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已亡了111年,清东陵为啥还有守陵人,是谁给他们支付薪酬

看过《盗墓笔记》的朋友应该对于“守陵人”这个职业并不陌生,他们与书中热衷盗墓的人不同,他们祖代接力,忠心守护陵墓。

有人或许单纯的认为守陵人只是小说里编撰出来的,其实守陵人不仅实际存在,而且一直到现在清朝的皇室墓穴清东陵都还有守陵人。

这时候就有人产生疑问了,大清早已覆灭,新时代都已经到来这么久了,这些守陵人继续守陵还有钱赚吗?他们怎么生存?

一、被误解的守陵人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不仅在《盗墓笔记》这种大IP小说中可以看到守陵人这一职业,甚至还有很多以守陵人为主角或主线展开的各类小说故事。

但小说情节中难免有架空和想象的部分,而有的作者在撰写小说时对于守陵人的理解存在偏差,常常描述成因为犯了错的才会被罚去做守陵人,这其实是对守陵人这一职业的完全错误的理解

历史上,守陵人才不是因为谁犯了错而才去守护陵墓,事实上是完全相反的。实际上能够成为守陵人的基本都是出身高贵的“八旗”,而且是上三旗,也就是我们常听到过的“正黄旗”“正白旗”等。

众所周知,历代皇帝都会早早的为自己修缮陵墓,基本都是从上位时就开始修建,而且加之中国人自古以来都对祖先保持着敬重的态度,对于陵墓的修建、管理和维护自然是无比重视。

在古时一般都会在陵墓放一些贵重的金银财宝用来陪葬,普通人家都会如此,更不要说皇室家族了。所以基本上每一位皇帝的陵墓中都是金银财宝无数,这也就造就了两个相对立的职业——守陵人和盗墓者。

盗墓者因为觊觎陵墓金银财宝而出现,就像《盗墓笔记》里描写的一样,他们往往身怀绝技,又有着独门密器,偷盗了许多墓穴,损害了我国的文物。

而在众多陵墓中,毫无疑问皇室的陵墓必定是金银财宝最多且最有历史价值,因此常常发生失窃事件。皇室为了守护皇陵的安全,守陵人这一职业便出现了

尤其到清朝时,守陵人制度达到了鼎盛时期。皇室对于守陵人愈加重视,甚至专门成立了守陵人机构来守护皇陵不受盗窃。

清朝时要求这些守陵人不但要是八旗子弟,而且还要进行严格的“政审”,要求祖祖辈辈清白,不能有黑历史,还要既能文又能武。搁到现在,完全就是妥妥的公务员。

二、高薪诚聘守陵人

守陵人的筛选制度如此严格,且皇陵墓一般都建在偏僻遥远的地方。光凭这两点,就不够吸引人投身到守陵人事业中。清朝皇帝也发现了这一问题的存在,于是提出了对守陵人来说无后顾之忧的待遇。

首先在薪资上,在清朝职位最高的守陵人可以年薪1300两,这在当时基本上和我们现在年薪百万是一个级别,甚至更多。

其次在晋升渠道上,皇帝对于守陵人提拔丰厚,在当时七品就算是地方官员,而在守陵人队伍里,光七品以上的就有四百余人,五品以上的官员有近三百人。甚至有的官员大臣、王公贝勒也曾当过守陵人。

还有在待遇上,除了定期的俸饷、俸米外,皇上给守灵人提供公房,甚至这还可以把职位世袭给自己的儿女,可以说是让后代有了生活保险。

既有钱拿,又能晋升,还能结交朋友,这项差事可谓妙哉。

所以在当时,大家不但不认为去守陵墓是倒霉,反而是挤破脑袋想去的“铁饭碗”工作。

三、丢失的铁饭碗

但这份高薪又体面的工作却并没有持续太久。正如大家所见,1912年随着溥仪皇帝的退位,清朝彻底覆灭了,守陵人的铁饭碗也彻底丢了。

清晚期,外来侵略者不断入侵,即便是偏远的皇陵也难逃被掠夺的命运。而且因为清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库早已亏空,这也直接影响了守陵人的高薪,待遇开始直线下滑。

不但在薪资上直接减半,在选人上也开始凑数,很多人过习惯了之前有钱有闲的生活,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业滑坡难免有所不适应。

但没了稳定收入,生活成了问题,加上当时侵略者横行霸道,土匪强盗越来越多,守陵人一度陷入瘫痪状态。有些懒惰的,在没有稳定收入后,就长时间的坐吃山空,也不想着去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活。

有些老实的,选择去开垦田地,自给自足,起码保证日常的饮食让自己能生存下去。有些守陵人却心术不正,不但不守护皇陵,甚至打起了皇陵的主意…

四、内乱的守陵人

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大家都时刻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危,谁能想到原本最忠心于皇陵墓的八旗子弟,最后却成为了破坏和盗窃皇陵的一批强大的分支

在动荡的环境下,守陵人内部管理早已瘫痪,大家各持己见,各怀私心。随着清朝的彻底覆灭,守陵人的处境更为尴尬了,皇帝都被赶出紫禁城,那受皇家保护的他们该何去何从呢?

就在一筹莫展时,北洋政府跳出要成为皇陵的守护者,新一批的守陵人出现了,但以北洋政府为中心的士兵守陵人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守陵人,他们只是因为要完成任务而做这件事

然而北洋士兵守陵人却并未存在许久,在当时复杂多变的情势下,北洋政府本就出现军饷亏空的情况,士兵们早已心生不满,尤其是还要去听从命令去守护这已经覆灭的王朝的陵墓

有些人不满待遇直接逃走,而在当时已成为名义的守护皇陵的工作,却并没有被放弃,虽然还是有一部分的守陵人选择了离开,去追寻更好的生活,但还是有一大部分的守陵人选择了坚守职责

除了这两部分人,最让人痛心的是那些因为常年守陵而熟悉皇陵墓构造机关而选择了去盗窃的假守陵人

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王室陵墓群就是大名鼎鼎的清东陵,这座庞大的皇陵墓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大大小小的遭受了七次盗墓。

其中最让世人愤怒的还是“孙殿英清东陵盗墓案”。孙殿英本是国民革命军的将军,他在去河北剿匪的路途中,得知匪徒的目的地是清东陵的慈禧墓,他非但不加以制止,反而心起歹念,自己当起了盗墓贼。

他本是受到蒋介石重视的将军,也曾在抗日战争中做过贡献,最后却选择派兵洗劫慈禧墓,实在让人唏嘘。

也正是这次盗墓事件,让慈禧墓里的好多国宝最后流到了国外。

守陵人在这次盗墓事件后,更是乱成了一锅粥。有些守陵人干脆放弃了自己的信仰和坚守,转身成为了盗墓者,监守自盗。他们一边偷盗陪葬品,一边出逃,留下的只是极少数。

五、坚守初心得以生存

正是这极少数选择留下来的守陵人,一坚守就是一辈子,代代相传到了现在。

起初,这些选择坚守的守陵人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在遵化市慢慢形成了一些村镇,村镇里住的都是守陵人和他们的后代们,他们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教导他们以后要继续守陵,这是我们的使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文物保护工作成为了一项重点,清东陵作为我国古代最大的皇室陵墓群自然是重点保护对象。清东陵的历史基本上就约等于是清王朝的历史,修复工作十分重要。

政府接触清东陵后发现,原来这么些年守陵人一直坚守在这里,他们了解皇陵、热爱皇陵、忠于皇陵,是文物保护组很需要的得力助手。

毕竟这样一做规模宏大的陵墓群想要修护是一项庞大的工作,没有人比这些守陵人更熟悉清东陵的了。

因此,政府把这些守陵人分为了专家组和管理组,有文化懂文物的进入到专家组中,协助专家进行陵墓修复,另外一部分则在皇陵里做管理人员,一直陪伴在他们坚守的皇陵墓中。

对于这份工作,守陵人甚至一开始是选择义务去做的,他们认为守护皇陵、保护皇陵本就是他们的职责。

但政府却十分重视,给予文物保护单位清东陵景区的守陵人提供了编制和工资,让他们成为了正式的“守陵人”。

现在在清东陵景区和博物院里工作的工作人员有许多都是清朝守陵人的后代,他们选择传承、选择坚守,而且工资还是国家发放的,这也就解答了大家的疑惑,他们如何存活到了现在。

六、前世今生的守陵人

今年60岁的李志军就是遵化市的一名守陵人后代,他目前在清东陵的文物管理处做油漆彩绘的工作。他说守陵人的家族都非常重视祭祀祖先,从小就把守陵的意识深深的刻在了脑子里。

他从16岁时便开始跟着叔父学习建筑的彩绘修复技术,并把这个工作一直坚持到了现在,一直坚持到了进入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做油漆彩绘的工作。

他的技术为清东陵的修复工作带来了很大帮助,做出了一个守陵人的贡献,是一名新守墓人的典型代表。他用自己的力量,在全新时代用“旧”的观念做出了新的贡献。

在2021年,清东陵还举办了一场以守陵人风俗为主题的展览,也用一种新的方式让跟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了守陵人这一群体,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守陵人在他们领域的闪耀。

七、结语

守陵人的背后是渊源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也正是他们的坚守,能让现代的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历史的真面目,让我们更加顺利的了解古墓的构造和历史。

他们所守护的不仅仅是信仰,他们所保护的那些文物建筑,背后都是我们的祖先的智慧,另一种意义上,他们也保护了我们的传承。

虽然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很少有人会真正的“慢”下来,而守陵人却丝毫不受快节奏的影响,他们仍旧在坚守初心,做着自己所信仰之事。

守陵人作为从古代延续到现代的一个古老的职业,他们的存在也从另一种角度反映出了我们中国人对历史的敬畏与尊重。

也希望大家在了解守陵人这一职业后,能够改变守陵人都是下人去做的这种错误的想法,而且要保护这一职业的存在,不要让无情的岁月赶走了那宝贵的传承和信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遵化市   北洋   金银财宝   皇陵   陵墓   皇室   清朝   薪酬   皇帝   职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