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郭子仪、薛仁贵等人,是如何凭一己之力退敌的?

小说《三国演义》里,张飞大喝三声,吓死曹军夏侯杰,吓得曹操撤军的场景大家耳熟能详。那么正史上有没有凭一己之力退敌,或者在退敌过程中,以一己之力起决定作用的人呢?今天淮下书生就分享其中几个,大家有知道的也可以补充。

张飞喝断长板桥,阻挡曹军

第一个,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我们中学学过这篇文言文。春秋时期的郑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除了郑庄公小霸一下,挑战一下周天子,后面基本上都是在齐、楚、晋、秦这些大国争霸的夹缝中求生存。

齐国强大时,郑国站在齐国阵营。齐国衰弱,楚国强盛时,又站在楚国阵营。晋楚争霸时,郑国又摇摆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

郑国地理位置

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的城濮之战爆发,晋国大胜,楚国大败,退避三舍这个典故就来自这场大战。此后楚国北进中原受挫,晋文公建立了霸业。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两年后,晋文公以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帮助楚国,以及晋文公当年流亡郑国受到冷遇为由,邀请也是一代西方霸主的秦穆公,一起发兵讨伐郑国。秦国作为为西部边陲之国,也想借此东进,染指中原,于是秦晋便联合伐郑。

秦穆公雕像

面对两大强国,郑国如果直接迎敌,无异于以卵击石。后来郑文公派烛之武去秦营,烛之武用三寸不烂之舌,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陈述了郑国灭亡对晋有利,对秦有害的观点,秦穆公一想也很有道理,于是和郑国结盟,并派兵帮郑国守城,自己撤军回国了。晋文公一看盟友不但退兵了,还帮郑国守城,自己也撤离了郑国。

晋文公雕像

第二个,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龙朔元年,一向与唐友好的回纥首领药罗葛·婆闰死后,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唐高宗李治任命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抗击九姓铁勒。

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抗拒,并令骁勇骑兵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兵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大败九姓铁勒,并坑杀降卒。接着,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抓住他们的首领及兄弟三人。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

薛仁贵收兵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九姓铁勒衰败。

第三个,郭子仪单骑退回纥。

一代名将,安史之乱中满门忠烈的仆固怀恩,受宦官骆奉先陷害而被逼谋反。

永泰元年九月,仆固怀恩以其灵州军,联合吐蕃、回纥、党项等部,集结三十多万的强大兵力,兵分四路大举入侵大唐。为了应对来犯之敌,唐代宗并没有逃跑,而是进行了严密部署,并亲率北衙六军坐镇长安,表明抗击吐蕃的决心。同时命郭子仪率军一万驻守泾阳。

郭子仪

郭子仪单骑去见了回纥首领,责以大义。而回纥这边原以为郭子仪死了,代宗驾崩了,才与吐蕃军联合进犯。现在发现郭子仪还活着,才知道上了仆固怀恩的当。于是,回纥与郭子仪和好如初。恰逢仆固怀恩暴毙,敌军没了首领,于是回纥答应退兵。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

吐蕃收到大唐与回纥联合的消息,心中害怕,连夜撤退。郭子仪派部将白元光与回纥军一起追击吐蕃军,自己率大军跟随其后。吐蕃措手不及,在灵台西原遭到唐纥联军突袭,惨败而逃,又被一路追击到泾州东部。

此战,唐军和回纥军斩首吐蕃五万余级,俘虏近万人,解救被掳百姓四千余人。吐蕃对唐朝关中的入侵,以唐军的胜利告终。

吕布辕门射戟

除此之外,三国时期吕布辕门射戟,使两家罢兵。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的是,辕门射戟并不是小说杜撰,而是真实历史事件。当然了,辕门射戟的戟,肯定不是方天画戟!还有西晋的刘琨,以《胡笳五弄》这首曲子,退了数万匈奴兵。唐太宗面对兵临长安的突厥大军,隔渭水与颉利对话,指责颉利负约,以此促成渭水之盟。

唐太宗批判突厥颉利可汗

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单人退敌的历史案例呢?可以补充一下!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吐蕃   楚国   天山   辕门   大唐   中原   齐国   单骑   首领   书生   薛仁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