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练副使到底是多大的官?为何苏轼还要种菜维持日常生活?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是苏轼总结了自己的一生的诗,诗中的这三个地方都是苏轼贬谪的地方,而黄州是苏轼第一个贬谪地,在这里他担任过黄州团练副使。

一生豁达的苏轼

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苏轼的一生称得上是波澜壮阔,他在官场上却多次沉浮,生平多次遭到贬谪,客居他乡,辗转了半生,政治上的失意难以掩盖文学上的光芒,纵观苏轼的作品,大部分都是贬谪时期之作。

从黄州到儋州,越贬越远,官职也从州团练副使到州别驾,但苏轼心中充满了释怀和淡然,很多作品都表现其笑对生活、苦中作乐的态度。

在黄州与赤壁结缘

尤其是黄州团练副使,这是苏轼第一次贬谪后担任的官职,在黄州期间,苏轼每天游山玩水,磨炼心境,也让自己的三观在这里得到脱胎换骨的巨变,可以说黄州还是苏轼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但好歹是官,那么苏轼这个团练副使到底什么级别?为什么让苏轼好像每天没什么事可做?

团练副使:从唐朝的实权官到宋朝没权的散官

团练副使是唐朝才出现的官职,安史之乱后,边境的军镇制度延伸到内地,朝廷根据重要程度分别设立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观察处置使、防御使、团练守捉使等等,其中团练副使就是团练守捉使的副官,在职权和等级上虽然不如团练使,但名义上依旧守朝廷授予的实权官职。

唐朝节度使分布

到了唐末五代以后,地方权力越来越大,团练副使成为各个割据势力自行设置的官职,再也不需要朝廷的任命了,因此一个州滥授很多团练副使,也让团练副使的职权越来越小。

宋朝建立后,对于地方藩镇防范力度空前,一方面让朝廷直接任命地方军政,一方面对于被收了兵权的藩镇依旧采取优待政策,也让原先的节度使等官职成为高阶军职,也让曾经有实权的这些官职成为武阶官体系的一部分。

喝了这杯酒,以后大家开开心心当富家翁吧

可以说北宋时期,如果一个武官能做到团练使已经是很高级的将领了,当初宋英宗还没被选为皇位继承人的时候,其官阶不过也就是一个团练使,至于各司都虞候,官阶也只有防御使、团练使而已,要知道这些都虞候三衙前较为很重要的职位了。

与此同时,这些地方官的副职朝廷肯定要自己授予,不能给地方自行任免,人可以不用,但官名还是留了下来,随着时间的发展,慢慢加入了十等散官行列(注:形成于元丰改制后),成为日后贬官们的责授官,给这些被贬官员们的一种可以领取俸禄等没有实权的体面官。

北宋前期散官

这些官职按照品阶不同,从高到低依次是节度副使、节度行军司马节度、防御副使、团练副使、州别驾、州长史、州司马、州司士参军、州文学参军、州助教

虽然名字看上去和高级武官们差不多,但品级和待遇方面却天差地别,毕竟是贬官,朝廷也规定这些官员在地方上没有事权,可以说就是个荣誉称号,实际上并没有权力,也不是地方官,也谈不上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至于俸禄,也就是饿不死的程度,不得已苏轼在山坡开辟菜园子养家,这也是自号“东坡居士”的原因。

苏轼也叫苏东坡

所以苏轼在黄州团练副使位置上整天游山玩水也没什么问题,毕竟他真的没有事情做。

宋朝贬官的规则

同样是贬官,但对待官员的态度是不同的,一般贬官的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且没有其他什么大问题,日后还有复官和升迁的机会的,宋朝会保证官员们贬谪的体面,会给予官员们一个看上去名头很高但待遇和品级却很差的头衔。

但如果问题比较大或者十恶不赦的这种级别的,那么又有新的贬官流放政策了,可以说宋朝自有一套符合士大夫体面或者不体面的贬官政策:

1、责授散官,授予一些头很高但待遇和品级却很差的头衔,非特许签署,不得掌事;

2、勒停,直接免官,相当于不给体面了,属于贬官中较为严重的一种;

3、除名、追毁出身以来文字,这是贬官最严重的一种,相当于剔除官身成为平民,彻底断绝仕途;

当然,宋朝贬官通常都是几个措施一起的,除了官职变迁,还有人身限制的措施,也能看出对于这个官员的处置严重程,比如某州居住、某州安置、编管或羁管,从称呼上就可以看出惩罚的严重程度,最后就是更严重的笞、杖、徒、流、死。

因此同样是贬谪,苏轼的四次贬谪不尽相同,也看出朝廷对他的态度,可以说从州团练副使到州别驾区别就可以看出苏轼日后到底会如何。

赤壁赋是苏轼的名篇

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此前苏轼是从六品的知州,是中高级的官员,因此给予了这样的贬官配置,黄州团练副使是从八品的官职,在黄州也算有一定的行动自由。

汝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从黄州团练副使改为汝州团练副使,依旧是本州安置,但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软禁而已,但好歹离开封更近一点。

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

绍圣元年(1094年),宋哲宗亲政,开始大肆贬谪旧党,此前宋哲宗刚即位的时候,朝政大权都被旧党把持,苏轼也开始逐步恢复官职,在宋哲宗亲政前,苏轼已经是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但随后就被宋哲宗贬谪到惠州去了。

节度副使和团练副使一样,都是从八品的官员,但却是十等散官里最高一级,专门用来安置担任宰执、侍从的朝廷高级官员,虽然苏轼没有担任过宰执、侍从,但也给予这样的官职。

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

绍圣四年(1097年),随着新旧党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苏轼被宋哲宗贬谪到宋朝时期最偏僻的地方,这就是瘴疠横行的海南,就连散官都给了更低的从九品的州别驾,毕竟旧党执政的时候开启了将政敌流放到岭南和海南的先例,现在新党执政,苏轼也被殃及,像琼州别驾这种安排,就是奔着要命去的,好在苏轼心态好,活到了大赦北归时期。

苏轼一生飘零

可以说苏轼的一生飘零,但好在人生豁达,在《定风波》这首词里就可以看出其一生的乐观: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团练   节度   惠州   本州   实权   宋朝   官职   朝廷   官员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