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不会说谎!抗战期间,国府杀害了多少中国人?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尽管新中国对抗战期间中国军民的伤亡,早已有了约3500万人的定论,但喜欢吹国军的人从来都只会说 “国军320万将士殉国”,对3500万的数字反而尽量回避?

答案很简单:这个问题对某些人来说,是千万不能深究、也不敢深究的。

因为,一旦深究,到底是谁导致了如此巨大伤亡,就会成为国府的致命伤。

首先,“320万国军将士殉国”这个数字就是现编的。虽然现在只要上主流搜索引擎,“320万”这个数字,一定处于页面顶端,有的还有零有整、精确到个位数,不由得你不信。

但是,1945年10月,国府军政部整理了全面抗战爆发以来,陆军的伤亡情况和全国人力动员情况。其中,1,759,715人负伤,1,319,358人阵亡,116,593人失踪,阵亡、失踪、负伤的总数为3,195,666人。

在进一步核实数字,并加入了海、空军的伤亡后,国府把数字调整为阵亡1,776,678人,负伤1,301,357人,对因伤致残的77,108人进行了单列,失踪人数仍然是116,593人。

1946年,由于盟国酝酿对日索赔,需要收集各国抚恤金支出的数字,国府进一步核实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淞沪抗战、长城抗战的损失情况,最终把抗战期间军人的伤亡数字确定为3,407,931人,这个数字也被国府“中央研究院”编制的《抗战损失总表》所收录,可以算官方内部的定论。

所以,所谓“320万国军将士殉国”的说法,不但和哪个原始资料都对不上,还把负伤、被俘全部算成了阵亡,直接把正面战场的交换比从3比1、4比1降为了8比1 ,也不知道是在捧国军还是在贬国军。

当然,131万国军基层爱国官兵的牺牲,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他们的英勇奋战,值得永载史册、永远缅怀和纪念。不过问题来了:既然原始资料和精确数字早就公布了,为啥多年以来,国吹们都不敢把他们拿出来,反而挥舞着一个不清不楚的320万呢?

这倒还真不是因为他们不学无术,相反,他们想拿,只是不敢。因为这些资料中都隐藏着一个血淋淋的、残忍的数字,足以动摇国府仅存的那么一点点正当性。

先来看军政部的统计,其实这并不是一张伤亡统计表,主要统计对象是陆军动员人数,也就是抗战期间征集了多少壮丁入伍。可以看到,1937年77事变爆发后,国府每年征集100至190万壮丁,即便1945年的前9个月也征集了81万,八年时间里一共动员了16,728,659人,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在二战主要参战国里也可以和美国、苏联一起排到前三名。但奇怪的是,二战胜利时,美军、苏军的人数,都从参战前的几十万、一百多万,膨胀到了一千多万。而七七事变时国军总数为280万,每年平均征兵150万以上,抗战中的伤亡总计为340万,可1945年总兵力怎么会仅仅只增长到320万?即便人数最多的1942年,也只有511万人,那么,还有1000多万壮丁去哪了呢?

抗战期间陆军动员人数统计表

对于这个巨大的漏洞,不少机灵鬼早就发现了,近几年绞尽了脑汁、拼命的遮掩,编出了什么“代马输卒不算兵”、国统区有“几千万人服交通役”等奇形怪状的借口,连基本常识都不顾了,倒也很迷惑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

好在陈诚长官是个优秀的文员,他的表格一向有详细的备注,比如这次,他就在备注栏十分贴心的向蒋公明确指出,这八年里,每年都会有60万到188万的壮丁,被“其他消耗”掉。而对于这神秘无比的“其他消耗”,还特地注明——是指逃亡、病亡、编遣的消耗。

“其他消耗:包括逃亡、病故、编遣等数目在内”

编遣好理解,也就是整编、遣散。国府处于战时状态,显然不可能每年几万、几十万的遣散部队,不仅违背常识,抗战期间也没有国府大规模裁军的记录;既然被抓了壮丁,逃跑自然是难上加难,壮丁被抓后,立刻失去了自由,不得与外界接触,白天大小便由持枪士兵跟随,晚上紧闭门窗,随身带的现金和便服,也被长官们收存、变卖、侵吞,行军时还要用绳索套在手脚上,互相串联,押送人员持枪监视,想跑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这一千多万去向不明的壮丁就只剩下一个解释,“病亡”了。

而且,这还是国府高层直接掌握的数字,不少国军部队为了补充人力,在驻地见人就抓;地方实力派的征兵数字也不会及时报告,因此,实际数字只会更大。按何应钦1946年的最终统计,征集壮丁的“损失”,高达14,050,521人。

同样,这个数字也被国府的“中研院-社会研究部”所接受,作为官方记录收入了《抗战损失总表》的“人口伤亡”科目中。讽刺的是,同一个科目下,中国平民被害的人数,国府统计为7,559,096人,两相比较,实在讽刺到了极点。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壮丁天量的死亡呢?

1940年,民国著名法学专家何基鸿教授参加了国府的“风纪巡查团”,对第一、第五战区所属的河南各县进行了一次调查,揭露了壮丁征集过程中雁过扒皮、雁过留骨的真相。按国府1940年的规定,征集一个壮丁,由军政部拨给2元钱的征集费,供应壮丁沿路的伙食。虽然少得可怜,但按当时的物价,勉强不饿死还是可以做到的。不过落到了长官们和乡贤老爷们手里,可就不会那么简单了——师管区、团管区一般先截留1元4毛,只给县太爷发6毛;即便县太爷一分钱不扣,乡贤们也要上下其手,比如各乡的联保长一般扣1毛5、保长一般扣1毛;大佬吃肉、小虾米也得喝口汤,到了甲长手里,还得扣5分钱,美其名曰“办公费”,如此这般下来,伙食费就从两元变成了3毛,又要买主食、又要买燃料,所以壮丁们每天只能得到和水差不多稀的两顿红薯小米粥。

何基鸿也是某位名人的长兄,大家可以试着猜猜是谁

另外,壮丁们的棉衣制作,也是发财的好路数,你扣几尺布、我扯几斤棉,最后发下来的棉衣全部又短又薄。押送军官们还要利用这些壮丁运输私货。比如叙泸师管区两个补充团团长,就利用到云南交兵的机会,走私两万斤川盐,全部让壮丁肩挑背驮。更可怕的是还有不少长官似乎杀人成瘾,1941年,蒋公的侍卫队长邱开基到四川剑阁,任“剑平师管区”司令,1946年,剑阁县民众就集体上书,状告他任内残杀壮丁高达4000人,堪称杀人魔王。

在10月深秋的寒风中长途跋涉,负担太重,过分疲劳,长官虐待,又吃不饱,穿不暖,饥饿、寒冷交替攻击,导致每一支壮丁队都沿途留下大量病、饿、冻死的遗体无人掩埋——暴尸荒野,葬身豺狼之腹,就是80%国统区壮丁的人生终点。

活着到了国军部队,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即便是重庆、成都这些大后方,国军的营养状况也极其糟糕,仅蒋公自己发现的案例就多得很。一会儿“重庆附近部队士兵,闻伙食尚不能食饱,其实情,希详报”、一会儿“各地补充团士兵伙食不足,每日仅吃一粥一饭,成都附近便即如此,应速查报,设法补救”;连黄河北岸这种一线对敌部队,士兵也是大批营养不良,到1940年,连军校学生也吃不饱了,气得蒋公狂发手令,到处大骂。

长时间饥饿、营养不良,又处于集体生活状态,结果就是肠胃疾病大爆发。1943年,衡阳前线第56医院中,收治作战负伤官兵仅29人,而患病住院官兵却高达495人,绝大部分为肠胃病,而且死亡率极高,医院明确表示,发病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营养不良。

从全国来看,1937年到1938年,国军分别有25,178人和136,618人生病住院,还算正常。但1939年情况急剧恶化,256,607人因病入院,远远超过战斗负伤的16.6万人;1940年,病员进一步上升到323,550人,是作战负伤人数的2.5倍,全军445万人中,7.2%都是重病号。

抗战期间军医院收治人数,这还是有幸撑到医院的人

后续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每年也有10万到25万人因重病入院。根据何应钦统计,抗战期间国军因病损失的总人数为61.4万人,比国府陆军1942年到1945年3年的作战伤亡的总和还要高10%以上。

近几年,老是有人不喜欢“国军爱国基层官兵”这个定义,而且特别不喜欢“基层”两个字,团座一说基层官兵吧,他们就要拿国军阵亡的将军数量来反驳,还特别爱举中央军的例子。实际上,这是对“基层”二字有误解——国军400多万人死、伤、病,相当于500多个师被毁,但掌握实权的高级军官的伤亡、特别是中央军实权主官的伤亡,却少得可怜。抗战胜利后,根据国府自己的统计,从1937年7月到1945年8月,国军师长以上主官的阵亡人数仅为34人。

像谢晋元、罗策群、司徒非将军等,牺牲时都是基层的团、旅级军官,或者副师长、参谋长等非实权职务,姚子青将军甚至是一位基层营长,他和谢晋元将军的将衔都是牺牲后追赠的。而且,牺牲的师长以上主官中,冯玉祥西北军6人、蒋公嫡系4(5)人,云南讲武堂系统4人、川系4人、晋绥军2(3)人、杨虎城将军旧部2人、东北军2人——这里插一句,东北军67军军长吴克仁将军也牺牲在淞沪会战中,但没有被国府统计进名单。另外有桂系2人、绿林1(2)人、原十九路军1人,原浙军1人。因此,中央军作为当时最大的军事集团,师长以上主官殉国人数仅占14%,而且阵亡的唯一一个军长:李守维,还是因为和新四军搞摩擦,在黄桥战役中淹死的,和对日作战无关,只能说加了“蒋公神选”的BUFF,幸运值杠杠的。

只可惜,蒋公神选只对长官们有,无法普照基层士兵和壮丁。从1941年开始,正面战场每年作战的伤亡,就没有超过21万人,甚至丢失了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的豫湘桂大溃败发生后,1944年国军的总伤亡也只有20.5万,相反,平均每年有130万壮丁、新兵,在征集训练过程中被饿死、冻死、逃亡或死于逃亡

上排:战场伤亡数字;下排:“其他消耗”,对比之下触目惊心

由于对人力资源如此严重的浪费,再加上地盘越来越小,国统区很早就出现了青壮年人力衰竭的迹象:1942年国军总员额还有511万人,1943年降低为473万人,1944年进一步降低为426万人,1945年新征壮丁还没补入前,又消耗了100万人,跌到了320万人。对此,蒋公只能饮鸩止渴,取消后方的公职、教职人员的缓征权,人人都要当壮丁,可这一波壮丁填完了,又该怎么办呢?如果战争继续拖延到1946、1947年,国统区是否会因为人力彻底枯竭,而遭遇一次巨大的崩盘呢?

国府是幸运的,历史没有继续试探它的承受极限,胜利及时到来了。直到今天,也让它能用这场胜利,来掩盖黑暗的过往。

我们也是幸运的,仅仅三年,人民军队就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抓壮丁”这段残酷的历史,也最终止步一部讽刺喜剧中。但 有些人似乎永不满足,不停的以什么“客观”、“历史真相”为名,试图颠倒那段历史的真相。

对此,我要奉劝一句,蒋军长官们的子孙后代,之所以大多能成为成功的商人、影视的红星、著名的作家,正是因为人家的父辈祖辈,抓了十几年的壮丁、克扣了十几年的军粮,完成了原始积累,祖孙三代当了几十年的弄潮儿,实在用不着别人操心。相反,为了他们的原始积累而枉死的近千万壮丁,却和你我一样,都是贫苦人家的子弟,相比之下,谁更需要客观?谁更需要历史的真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国统区   管区   数字   壮丁   作战   国军   长官   伤亡   基层   人数   中国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