓碑告急的新闻,背后所隐含的信息正是中国制造对日本殡葬行业的垄断。

«——【·中国制造横行日本市场·】——»

一直以来,中国制造给世界人民的印象与低端、廉价脱不开关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产品大量涌入国内,似乎只要带上“进口”标签,就是比自家产的要好。

事实真是如此吗?中国制造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随着中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中国制造”逐渐向“中国智造”转型。新能源汽车是近年来的新型产业,无数开发商涌入电动车这块蓝海市场,中国企业自然也不甘落后。

经历市场几轮市场厮杀后,日本企业彻底傻眼了。这次他们发现,一直打着低端路线的中国企业终于爆发了!中国进口的新能源电动车强势打开日本市场,又便宜又好用,你说气不气人!

中国制造高端产业链凭什么能赢得日本老百姓认可?这就不得不提中国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优势。

这些年来,中国开发商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必须要把技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国内开发商拼了命投资研发,为的就是不被人扼住咽喉。

有了技术,成本自然也会跟着下降。中国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地大物博。反观日本,作为四面环海的岛国,资源十分稀缺,几乎都要靠进口原料维持产业链运转,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纰漏,立刻出现链条崩溃的情况。

如此一来,中国制造即使廉价,中国企业也不会比日本企业少赚。恰恰相反,中国制造在日本市场杀了个片甲不留,日本老百姓心甘情愿为中国制造付费,中国企业在当中赚得盆满钵满。

根据日本官方媒体统计,中国新能源电动车快速挤占本土市场,以价格、质量双重优势强势进军日本百姓的选购名单。有报道显示,一辆日本本土新能源公交车的价格为四百万人民币,同等档次的中国产新能源公交车只要一百万人民币,价格相差四倍。

更让日本新能源企业绝望的是,中国产电动车便宜就算了,还十分皮实。经过一段时间投入使用,中国产电动车明显要安全稳定,续航能力更强大。

说到高新技术,普通百姓最熟悉的恐怕就是手机了。根据财经报告统计,2019年日本市场百分之九十九的电脑(笔记本以及台式机)都来自中国。同年,中国进口手机占所有进口手机的百分之九十,各种高端电子配件有六成来自中国。

高端产品进口连年提升,服装、鞋子、包包等我们所熟知的“低端中国制造”进口数量却在逐渐下降。通过这些数据,不难发现“中国智造”正在崛起。

中国硬件成绩傲人,中国软件也不遑多让。近年来,中国百姓出门不再携带现金,一部手机就能走天下。这当然还要归功于微信、支付宝的普及。

网上支付的便利自然也流入日本百姓家中,支付宝深受日本年轻群体的喜爱,以雷霆之势攻占日本市场。

电商正是建立在网上支付的高楼大厦,日本百姓惊奇的发现,原来用一部手机就可以购买到来自天南海北的商品。

就在去年,“微信”这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社交软件也将走出国门,助力中日贸易深入合作。日本政府终于开始着急了:钱都被你中国人赚走了,我们本土企业要怎么活下去?

日本政府开始大力补贴本土企业,号召这些企业能够从中国搬回日本,日本政府前前后后共投入一百四十亿人民币,足以看出有多重视。

然而日本商人一个比一个精明,大伙都不愿意为了这点蝇头小利放弃与中国制造的合作。即使百亿补贴十分诱人,接受政府号召回迁的企业寥寥无几。

多年来在中国市场的深耕,中国市场对日企的吸引重心也在转变。统计数据显示,在华日本企业数超过三万家,为5年来的最高。从营商环境看,日企对在华待遇和经营环境总体满意。报告显示,65%的受访企业认为与国内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或待遇更好。

不可忽略的事实是,日本对中国在产业方面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日本对中国市场的定位已经逐渐从加工制造中心和出口基地,向消费中心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日本人   日本   曹县   棺材   惠安   国货   中国企业   山东   新能源   电动车   中国   百姓   节目   发现   专家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