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岳飞和文天祥都被称为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被移出了教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依然在各种版本的初中教材中。

我们不需要在《满江红》是不是伪作这一个点上去争论是非,毫无疑问的是文天祥作为民族英雄的认可度要比岳飞高。

没有能力北伐坚持北伐的岳飞和没有能力抵抗侵略还坚持抵抗侵略的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致的,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岳飞的行为还有“祸国”的成分。

岳飞应该称为民族英雄,文天祥则应该归为爱国英雄。

01

北宋一直抗辽,但是北宋是被金灭的;南宋一直抗金,但是南宋是被元灭的。

澶渊之盟奠定了北宋一百多年的太平盛世;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延续了南宋一百多年的国祚。

总体上说,宋朝虽然两次被外族灭国,但是整体上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没有出现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现象,兵变、民变次数和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国土面积不到300万平方公里,人口最高达到1.26亿(11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960万平方公里的时候,人口也才达到1.1亿(1626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站在上帝的视角来看不仅很难定义宋朝皇帝的昏明,也很难定义宋朝将相的忠奸。

就连在民间早已臭名昭著的秦桧也有人给予高度的评价,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张岱、赵翼都给予正面的评价。

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张岱)

张岱的意思是如果南宋进行军事冒险,早就亡国了。

书生徒讲文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宋之南渡,秦桧主和议,以成偏安之局,当时议者无不以反颜事仇为桧罪,而后之力主恢复者,张德远一出而辄败,韩侂胄再出而又败,卒之仍以和议保疆。(赵翼)

赵翼的意思是部分知识分子总是站在道德的高地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根本不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好像主战是道德的,主和就是投降派,是不道德的。

南宋偏安一隅,屈己议和,是秦桧“南自南,北自北”的战略导致的,但是,后来两次北伐失败就证明了“和议保疆”政策是正确的

议和派不能当作投降派来看待,主战派也不能当成爱国者来看待。

南宋灭亡的责任也都推给了贾似道,实际上就是文天祥掌权,也很难抵御蒙古的铁骑。

宋亡后,元世祖曾问宋降将:“尔等何降之易耶?”答云:“宋有强臣贾似道擅国柄,每优礼文士,而独轻武官。臣等积久不平,心离体解,所以望风送款也!”元世祖说:“正如所言,则似道轻汝也固宜!”

宋朝灭亡后,忽必烈问宋朝的降将:“你们为啥很快就放下武器投降了呢?”这些降将说:“贾似道当政,对于知识分子待遇优厚,根本不把我们这些武职人员放到眼里,我们一直觉得心理上不平衡,早已和宋朝离心离德,所以就望风投降你们。”

忽必烈说:“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贾似道对待你们的态度是应该的。”


02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权。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定都开平府(上都)。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1279年灭宋的元镇国大将军张弘范和他的父亲张柔是河北的金国汉人,从未接受忠于宋朝的教育,一路击败南宋优势兵力,崖山海战灭宋后张弘范在崖山写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字。

彻底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元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03

1256年,二十一岁的文天祥中进士第一,成为状元。一度掌理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为直言斥责宦官董宋臣,讥讽权相贾似道而遭到贬斥。

1274年,将近40岁的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

1275年,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文天祥安排衡阳知府陈继周率领衡阳郡里的志士,同时联络溪峒、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的士兵,聚集兵众万人。

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入卫京师。

他的朋友制止他说:“现在元军分三路南下进攻,攻破京城市郊,进迫内地,你以乌合之众万余人赴京入卫,这与驱赶群羊同猛虎相斗没有什么差别。”

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这么回事。但是,国家抚养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卫京师,我为此感到深深地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

当同样受到权臣贾似道不公正待遇的武将们望风而降的时候,文天祥抱定以身殉国的决心,并以此唤醒忠义之士共御外敌。

我们不能以“识事务者为俊杰”这样的观点来指责文天祥的行为是“愚忠”。毕竟国难当头,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头,任何卖国求荣、苟且偷生的行为都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从1175年10月到1178年12月,三年多的时间里,文天祥带领部下转战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历经磨难,最后在潮阳被俘。

元镇国大将军张弘范要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

因多次强迫索要书信,于是,写了《过零丁洋》诗给他们。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当张弘范读到最后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就知道文天祥的确是国家难得的仁义之士。

厓山战败后,张弘范对文天祥说:“你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

文天祥说:“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

张弘范感其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在多次劝降无效后,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准备释放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被释放,最后被处死,时年47岁。


04

文天祥被害以前,写下《正气歌》

正气歌

[ 宋 ] 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关于文天祥的历史评价大家基本都达成了共识,“若文天祥,忠诚之心不徒出于一时之激,久而弥励,浩然之气,与日月争光。该志士仁人欲伸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乾隆)

浩然之气,与日月同辉。

我们不必说“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单单就人生的意义文天祥的《正气歌》、《过零丁洋》足以让消极避世的犬儒主义者汗颜。

《新唐书 徐有功传》记载:武则天起用徐有功任左肃政台侍御史,他谢绝说:“我听说麋鹿在山林中奔跑但命运却操纵在厨师手里,客观存在本来就是这样。陛下给我的职责是当执法官员,我坚持正义执行法律,一定会因此获罪被杀。”

徐有功是武则天重用酷吏的时候,唯一不畏权贵,维护法律尊严的人。在他面临武则天死亡威胁的时候说:“难道这世上只有我一个人会死吗?我为维护国家的法律、公正地为法律说话,权不能大于法呀!我为执法、护法而死,死何足惜!”

当教员读到《新唐书 徐有功传》的时候,做了批注:“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此言不当。岳飞、文天祥、曾静、戴名世、瞿秋白、方志敏、邓演达、杨虎城、闻一多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教员的批注涉及到三个问题:

第一,“命系庖厨,何足惜哉,此言不当”。教员说的意思是徐有功拒绝武则天的任命给出的理由不恰当,明知道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为什么担忧个人的生死安危呢?

第二,但是,徐有功本来就是置生死于度外的人。徐有功回答为什么别人总想加害他,而总是害不死他时说:“尔所言者私忿,我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意思是说:你们所说的是私人恩怨,我所守护的是公共的法律,不允许以私人恩怨损害公共的法律。这反映了徐有功“公法必将战胜私欲、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信念。

第三、总体来说,教员引用岳飞、文天祥及近现代“舍身取义”的典型事例,对于“以身殉志”给予肯定,这和徐有功、文天祥在大是大非上面临生死取舍的时候的态度是一致的。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没有与日月同辉的浩然之气,哪能成为中国的脊梁?

这也许是文天祥作为民族英雄的认可度要比岳飞高的原因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人生自古谁无死   汗青   满江红   史记   浩然之气   正气歌   民族英雄   教员   宋朝   南宋   法律   文天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