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倒卖文物暴富,娶15岁妻子,和36岁岳母暧昧,最后客死异乡

人的一生中并不知道自己的哪一步会让自己的未来产生偏向,但在不同的时代里,被时代洪流裹挟着,的确会有身不由己。

若没有正确的观念趋势,哪怕冲在时代浪潮的最顶端,获取种种财富,也只是让自己跟随最初的欲望在行进。

在近代,许多中国珍宝都被外国侵略者大肆掠夺,有的东西带不走,便会当即毁掉。

金钱惯会使人迷惑,当时也有中国人会趁着乱世倒卖文物,造成国家损失,民族遗憾,被斥为卖国贼。

却也有人说,他们实际功过参半,其一生值得再去考量和研究。

卢芹斋,便是如此。

倒卖历史,篡改自己的出身

巴黎市政府在2003年,将一座巴黎市内的中国式建筑列为文化遗产,并标注1、2、5层及地下一层不能随意改建。

红楼,被称为是“中国的卢浮宫”,瑰宝珍品在其中往来不绝。

它是由一个中国的古董商在上世纪初建造的,用以贩卖中国文物。

那是不惑之年的卢芹斋。

当时的人如果对这位古董老板产生好奇,回顾其往年生活,会发现他出身不凡,是中国浙江的名门望族,家中有重臣,有富商,但可惜遇上国内的起义运动,导致家中财富被盘剥殆尽,此后家族一蹶不振,避难上海。

而他本人幼年在上海读书,20岁的时候法国留学,后来和浙江南浔张家二公子相识,合开公司,由他负责其中古董买卖生意,由此慢慢发迹,再创家族辉煌。

这是巴黎红楼里,用法语和英文印的一份小传,也是卢芹斋对自己的商业宣传。

但,现实与梦想是有着极大差距的。

卢芹斋,原名卢焕文。

出生在世代以桑麻务农为主的卢家村里,家中尚算殷实,但不算得上名门望族,父亲因吸食鸦片和赌博破产而亡,母亲自尽。

后来,他被堂叔一家送往张家做仆人,而当时的张家,是南浔四大首富之一。

他十分幸运地成为了东家二公子的一个随从,而二公子张静江,后来成为了国民党的四大元老之一,掌管着国民党财务命脉。

所以,他与张公子并不是在大使馆相识合作,而是实打实的主仆关系。

张静江在1902年获得驻法国公使参赞的职务,卢焕文又幸运地被选中,陪腿有残疾的张静江赴法,这是他一生中一个极大的转折点。

来到法国的张静江,不改家风,也在法国创办了公司,作为亲信的卢芹斋每日奔忙,也逐渐成为公司管理层。

从这个时候,卢芹斋开启了他的文物贩卖生涯。

当时,公司最赚钱的业务是从中国出口古董,再到欧洲销售。

张家巨富,也是收藏世家。

张静江的舅父庞元济,就被誉为“收藏甲于东南”。

后来,张静江以投身国内事业为重心,公司赚取的诸多利润,也大多被张静江用于资助孙中山。

此时公司的经营业务,转交给张静江的妻子和卢芹斋等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卢芹斋在公司的古玩业务中发展起来。

但他志不在谋政,所以在巴黎的六年,他出来开了自己的公司。

踏实肯干,可惜努力方向错了

八面玲珑,是一个商人必须拥有的基本技能,卢芹斋也是如此。

独立开店后,他和张静江继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便沟通最新信息,方便彼此生意往来,甚至有时还帮忙照看张静江的女儿。

而张静江对革命的巨大支持,让他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成为了当时的财务部长。

所以,1914年,国民政府出台了控制古董出口的禁令,卢芹斋仍能对外出口、贩卖许多高质量的文物。

出身草木,但有着坚实的政治靠山,得遇贵人,便扶摇而起。

小说情节,其实也常常在生活当中会看到,究其原因,无外乎努力二字。

在卢芹斋之前,巴黎经营亚洲古玩的生意已经不少了,日本人、法国人、美国人、中国人……再近一些,说到他的前雇主张静江也是如此。

卢芹斋对中国艺术品的赏鉴和本人的商业天分,让他在古董生意当中如鱼得水,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会认认真真地做好,最根源的古董收集。

每年夏天他都会回到中国,去任何一个可以获得优质文物的地方,和每一个能够提供上成藏品的人打交道,无论商人、掮客,还是破落的贵族、盗墓者。

他游走在中西之间,在中国穿长袍马褂,收集珍贵文物,到欧洲就换上西装皮鞋,推销中国瑰宝。

《过去的钱值多少钱》一书中曾说,1880年时,一两银子可兑换6.66法郎,一法郎大约值0.15两白银。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份拍卖账单,便记录着1913年卢芹斋名下来远公司的一次拍卖。

仅仅四页,却记载着当时的毛利为1033940法郎,约等于15.5万两白银。

当时的卢芹斋,通过倒卖文物实现了暴富。

机遇不会无缘无故得到,时刻准备的人也时刻努力,正是这份努力让他能够抓住琼宇一线,直升天际。

借助张静江的关系,卢琴斋从仆人到公司要员,再从公司变为国际知名的大古董商,通过踏实肯干地贩卖祖国文化,卢芹斋摇身一变,顺利实现阶层的跨越。

坐拥财富,也享齐人之福

就在20世纪初,卢芹斋打拼事业时,也没有放弃个人生活。

他在法国爱上了经营帽子店的奥尔佳。

奥尔佳的父亲是波兰人,母亲是意大利人,她和卢芹斋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从小给人做仆佣。

卢芹斋结识了比他大四岁的奥尔佳不久,便爱得难舍难分。

不同于中国女子传统的雅致与内敛,法国人的热情奔放与刚烈,让卢芹斋深深着迷。

即使当时的奥尔佳有着一个女儿,他也毫不介意。

奥尔佳的女儿,是奥尔佳在做仆人时,被男主人诱奸后怀孕,让她早早生下了一个孩子。

也许是这样的遭遇,让卢芹斋更为怜惜。

但可惜在他沉溺情天爱海时,奥尔佳并不愿放弃资助自己生意的保护人兼旧情人,听说奥尔佳的帽子店也是这一位保护人赠送的。

一边是年轻多情又风度翩翩的东方公子,另一边是生意基石财富保证的往日情人,奥尔佳难以选择,也不愿放弃。

但最后生活的柴米油盐,还是战胜了梦中的风花雪月,一个欧洲的中国公司的管理,又怎么比得过实实在在的金主呢?

奥尔佳最终没有选择和卢芹斋结婚,但情感上也难以割舍,让她想出了另外一种方式,换得两人继续在一起。

那便是——将她15岁的女儿玛丽·罗斯嫁给卢芹斋。

谁能知道,当时卢芹斋听到这一消息时,作何感想呢?

荒谬?还是崩溃?无奈或愤怒?

总之最后,他接受了。

那是1910年,卢芹斋三十而立,奥尔佳也已三十四岁。

在成婚后,卢芹斋还和这个15岁的女孩子,生了四个女儿。

他真的接受了吗?

一个正常人是做不出这种事情的。

据2014年的一个报道称,在罗斯的婚姻生活里,一直有她的母亲插足其中,并且母亲还拥有卢芹斋保险柜的密码。

看,正常的逻辑,就是不能轻易放弃的。

但这两位的确又不是常人,旧时经历让他们希冀着向上爬,于是用了这样的方式延续关系,表面看起来恭敬,但也游走在暧昧之间,也无怪乎后来会传出,他与36岁的岳母暧昧的绯闻。

毕竟,感情容易消磨,利益才能长久。

当时的卢芹斋享有了财富,也享受了齐人之福吧。

一朝踏错,落得客死异乡

而且,有目标的人是不会被儿女私情耽误的,卢芹斋的目标就是赚钱。

挑选优质古董是重要的基础,能够掌握更多的人脉,获得更多潜在的买家是卖出的关键。

卢芹斋没有满足原本由张静江带起来的买卖,他发现西方的上流社会对中国的珍宝只是一时的新奇有趣,在更多奇异的风格名物涌现后,中国的艺术就被暂时遗忘了。

比如说中国的青铜器,和日本的浮世绘相比,始终处在价格较高,却缺乏吸引力的现状。

而卢芹斋并没有着急,反而他稳扎稳打。

特意拍摄图片,甚至制作详尽的文物图录给卖家,并举办展览,请买家近距离接触古董文物,也积极在西方艺术展展示文物,同时还向欧美的许多博物馆捐赠了艺术品,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而西方的收藏界跟博物馆界,为此都对他赞赏有加。

可以说卢芹斋为了他的生意,以一举之力教会了西方人如何欣赏中国的艺术。

他为了让欧美的上流客户真正对中国古董感兴趣,从而进行购买,所以进行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介绍,告诉西方人,中国文物的博大精深,以及内含的那一份世界独特的别样审美。

古老的文物里藏着国家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民族的印记和延续,中国的文化也以这样的方式,在西方被推广。

1916年的《古画留真》全书中英双语对照,以朝代为序,收录86幅绘画作品,有极为详细的画作信息。

1937年出版的《中国艺术史索引:初学者指南》,从五帝到晚清,以时代为顺序,罗列了各时期雕塑、古玉、青铜的藏品特点。

之后的《中国青铜器特展图录》《中国石雕展》《中国高古玉器特展》《中国古代铜器及珠宝》《中国绘画真迹展》等,都极为用心从专题设计和编排内容,对文物进行介绍以及重点的记录,让人知道中国的文物究竟有多名贵,也让后人得知了有多少文物流失,以及中国有过什么瑰宝。

说起来也是可笑,极佳的文化记录,最开始是为了文化的贩卖。

所以事有两面,正如他对中国文化的敏感助力了事业,而这份敏感也让他有很强的家国认同感。

抗战时期奔走募捐,免费向当时的中国留学生提供每日午餐,为林语堂的中文打字机出资……

可惜,文物贩卖让中国文化不断外流。

在抗战前后,国内学术界对于贩卖中国文物的不法奸商一直严加声讨。

比如1913年,卢芹斋就以29万大洋购买了一批青铜器,但在社会舆论和各部门的严加防范下,这批青铜器未能运出国门。

国宝流失事件无法计算,绝大部分也无从考证。

那后世是如何知晓,并有矛头地推测这些事情呢?

还是得益于卢芹斋。

1947年,知名学者陈梦家为流散美国的中国铜器奔走,而卢芹斋与其合作,促成了战国铜器“嗣子壶”的回归。

虽然,这是他唯一一次,将国宝回奉国内。

后世研究的人们说,不排除这是因为他自己贩卖国宝,罪孽深重,名声不佳,所以想通过捐献一些文物,来洗刷自己的恶名。

但是,当时陈梦家在国外顺利研究,开展流失的中国青铜器调查,是卢芹斋在保驾护航。

在沟通中,卢芹斋还将自己经营的古玩生意,对陈梦家全盘托出,的确也是敢作敢当。

而也是那一年,将近70岁的卢芹斋身体每况愈下,将手里的生意交给了女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民党溃逃台湾,文物出境受到严格管理,卢芹斋失去了最重要的货源。

1950年,自知山穷水尽的他发表公告,退出文物交易行业,1957年病逝巴黎,客死异乡。

2023年,红楼仍安在,文物却未归。

人的本性多是灰色,总是在善恶好坏之间游走,一不小心,就会变得面目全非,连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种改变。

卢芹斋个人的努力奋斗精神,的确激励创业者,其行为客观上也保护了一定的文物。

但,究其根本,出发点的道德有亏,最为致命。

人生未知,行走于世间,能衡量的东西不过就是底线。

参考文献:

《卢芹斋与近代中国文物的外流》

《卢芹斋其人其事》

《谁在收藏中国:美国猎获亚洲艺术珍宝百年记》

《湖州日报》-《他让西方发现真正的中国艺术》

《传奇古董商卢芹斋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文物   古董商   青铜器   巴黎   法国   岳母   异乡   中国   古董   暧昧   妻子   生意   女儿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