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岳飞恢复名誉,智斗悍媳,逼妻管严皇帝禅位-宋孝宗谢皇后

本人所发所有文章,均为本人原创。

绍熙五年(1194年),宋光宗的皇后李凤娘闯进寿慈殿,大吵大闹地想逼着太后谢氏搬到偏远的别宫。没想到,往时被李凤娘欺压得唯唯是诺的谢太后,这一次却岿然不动,冷笑着说道:“恐怕这次该走的人,是你了!”

很快,前朝传来消息:皇帝赵惇正式禅位给嘉王赵括。李凤娘愕然,呆怔地一动不动,却见谢太后缓缓说道:“李氏,你的好日子,终归是到头了。”

这位谢太后,在南宋的历史中很少被提及,但其实,她在南宋历史中举足轻重,她的人生经历非常值得一说。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位前半生低调,后半生勃发的皇太后——宋孝宗皇后谢氏。

宋孝宗赵昚(别名赵伯琮、赵瑗、赵玮),先后册封过三位皇后,谢氏是他的第三任皇后。三位皇后中,成穆皇后郭氏是赵昚的原配嫡妻,在他登基前就去世了。第二任皇后夏氏和第三任皇后谢氏,经历相仿,都曾经是宋高宗吴皇后的侍女。

谢氏出身贫家,幼年时父母双亡,她的生活孤苦无依。但是谢氏有着一副美丽的容颜,十几岁时凭借着美貌被选进宫,成为宪圣太后(即高宗吴皇后)身边的宫女。谢氏聪慧端良,吴太后很喜欢她。

宪圣太后吴氏也是一位人物,她是一位武功高手,曾数次救过宋高宗的性命。吴太后的性格坚毅刚正,爱憎分明,谢氏深受她的影响。当时还是普安郡王的赵昚,原配郭氏早逝。吴太后便将自己倚重的宫女夏氏和谢氏,赐给他为妾室。

谢氏被赐号为咸安郡夫人,以美貌得到赵昚的宠爱。不过,赵昚当时更喜欢活泼伶俐的夏氏,给予谢氏的宠遇不如夏氏。这一时期的谢氏,因为不甚得宠,所以非常低调,在赵昚的妾室中并不出众。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赵昚继位。谢氏只被封为婉容,而与她一起被赐给赵昚的夏氏,则被封为了贤妃,次年就被立为皇后。不过,谢氏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被赵昚注意到,开启了她人生的新篇章。

谢氏性格平和,为人聪敏。成为嫔妃后,她开始留意起朝中的大小事情。谢氏受吴太后影响,一直对宋高宗时期岳飞被害耿耿于怀,认为岳飞是忠君爱国的良将,理应为其恢复名誉。

赵昚即位前就非常反对与金人议和,并颇为同情岳飞的遭遇。谢氏便利用陪驾的机会,经常在他面前说起岳飞的冤屈,并不时提及秦桧的余党权势过大,恐怕会威胁到皇权统治。

赵昚采纳了谢氏的建议,追复岳飞的官爵,依官礼改葬,同时起用主战派首领张浚为江淮东西路宣抚使,统兵抗金,并驱逐了秦桧余党。赵昚力图整军备战,恢复中原,收复中原失地。谢氏积极支持他的决定,并经常为他出谋划策。

赵昚觉得谢氏与自己有着共同的理想,二人三观契合,此后开始重视起谢氏来。隆兴二年(1164年),谢氏晋封为贵妃,宫中地位仅次于夏皇后,而赵昚此时的感情天平也更加倾向于谢氏。

乾道三年(1167年),皇后夏氏去世。中宫虚位,赵昚让谢贵妃代掌后宫。但因为谢贵妃同情岳飞,支持主战抗金,所以引来太上皇赵构的不满。赵构给赵昚施压,不让他册封谢贵妃为皇后。

赵昚深感此举对谢氏不公,但谢氏却安慰他说:“为人子女的一定要孝顺老人,不要做让长辈不满意的事。”此后,谢氏以贵妃之位代行皇后职责,将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而对宋高宗,她也非常孝顺。即便知道高宗对她不满,她依然时常去高宗殿前伺候,悉心关照高宗和吴太后。

所幸吴太后一直非常喜欢谢氏,在她的帮助下,高宗和谢氏的关系后来逐渐缓和。淳熙三年(1176年),太上皇赵构终于放下了对谢氏的偏见,下旨给赵昚,让他册立谢氏为皇后。赵昚大喜过望,特意将立后诏书于中秋节前一天颁布,以便让天下人一起在月圆这一天为新皇后谢氏庆贺。

原本一切都开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却没想到,南宋的后宫即将出现一位亘古罕见的泼妇,而她出现后,宫中再也没有一刻安宁。

绍熙元年(1190年),赵昚禅位成为太上皇,谢氏成为太上皇后,尊号为寿成皇后。皇位由赵昚的嫡子(原配郭氏的儿子)赵惇继承。

赵惇继位后,册立庆远军节度使李道的女儿李凤娘为皇后。李凤娘虽然美貌,但为人颇为娇蛮。赵惇很喜欢李凤娘,但李凤娘十分狠辣,他也颇为忌惮她,甚至可以说是很怕她。

李凤娘恃宠,经常在宫中搬弄是非,弄得宫无宁日。孝宗皇帝赵昚不得不几次对李凤娘进行警告,威胁她倘若不加以改过,将废除封号。李凤娘心中不服,怀疑是高宗吴太后和孝宗谢皇后进的谗言,由此和吴太后、孝宗皇帝和谢皇后结怨。

吴太后是武人出身,威望甚重,并不将李凤娘放在眼里。李凤娘惧怕吴太后的威望,只敢背地里说几句,却从不敢在吴太后面前放肆。可是,性情温和又一直很低调的谢皇后,在李凤娘看来却十分容易被拿捏,因此便处处针对谢皇后。

后来赵惇被李凤娘给气出了怔忡病,“寿皇”(孝宗赵昚禅位后的称呼)闻知儿子生病,十分忧虑,便让御医调配出药丸,只待赵惇来问安的时候交给他。李凤娘身边的太监说,这些药是寿皇调制的,说不定有毒。李凤娘本来就对寿皇有意见,便坚决不许赵惇吃那些药。过了几天,寿皇听说赵惇的病好了一些,便想召他来宫中叙话。

不料这道旨意让李凤娘截了下来,没告诉赵惇,便自己一个人私自前往寿王的宫殿。寿皇问她赵惇身体如何,李凤娘便说道:“官家素有疾,不若亟立嘉王扩为太子。”寿皇认为赵惇刚刚登位不久,没必要这么早就立储。谢氏则认为李凤娘对寿皇傲慢无礼,便劝李氏注意皇后身份,礼仪要得体。

李凤娘大吵大闹说道:“我与官家是结发夫妻,嘉王是我亲生的,名正言顺,凭什么不能立太子!”一句话即讽刺公爹孝宗不是高宗亲生子,又嘲笑婆母谢皇后不是孝宗的原配妻子。寿皇与谢皇后十分愤怒,寿皇更是将朝臣召来,想要废掉李凤娘的后位。

太师史浩认为光宗才刚登基,若立即废后或会引起人们议论,不利于大局,坚决反对废后一事,而寿皇赵昚又已经退位为太上皇,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废后一事便因此不了了之。这件事被李凤娘添油加醋地告诉了宋光宗赵惇,谗言说恐怕光宗的帝位都会保不住,成功地让寿皇与光宗父子的关系变得紧张。

此后,赵惇对寿皇十分猜忌,渐渐发展到寿皇生病,赵惇也不闻不问。李凤娘唯恐赵惇父子之间关系缓和,便想尽一切办法挑拨离间,让赵惇与父亲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漠,再无挽回的可能。

赵惇后来干脆不再去给寿皇问安,就连寿皇的生辰及各种节令,也是拖着不见。朝臣们纷纷上书劝谏,赵惇才在某年的长至节后的第六天去了一次寿皇的宫殿。

这一年的九月,是寿皇的生辰,群臣奏请赵惇去重华宫给寿皇贺寿。本来赵惇已经被劝服,正要摆驾,不料李凤娘突然走出来拦住他,言道天气寒冷,官家应该喝点酒再走。

礼官陈傅良连忙劝阻,李凤娘破口大骂。陈傅良无奈只好哭着退下,又被李凤娘的侍从追出来询问为什么要哭?陈傅良说:“子谏父不听,则号泣随之,此语曾载入礼经。臣犹子,君犹父,立陈不从,怎得不泣?”李凤娘听到后更加恼怒,竟然下旨,永不再见寿皇。

绍熙五年(1194年),寿皇病倒,赵惇竟然三个多月都没有去问疾,反而整日与李凤娘游宴。这一年的五月间,寿皇病重,临终前想见赵惇一面。丞相留正劝谏赵惇,不料赵惇拂袖而走。寿皇闻知,无奈地流下了眼泪。

谢氏原本以为只要自己和寿皇对李凤娘稍加忍让,就能过得顺心一些。却不料李凤娘变本加厉,无视长辈亲情,竟让寿皇与亲生儿子之间关系形同水火。谢氏非常悲愤,想要联络朝中大臣为寿皇讨回公道。然而寿皇到底顾及皇家颜面,也不想太过为难赵惇,于是制止了谢氏。

但谢氏并不打算放过赵惇夫妇,便找到了吴太后,将所有的事情和盘托出。吴太后和谢氏一致认为,只有让光宗赵惇禅位、架空李凤娘的势力,朝堂和后宫才能恢复往日的和谐。于是,谢氏开始暗中与光宗之子嘉王赵括以及朝中反对李凤娘的大臣们联系,筹划将光宗拉下帝位。

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寿皇崩于重华宫。众臣请光宗赵惇主持先帝的安葬事宜,他勉强答应,哪知转头就和李凤娘跑去御花园饮宴,后来干脆连他的影子都找不到了。大臣们瞠目结舌,非常无奈。

而就在这时,谢氏请出了德高望重的吴太后出来主持寿皇的丧仪,同时又安排嘉王赵扩主祭。随后,谢氏联合宰相留正与赵汝愚、韩侂胄等人,逼迫赵惇禅位,拥立嘉王赵扩为帝。而祸乱后宫,不可一世的李凤娘,表面上被尊为太上皇后,但实际已经被架空权力。

庆元二年(1196年),宋宁宗赵括尊谢氏为寿成惠慈皇太后。庆元六年(1200年)六月,李凤娘病死。同年八月,赵括尊谢太后为太皇太后,上尊号“寿成惠慈太皇太后”。

开禧三年(1207年),谢氏去世,在寿慈殿去世,谥号“成肃皇后”,与宋孝宗合葬永阜陵


跟着@大圣夫人镕铟姐姐1看历史,带你看看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评论。#头条创作挑战赛##原创##历史##我要上 头条##历史回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妻管严   庆元   皇后   太上皇   官家   原配   宫中   贵妃   后宫   太后   大臣   名誉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