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他用自己儿子做人体试验,为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奉献终身

不论是支持与理解,还是不同见解,请先关注后一起参与评论探讨,感谢支持!

文|麦子

编辑|内敛且担当

前言:

1959年,一个年轻男人瞒着自己的妻子,将一管不明液体喂进了自己刚满周岁的儿子口中。男人始终仔细观察着儿子的反应,确认儿子没有任何异常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后背居然已经完全湿透了

这时妻子从厨房端着菜出来,看到丈夫满头的冷汗,赶忙问他是怎么回事。

男人这才开口说自己是在拿儿子试验自己新研制的疫苗

妻子骤然如同五雷轰顶一样,险些端不住手里的盘子,踉跄了一下,靠在沙发的扶手上才勉强站稳

“不过你放心,孩子没事,我已经确定过了。”男人把孩子轻轻地放在沙发上,走过去拍拍妻子的背,小声安抚着

小儿子顾烈东

妻子看着已经熟睡的儿子仍是一阵后怕,忍不住失声痛哭。

“你怎么这么狠心?这是你的亲生儿子,也是一条活生生的人命!”妻子知道男人的工作职责,但事关自己的孩子,母子连心,还是忍不住出口指责。

(顾方舟与儿子顾烈东)

男人没有为自己辩驳,等妻子情绪稍稍平复之后,他才开口:“正因为他是我的孩子,我才这么做。还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在等着这个试验的结果。”

这个年轻的男人就是顾方舟,我国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和病毒学专家,也是对小儿麻痹症的防治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中国脊髓灰质炎之父”

病毒肆虐

1955年,小儿麻痹症在中国爆发。

这种在学术上被称为“脊髓灰质炎”的病症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最开始的症状是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和全身不适,但不久之后孩子的手脚就会因为肌肉萎缩而逐渐变得僵硬乃至瘫痪,像是麻痹一般动弹不得,其诨名小儿麻痹症也是由此而来。

患上小儿麻痹症的幼童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主要攻击对象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脊髓灰质炎在国内的爆发来得突然,在短时间内就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瘫痪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极为惊人。一时间恐惧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但专家们此前都没有遇到过这类情况,在医疗条件相当有限的条件下也无法提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而此时顾方舟恰好从苏联学成归来,这个留苏归来的年轻人被专家们寄予厚望,期盼他能够驱散蒙在社会和人民头顶的阴霾。1957年,顾方舟临危受命,带领一组病毒学相关研究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开启了攻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征程。

脊髓灰质炎是流行病的一种,常在温热的夏季爆发,每隔几年就会卷土重来。但在积贫积弱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国内对于流行病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顾方舟和他的团队只能从零开始,从最基础的可能病因开始,缓慢而坚定地探索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真相

五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日子并不好过,粮食紧缺的困扰一直都在,大多数人都是就着每天分配的几两粮食紧紧巴巴地过活。就是在这样艰难又恶劣的条件下,顾方舟和他的团队奔波在全国出现小儿麻痹症患者的十二座城市之间,仔细查看病人的病情,并收集他们的粪便进行化验。

终于,在日复一日枯燥而复杂的临床实验之后,顾方舟的研究小组成功确定了引起小儿麻痹症的病毒类型

这在当时是一个重大的医学突破,也振奋了整个医学界和全体中国人民。

但这种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研究人员们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只确定了病毒种类还远远不够,必须研制出针对这种病毒的疫苗。确定了毒株是从源头发现了问题所在,但要得到真正的防治,就必须有相应的疫苗,否则还是会有成千上万的孩童要饱受病痛的折磨

于是,顾方舟在向上级领导汇报进展时提出:研制疫苗刻不容缓。

研制疫苗

当时国内的医疗事业发展缓慢,在流行病和疫苗等公共卫生方面尤其如此。于是顾方舟主动提出要前往苏联进修,学习先进的医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国内的状况,研发出对症的疫苗。

顾方舟带着满腔的医学热忱坐上了前往苏联的火车,他将在苏联的病毒学研究所进行为期四年的学习和研究

(顾方舟在苏联求学时的合影)

但当他到了苏联之后,当地的学习氛围却和他预想中的天差地别,他以为医者都以治病救人为己任,苏联的病毒学家纵使有再多政治上的考量而不对自己倾囊相授,但出于人道主义精神,也该在自己最困惑不解之处指点一二才是。然而现实是,病毒研究所的专家们只肯让顾方舟接触最浅显的疫苗研制知识,而每每涉及到最核心的技术时都三缄其口

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顾方舟并没有气馁,他充分发扬了自己的自学精神

国际脊髓灰质炎会议上,他了解到了活疫苗和死疫苗的区别,活疫苗的安全性不如死疫苗,但疗效要好得多。于是他艺高人胆大地提出用减毒毒株来研制活疫苗,这个决定也为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成功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确定了疫苗研制的方向之后,顾方舟和他的研究小组立马开始了临床试验,他们将研究所的位置选在了云南的一个小山村

这里地处深山,荒无人烟,不用担心病毒试验会对老百姓们的生活造成不便,同时这里也生活着许多野生动物,当然也包括可以用来做活体实验的猴子

荒无人烟的地方自然也条件艰苦,从最开始的实验室搭建,再到每天的实验所需要的材料,都是研究人员们自己到山脚下来回搬运的。

就在顾方舟和其他研究人员们正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进行临床试验,希望能够早日研制出减毒活疫苗的时候,美国那边传来消息——他们已经研制出了针对脊髓灰质炎的疫苗,也表示可以售卖给中国使用,只是声称研制过程比较艰辛,所以“售价略高”。

面对美国如此信誓旦旦但又其心可诛的态度,顾方舟坚定了要研制出我国自己的小儿麻痹症疫苗的决心。不仅要成功研制,更要将成本降到最低,让全中国的小朋友都可以用得起

美国想要趁火打劫在中国大赚一笔的意图昭昭可鉴,如果我们处处受制于人,今天是小儿麻痹症疫苗,那明天会不会是别的什么?“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的教训和规训还历历在目,又岂有重蹈覆辙之理?

亲身试药

疫苗的研制过程还算顺利,在猴子身上的试验很快获得了成功。但顾方舟等人依旧不敢轻易将这一款疫苗推广到市面上。猴子虽然与人类都同属灵长类,各方面的体征都与人类较为相像,但猴子终究不能算是真正的人类。研究小组的人员们都一致认为,需要在人身上进行活体试验

方向有了,目标群体也有了,那谁来做这个第一人呢?成功了是大功一件,万一失败,谁也不知道后遗症会是什么,很可能就会像小儿麻痹症患者那样四肢逐渐僵硬甚至瘫痪在床。

都说医者仁心,研究人员们当然都是怀着满心的热忱,希望可以解救广大幼儿于水火,但在这样严肃又关键的事情面前,每个人都不得不谨慎再谨慎。

顾方舟当然也明白大家的顾虑,于是有一天他趁大家都不在实验室的时候,径自服下了一管疫苗,他等了一会儿也不见身体有什么反应,于是决定干脆睡一觉好了,等醒来一切就都明了了。

于是他就窝在实验室里临时搭建起来的简易床铺上睡了一觉,等他醒来,发现自己的身体确实没有任何异样,他兴奋地从床铺上一跃而起,抓住刚好路过的同事的肩膀,迫不及待地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很快人体实验成功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研究所,大家都沉浸在疫苗研制取得重大突破的喜悦中

但很快,顾方舟又冷静下来,小儿麻痹症,顾名思义,多发于幼儿时期疫苗的受众自然也是小孩子,自己作为成年人,耐药性和抗毒性都比小孩子强了不止一星半点,小孩子真的可以承受得住减毒活疫苗的毒性吗?

后面的故事就是我们在文章开头看到的那样,顾方舟在自己刚满周岁的孩子身上做了一次幼儿临床试验,也万幸取得了成功,我国也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广大中国孩子得以免受小儿麻痹症的病痛困扰。

在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之后,顾方舟和他的研究小组并没有停下研究的步伐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他们很快发现了此前研制的疫苗的弊端:首先是中国的地形复杂多变,液体疫苗在运送过程中多有不便,时常在崎岖颠簸的山路上面临着损耗的风险;其次是液体疫苗需要口服,但其味道又极为苦涩,成年人都难以下咽,何况是懵懂幼童了。

顾方舟不断冥思苦想,又反复试验,最终将疫苗做成了固体糖丸的形式,既方便幼儿口服,又大大延长了疫苗的保存时间

医者仁心

顾方舟是著名的病毒学家,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早早投身医学行业,在大学毕业后坚定地选择公共卫生领域作为事业发展的阵地,并始终坚守在病毒研究的第一线

顾方舟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早就有迹可循

1926年6月,顾方舟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顾国光是天津海关的工作人员,母亲周瑶琴是一名教师。

年轻时的顾方舟

20世纪30年代,顾国光在一艘非洲货船上做外勤时不幸感染了黑热病。黑热病的治疗过程漫长、药价昂贵,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细菌还会不断引起感染、侵蚀患者的内脏甚至导致其死亡,顾方舟的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地为丈夫挣救命钱,但还是不堪重负

1931年,由于无法继续支付高昂的医疗费,顾方舟的父亲顾国光去世,年仅36岁。

父亲的死让5岁的小顾方舟亲身经历了传染病的可怕,也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学医的种子,所以他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大学医学院

顾方舟在北大医学院求学六年,期间他一直勤奋好学,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临近毕业时,他面临着未来职业的重大选择,当时许多人劝他当一个外科医生,这是大众眼中体面又有前途的职业,但顾方舟不这么认为

他在求学期间近距离地了解了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现状,深知国内公共卫生环境的恶劣,流行性疾病的频繁来袭让老百姓们不堪其扰,所以他毅然决然选择投身公共卫生行业,想要为中国的流行病防治尽自己的一份力。

结语

2000年,我国宣布已经彻底消灭了脊髓灰质炎;2019年,顾方舟老先生因病去世,享年92岁,同年被评为“人民科学家”。这是实实在在又实至名归的称号。

回顾顾方舟的一生,从毅然选择报考医学专业开始,再到不惜以身犯险亲身试药,他将自己的大好年华投身于祖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期间多次遭遇艰难险阻,但他始终以不屈不挠的精神积极抗争,向世人生动展示了何为“道心纯直、为国为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中国   病毒学   脊髓灰质炎   苏联   小儿麻痹症   疫苗   研究人员   他用   卫生事业   妻子   儿子   人体   病毒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