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和关于倭寇的一些论述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倭寇(わこう),是指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因中国古籍称日本为倭国,故称倭寇。

倭寇初时仅为九州沿海一带的名主、庄官等阶层及失业人民,14世纪初,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在长期战乱中失败的南朝封建主组织武士劫掠中国与朝鲜沿海地区。晚清时期,在光绪皇帝的上谕中,大量使用“倭寇”指称日军,衍生出倭军、倭兵、倭炮、倭廷等词。

洪武时起,明朝致力于加强海防,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军于辽东望海埚全歼来侵之倭,此后海防较为平静。嘉靖以后,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在封建诸侯支持下,日本海盗与中国海盗王直、徐海等勾结一起,在江浙、福建沿海攻掠乡镇城邑,明朝东南倭患大起。明廷多次委派官吏经营海防,因朝政腐败而难有成效。嘉靖后期将领戚继光,俞大猷等先后平定江浙、福建、广东倭寇海盗,倭患始平。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倭寇在历史上曾给我国人民带来过巨大的灾难,我们又怎能忘记,怎能在字典中删除倭寇一词?

正面是一些关于倭寇的论述:

(王直)倾货勾引倭奴,门多郎、次郎、四助、四郎等为之部落;初,直自列表之败,而之日本也,居五岛之松浦,偕号徽王,频岁入寇,皆直之谋,其党承奉方略,辄以倭人藉口,故海上之寇概以倭子目之,而不知其为直遣也。(郑若曾《筹海图编》)


郑若曾(1503~1570),明昆山人,字伯鲁,号开阳。明朝著名的布衣军事家、战略家。

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为中国患,皆潮人、漳人、宁绍人主之也。其人众其地不足以供,势不能不食其力于外,漳潮以番舶为利,宁绍及浙沿海以市商灶户为利,初皆不为盗;推原其故,皆缘当事重臣意见各殊,更张无渐,但知执法,而不能通于法之外;但知一导利,而不知察乎利之弊,或以过激启衅,或以偏听生奸……闽广事体大约相同,观丙子(万历四年)、丁丑(万历五年)之间刘军门尧诲、庞军门尚鹏调停贩番,量令纳铜,而漳潮之间旋即晏然,则前事得失亦大略可睹也。已夫,由海商之事观之,若病于海禁之过严。(谢杰《虔台倭纂》)

谢杰(1535-1604),字汉甫,福建省长乐县江田人。年少时警敏博学,善作古文词。明万历二年(1574)进士,授行人。后历任光禄寺丞、两京太常少卿、顺天府尹。在任顺天府尹时,平徭役,均捐税。

各年寇情历历可指:壬子之寇,海商之为寇也;癸丑之寇,各业益之而为寇也;甲寅之寇,沙上黯夫、云间之良户复益而为寇也;乙卯之寇,则重有异方之集矣。(唐枢《御倭杂著》)

唐枢(1497年-1574年),字惟中,号子一,世称一庵先生,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湖州府归安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疏请明正妖人李福达罪,忤帝,罢职为民。隆庆初,复官,以年老加秩致仕。少学于湛若水,关心经世之务,九边及越、蜀、滇、黔险阻阨塞,无不亲历。

倭寇的主体是中国的中小商人阶层,由于合法的海外贸易遭到禁止,不得不从事海上走私贸易的中国人;倭寇的最高领导者是徽商出身的王直,要求废止“海禁令”、追求贸易自由化的海上走私贸易集团的首领。(山根幸夫《图说中国历史》 第七卷《明帝国和日本》)

山根幸夫,日本东京女子大学教授,中国古代史及中国近代史研究者,兵库县人。

“倭寇”二字初见于404年的高句丽广开土王碑文,此后丰臣秀吉的朝鲜出兵以至二十世纪的日中战争等事件中都有倭寇的文字表述。由于时期、地域、构成人员等规准的不同,对倭寇的称呼是各式各样的:如高丽时代的倭寇、嘉靖大倭寇、中国大陆沿岸的倭寇、浙江的倭寇、葡萄牙人的倭寇、王直一党的倭寇等,在以上这些倭寇中,规模最大、活动范围最广的是14-15世纪的倭寇和16世纪的倭寇。因为依托于勘合船的日明间交通的中途断绝,中国大陆沿岸发生了大倭寇。最激烈的是明嘉 靖年间为中心,持续至隆庆、万历年间约四十年时间,因而称为嘉靖大倭寇。这个时期的倭寇,日本人参加数量是很少的,大部分是中国的走私贸易者以及追随他们的各色人等。这时在东亚海域初现身姿的葡萄牙人被当作倭寇的同类对待。(田中健夫《倭寇》)嘉靖年间的大祸(即所谓倭患)是明代海禁政策造成的后果,“凡违禁私贩出人海上者,官府皆以海盗视之,严予剿除。彼等既不能存身立足,自新复业,则只有往来行剿,或奔命他邦,开辟生路”。(陈文石《明嘉靖年间浙福沿海寇乱与私贩贸易的关系》)

陈文石,《明清政治社会史论》作者

倭寇的首领及基本成员大部分是中国人,即海上走私贸易商人,嘉靖时期的“御倭”战争是一场中国内部的“海禁”与反“海禁”的斗争。(林仁川《明代私人海上贸易商人与“倭寇”》

林仁川,1941年10月生,福建龙岩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明史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有:《福建对外贸易与海关史》、《大陆与台湾的渊源》、《福建财政史》、《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等。

倭寇患与平定倭患的战争,主要是中国社会内部的阶级斗争,不是外族入寇。(戴商煊 《倭寇海盗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戴商煊,《明史,佛郎机传人》作者。

明朝政府把王直集团称为“倭寇”,王直集团也故意给自己披上“倭寇”外衣,他们其实是“假倭”,而“真倭”的大多数却是王直集团雇佣的日本人,处于从属辅助的地位。(王守稼《嘉靖时期的倭患》)

王守稼,著名历史学家。

#出版社回应新版新华字典删除倭寇一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倭寇   海禁   明朝   嘉靖   福建   日本   论述   中国   沿海   海上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