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痴呆老人嘟囔奇怪数字,儿女听后求助政府:查查27、81、241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小付有话说

编辑丨小付有话说

“27、81、241”

安徽省蚌埠市一户普通家庭里,一位老人因为年纪大了,患上了小脑萎缩,甚至连儿女都不认识,但是嘴里却经常嘟囔着一串数字。

儿女以为是他胡乱说的,没想到凑近听后发现,每一次老父亲说出来的数字都一字不差。

儿女们很是好奇,父亲嘴里的这串数字到底有什么含义,直到2018年,政府采集退役军人信息,这串神秘数字谜团才终于解开。

那么被老人惦念了一辈子的数字究竟是什么意思?老人又是什么身份呢?

一个贫苦家庭孩子的奋斗史

政府工作人员看到老人的状态,顿时感到有些无奈,他们走近老人,试图与其交流,然而老人似乎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仍旧在口中重复着那几个数字。

工作人员得知了老人的名字宋良友,但其嘴里的“27、81、241……”几组数字,工作人员也不知道什么意思,老人的女儿还是坚持让工作人员回去查一下。

处理完其他退伍军人的信息采集后,工作人员回到办公室,便开始查询老人的个人档案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料。

经过一番搜索,他们找到了一个曾经与老人有过接触的医生所记录的信息,里面描述了老人的情况,其中也提到了类似的这几个数字。之后工作人员又翻了附近的档案,随着调查的深入,老人宋良友口中的数字终于被知晓了。

1928年,宋良友出生在一个安徽怀化的贫农家庭。由于家境贫寒,这个家庭已经难以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孩子们每天只能勉强靠着的素食和水来度过。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宋良友只能辍学去做苦力,赚一些钱来养家糊口。可是,就在他努力工作的时候,突然间传来了日本入侵的消息。这场入侵彻底打乱了当地的秩序,破坏了整个地区的稳定。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宋良友所在的地区遭受了无数的战乱和抗日斗争,虽然宋良友只是一个年纪较小的孩子,但是他也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这场战争对于社会的影响。

他时常在心里祈祷着,希望这场战争能够早日结束,让大家都能够回到平静和安宁的生活中。

决胜抗美,英勇善战——宋良友的抗美援朝

而之后日本侵略者又闯入了他们的地区,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宋良友只能跟随村民躲进深山中避难。

受到日军的烧杀抢掠,宋良友的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而这份期盼也在八路军到来时得到了解脱,解放军到来他们才得以回到原来的村子。

而后宋良友又打算加入八路军的队伍里,八路军身上的勇气、智慧和担当深深的吸引着他,但当递过申请表却遭到了部队的拒绝,原因八路军认为他年纪还太小。

但他并没有放弃,相反,他更加努力地锻炼自己,期待那个机会的到来。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进程不断加快,这时也是扩军的重要时期,宋良友才终于找到了机会,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士兵,加入了27军81师241团,在241团,宋良友先后担任了通讯兵和技术兵等职务,并参加了数次战斗和行动。

加入军队之初,宋良友感到有些不适应,他并没有接受过过硬的军事训练,也缺乏军人的经验,因而在这过程中吃了许多的苦,但是他都凭借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役,宋良友和他所在的27军81师241团,则在反霸权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跟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军团奔赴朝鲜。

鸭绿江畔的天气已经十分寒冷,大雪纷飞,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建军以来最严苛的战争环境之一。

由于这是第一批入朝的部队,物资准备不充足,加之没有多少经验,他们的生活和战斗都异常艰辛。宋良友所穿的棉衣只是南方的薄衣,根本不能抵御北风的寒冷,他每天都被冷风吹得浑身发抖。

之后宋良友和他的战友们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即在长津湖地区执行埋伏任务,等待对美军进行致命性打击的机会。

由于他们必须隐藏身份,更不能使用火炉来取暖或者煮食物。只能使用身上的地干粮来维持生命,而这些干粮已经不足够所有人消耗六天了,但他们必须坚持下去,直到任务完成。

然而,美军也并不是等闲之辈,他们很快发现自己被埋伏了。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美军开始对志愿军展开了狂轰滥炸,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以为志愿军早就被摧毁了,然而这时一个身影从烟雾中走出来,他抱着冲锋枪向着敌人发起了攻击。

这个身影就是宋良友。当时他的手还是麻木的状态,但他依然坚定地站在战场上,不断射击着敌人。

宋良友的勇气和毅力鼓舞了其他志愿军士兵们,他们也加入了战斗。利用地形的优势进行掩护,使敌军无法找到他们的位置,同时也为自己提供了足够的掩护。经过激烈的战斗,志愿军士兵最终击退了美军。

1953年,抗美援朝取得了胜利,宋良友终于回到了家乡,两年后正式退役,而到来1958年,淮北烈山矿发布需要大量的人手支援的通知,这一消息传开后,宋良友再一次加入到淮北矿场的施工当中。

老人嘴中突现的数字意义重大

在矿场里,宋良友表现出了非凡的耐心和毅力,他不断地指导其他工人们矿工技能的掌握。在工作之外,他还花时间与工友们交流和聊天,和大家打成了一片,之后也在淮北地区结婚生子,有了女儿的加持,身为父亲的宋良友更加努力的工作。

在1961年4月的某一天,宋良友闻到瓦斯泄露的气味。“瓦斯”是矿井里常见的有毒气体,如果瓦斯泄露的量达到一定的标准,就有爆炸的危险。宋良友知道,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工友们不仅无法正常地采矿,还会造成生命的丧失。

面对这种情况,宋良友知道他们不能一直待在这里,煤气泄漏的危险依然存在,而摇摇欲坠的煤岩更是让人不安。他让其他工友们站在撑木上方,防止碎石掉下来。他自己则走到梁上,细心地检查着每一个角落。

最后,他发现了一个伸手可及的铁棒,于是他用力左右晃动,试图扩大那个洞口。经过一番努力,宋良友终于把那个洞口扩大了。

他发现,瓦斯已经从洞口里逸出,这个危险终于被化解了。随着煤气逸出的速度越来越慢,宋良友和其他工友们终于可以安全地离开了这个危险的地方。

这次事件让宋良友成为了班长,并得到了许多荣誉称号。他在煤矿里工作了将近三十年,而他的班都没有出现过任何伤亡事故。

他的同事们都非常尊重他,称他为“平民英雄”。1984年,父亲退休之后,年龄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照顾他,宋良友的六个儿女共同照料他。渐渐地,父亲的记忆力开始衰退,他听不清声音,慢慢地也不认识他们。

尽管如此,但父亲宋良友还总是反复述说着“27、81、241……”这几组数字,他们无论怎样劝说和问询,这串数字依然是父亲唯一能够说出口的话语。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子女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来解开这个谜团,他们翻阅了父亲的日记和旧物,甚至一度请来了专业的心理医生来给父亲进行诊断。

但是,最终都没有破解这个谜团。事情也就此被她们遗忘了,直到这一天,政府的工作人员来录取信息,这串数字的含义才被解开。

原第27军81师241团的军人宋良友,参加过抗美援朝,在此过程中荣获英勇的表现。

之后现任部队第27军81师241团的人,亲自来到老人的家里进行慰问,宋良友清晰地看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所戴的勋章和挂在脖子上的独特徽章,他的眼中闪过了一丝亮光。

他知道,这些年轻人都是自己曾经所属部队的后代。宋良友缓缓地站起身来,他深深地看了看这些年轻的面孔,似乎小脑萎缩的疾病不存在了,他告诉他们,他曾经是一名军人,被派往朝鲜战场,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

他讲述了那些年代的种种,那些时刻的挑战和危险,还有同伴之间的那份无私的照顾和照顾。这些年轻军人都静静地听着,他们知道自己的父辈们曾经都经历了什么。

他们赞扬着宋良友的勇气和坚韧不拔,同时也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结语

宋良友的质朴、勇敢、细心和可靠的品质始终留存在人们的心中。虽然父亲的身体和记忆力都在老化,但是他所创造的那段历史和那份勇气始终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尽管面对着极端环境和强大的敌人,南方士兵宋良友和他的战友们都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宋良友和他所在的27军81师241团,在朝鲜战争中经历了无数艰苦困难,但他们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英勇顽强地战斗,为了祖国的和平与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子女们也感受到他那份深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他们也意识到,作为中国的新一代,他们有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仅要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更要继承并发扬那份军人们的拼搏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淮北   老人   数字   志愿军   工友   安徽   谜团   瓦斯   洞口   痴呆   美军   军人   儿女   部队   工作人员   奇怪   父亲   危险   地区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