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城曾有多少过街楼?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北平心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些文章再次提及老北京的过街楼。儒福里过街楼常被看做是过街楼的代表。

1998年8月23日,伴随着菜市口大街的打通,北京城内唯一存留下来的过街楼——儒福里过街楼,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在原来过街楼稍偏北的位置修建的一座过街天桥。

介绍儒福里过街楼的文章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言。其实从儒福里过街楼消失的年代算起往回倒退六十年,也就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北京城内有不下十座各式各样的过街楼,在1937年的《实测北平市内外城地形图》上就专门标注有这些过街楼。其中有几座过街楼还保留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

下面就说一说这些老北京城内曾经的过街楼。

在距离儒福里过街楼不远,东南直线距离不足300米就有一处过街楼,这就是晋太高庙过街楼,其旧址位于如今陶然亭路北市工会职工大学院里。清代李慈铭《桃花圣解庵日记》中记载:

同治十三年九月九游南下洼诸寺,先入龙树院,游人甚盛,无复坐处,……步诣龙泉寺门外,贵官车骑填咽,遂却回入山西人所造高庙。有亭翼然金碧晃耀。又有阁道横跨蹊间,设级儗桥,环堵如堞,南北依眺,高下旷列,夕阳在山,野色无际……又入一寺,亦名高庙。……欲游隔巷观音院,以日已暮,回车。

文章中提到的“山西人所造高庙”即晋太高庙,又名晋太财神会馆,初为晋太平会馆,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因庙宇的地基在土阜之上,故称晋太高庙。文中提到的“有阁道横跨蹊间”应该就是指晋太高庙那座过街楼。

晋太高庙北的另一“高庙”即板井高庙,是一座关帝庙,在今红土店胡同东,晋太胡同西北侧。因为都是在土岗上建庙故称高庙。“隔巷观音院”就是前文提到的儒福里过街楼。

北京南城窑台及周边,在明清时是文人雅士登高吟诗的主要场所,京城达官富豪,竞相在此构筑亭园,窑台周边遂成为园林寺庙汇聚之地,龙树寺、龙泉寺、黑龙潭、刺梅园、祖园、封氏园遍布周围。其中龙树寺还是清末清流党们经常聚会的地方,张之洞还在此修建了房舍,作为别墅使用。民国时期,曾经软禁过章太炎的龙泉寺,至今还大体保留着原来的建筑风貌,十分难得。

在窑台北侧,就有一处过街楼,即三门阁(火神庙)。其旧址在今陶然亭公园北门内,1952年建园时拆除。此处不是街巷,只是通往窑台的一条土路,而三门阁就建在路中。三门阁过街楼与北京郊区的过街楼类似,是城关样式的阁楼,楼上是供奉火神的庙宇,楼下有门洞供行人通过。旧时这里香火格外繁盛,就连过街楼的墙壁上都挂满了还愿匾额和幕帐。

三门阁过街楼旧影

南城这三处过街楼离得都比较近,而且有个共同点,过街楼都是寺庙的一部分。

根据笔者统计,除了这三座过街楼外,老北京城里还有八处。前两处在东珠市口大街南北两侧:一处是东珠市口路南侧的过街楼,此处胡同也得名为“过街楼胡同”,该胡同今已无存;另一处在它的斜对面,即珠市口东大街路北的墨竹大院南口。

另外六处则在内城,其中两处在东四牌楼:一处在东四牌楼西北广汇大院南口,另一处在东四牌楼西南弓箭大院内。余下四处皆在地安门外,它们分别是:地安门外帽行胡同西口;地安门外辛寺胡同西口;地安门外拐棒胡同支巷南口;地安门外方砖厂支巷南口。

其中地安门外辛寺胡同西口的过街楼一直保留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附近住家的老人们应该对它还有印象。

东珠市口南侧的过街楼胡同南北走向,与南边的精忠庙街相连,中间与东西半壁街相交。这座过街楼实际是在精忠庙街一侧,穿过过街楼,有小桥跨过后沟沿上(这条后沟是龙须沟的一条支流),走过小桥,就到了南城著名的精忠庙。

老北京内外城各有一座祭祀岳武穆的精忠庙,内城的精忠庙在北新桥,里面有传说中深不可测的海眼,而南城这座精忠庙因上元节有“烧秦桧”风俗活动,在北京城里享有盛名。

清代戴璐在《藤阴杂记》一书中就这样记载:“金鱼池西精忠庙,祀岳忠武,自灵佑宫灯市罢后,庙设烟火,人竞往观,又土塑秦桧,以煤炭燔之至尽,曰烧秦桧。盖仿火判之形也。”此外,在精忠庙旁还有座喜神殿,喜神是梨园行敬奉之神,梨园行人在此亦设有梨园公所。

精忠庙街的这座过街楼一直保留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因华北光学仪器厂在此建厂,过街楼和精忠庙被拆除,只留下过街楼和精忠庙的街名。1965年,精忠庙街改名为精忠街。如今这里产业升级摇身一变,从工厂改造成豪华酒店。

儒福里的过街楼,确实起到了立体交通的作用,而老北京城胡同口的大多数过街楼,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小庙,它们悬空架设在胡同口,有“头上三尺有神灵”的意思。每天胡同里的人们早出晚归时,从这些庙下通过,过街楼就成了他们祈福保佑的最便利方式,过街楼也成为老北京城市生活空间里的独特风景线。

上世纪四十年代布列松拍摄的过街楼

今天的城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的社会文化带来了不同的城市生活空间的变化。另一类的过街楼也出现了,比如在东单的校尉胡同一座长长的空中走廊横亘在胡同之上,连接着胡同两侧协和医院的大楼。

以儒福里为代表的过街楼虽然消失了四分之一世纪,可是仍然时不时地出现在人们的话题里,因为那是老北京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更是人们记忆的一部分。笔者幼年时姥姥家在自新路,每次去姥姥家都会从儒福里过街楼经过。那时感觉去姥姥家的路很长很长,只要一看到过街楼就高兴起来,因为那意味着马上就到姥姥家了。这种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情感永远挥之不去。

有意思的是,两年前,笔者看到一则消息,在北京城里消失的儒福里过街楼,居然在海口重建了。看照片,重建的儒福里过街楼基本是原来的样子,甚至连“金绳”“觉岸”的匾额都惟妙惟肖。也许哪天去海口玩一趟,重温幼时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北京城   火神   北平   南城   牌楼   过街楼   梨园   清代   北京   胡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