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7年,一家六口进京赶考,竟然全中进士,朝野为之哗然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1057年这天,是皇榜揭晓的日子。北宋京都汴梁城中,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苏兄,祝贺祝贺,恭祝你们兄弟二人同时高中”。一人抱拳对一青年才俊说道。

“同贺同贺,你们曾家才厉害,一家六口竟然全部及第,实在是可喜可贺”。另一人抱拳回礼说道。

(揭榜了)

原来是曾巩看完榜后,遇到了看榜回来的苏轼。二人说完,哈哈大笑,笑声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和喜悦。

他们参加的1057年的科考,被人们津津乐道。因为苏轼苏辙二兄弟同时高中,被传为佳话,曾巩及三个弟弟二个妹夫同时考中进士,亘古未闻,朝野也一片哗然。

曾巩及曾家出尽了风头。要知道,科考是全国的选拔赛,有人一生努力,也考不上进士。曾巩及曾家集体出圈,有什么秘密吗?

一、聪颖努力,科考一波三折

(朝堂上的曾巩)

生于1019年的曾巩,家在江西南丰,是一户官宦之家,书香门第。

曾巩天资聪颖,儿童时代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四书五经烂熟于心。诸子经史,了然于胸。12岁时,不仅能随口吟诗作对,还深谙作文之道。

他的父亲为了检验他的学习情况,就给他出了一个题目--《六论》,没想到他一挥而就,文章写得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而且观点独到,颇有见地,被当地人誉为“神童”。

(墨池)

他14岁时,父亲到如皋当县令就把他带到如皋,着意培养。

因为当时,如皋名士如云,学习氛围浓厚。父亲希望他耳濡目染,刻苦学习,以便将来考取功名,建功立业。

曾父把他安排在环境幽静的中禅寺东厢房,希望他不被世俗打扰,静心读书。曾巩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每天发奋努力,用心苦读,读书习文。

晚上学习结束后,他就到住所旁边的小池边,洗涤毛笔砚台,久而久之,一池清水竟然变成了一池墨水,被人传为佳话。他刻苦学习的故事,也流传到现在,激励了无数学子。

(影视剧中上京赶考的秀才)

努力而又聪明的曾巩,早已考中秀才,18岁时,决定和哥哥一起进京赶考。本来信心满满,把握十足,预想会一举高中,没想到却名落孙山。

家乡人听到这个消息,大出意料,但他们还是接纳了他们。但也有人幸灾乐祸,写诗讽刺二人,说二人此举,犹如梁间燕子,双去双回一场空。

他的哥哥不堪羞辱,悲愤交加,不久离世。

曾巩没有像哥哥一样,不堪一击,而是总结教训,继续努力,以期来年再考。

经过几年的努力,23岁的曾巩再次报名参加考试,又出人意料地落榜了。

(古时的考场)

等到第三次参加科考时,也就是1057年,他已经38岁了。15年的时光过去了,他的家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故,他能考上吗?他自己也对自己质疑了。

但无论如何,也要再试一次,否则他不甘心。这次他是孤注一掷了,带上了他的三个弟弟和二个妹夫,一起冲刺,结果,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他考中进士,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还遇到了高人指点。

(欧阳修 剧照)

二、遇到恩师,一举及第

曾巩遇到的高人,就是欧阳修。

欧阳修不仅才华横溢,位列“唐宋八大家”宋之首,而对后来的青年才俊,多有提携奖掖。苏轼王安石,都受到过他的举荐和提携。“出人头地”这个成语的背后故事,说的就是他与苏轼的故事。

能遇到欧阳修,是他们的运气,曾巩也不例外。

(朝堂上的欧阳修)

20岁,是他人生转折的一年。这一年,随父亲进京,还进入到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学习。

他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起来,在这里,他认识了范仲淹、王安石等人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还在他们的帮助下,结识了欧阳修。

欧阳修在曾巩的心中,那是神一样的存在。认识他,对曾巩来说,可谓高山仰止,三生有幸。

在朋友和父亲的建议下,曾巩决定自荐,以自身的才华,吸引欧阳修的目光

他写了《上欧阳学士第一书》,表达了自己对他的崇拜和敬仰,阐明了自己求学的目的和立场,以及想拜他为师的愿望。

果不其然,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被他的真情和才华所打动,欣然接受,收其为徒,还把他比喻为群鸟之中卓然而立的鄂鸟。曾巩如愿以偿地拜在欧阳修门下。

(苏轼画像)

在欧阳修的指导下,曾巩进步很快,他知道了自己屡试不中的原因,他不擅长歌赋,喜欢古文、策论,文风也洒脱不羁。

第一次落第后,他很苦恼,不知是该附庸风雅,还是该坚持本心?他把自己的疑惑告诉了恩师欧阳修,欧阳修劝他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以后,曾巩不断努力,写作水平,一日千里。

(欧阳修 剧照)

第二次参加科考,他成熟了不少,没有了第一次的狂傲不羁,踌躅满志,而是心平气和,对于结果,也看淡了不少。

结果还是没中,他倒能淡然处之,而他的恩师欧阳修,则痛心疾首,如不改革科举文风,不知要埋没多少天下奇才。

他暗下决心,如果有一天,他当主考官,一定要倡导朴实无华、言之有物的文风,改掉华丽辞藻、虚夸无物的旖旎之风。

(影视剧中青年欧阳修)

他怕曾巩受不了这个打击,一蹶不振,就不断地给他写信,劝他继续努力,等待时机。

看到老师没有对自己失去信心,没有放弃自己,曾巩感动不已,后来父亲去世,一家的生活重担落在他的肩上,生活的重压下,他也没有放弃自己,他记住了老师的话,来日方长,等待时机。

1057年,欧阳修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主考官,曾巩心想事成地高中,和他同时高中的还有受他影响的3个弟弟和二个妹夫,曾家这次圆满了。

曾巩的成功,除了自己努力,恩师提携,还有背后的女人。

三、贤妻良母,夫妻情深

曾巩第二次落榜后不久,父亲就去世了。本来是家里老二的曾巩,又因为哥哥离世,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草书--曾巩的墨池记)

父亲去世时,还有四个未成年的弟弟和九个妹妹需要照顾,再加没有了父亲的俸禄,家里的生计一时也成了问题,他需要首先解决家里的生活问题。

吃饭问题,已让他一个书生焦头烂额,他还要兼顾学业,肩负起振兴家族的使命,没有心思和精力考虑个人问题。再说也没有人愿意把姑娘嫁给他,让姑娘跟着他受罪。没有好处,媒人也不愿登他家门了。

一晃好几年过去了,转眼之间,他35岁了。这时一个叫晁文柔的姑娘,不嫌弃他家穷,愿意嫁给他做老婆。这样他和18岁的她终于结了婚,曾巩总算有了一个家。

(宋朝的大家闺秀)

晁文柔出身名门,是一个大家闺秀,她的父亲也在朝中为官,她也略通文墨,很仰慕曾巩的才华,甘愿和他一起,东山再起。

婚后的她,并没有千金小姐的娇贵,而是主动进入厨房,洗手做羹汤,操持家务,照顾婆婆和年幼的弟弟妹妹,让曾巩一心一意读书。

曾巩经常能看到她洗一会儿衣服,就要站起来捶捶自己的腰,然后再坐下来接着洗。即使在江南,冬天洗一大盆衣服,手指也冻得像一根根红萝卜。即使如此,她也毫无怨言。

妻子和亲戚邻里的关系也很好,完全没有高人一等、格格不入,让曾巩长出了一口气。邻居们都夸她能干聪明,说曾巩真有福气,找了这么好一个贤内助。曾巩心里也美滋滋的。

(晁文柔)

这时的曾巩,心无旁骛,发奋苦读,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读书,晚上学习到深夜才上床睡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之间,距离第二次科考已经过去了15年。15年弹指一挥间,他也由一个意气风发的书生,变成了一个内敛沉稳的大叔。

他不仅自己学习,还把自己的几个弟弟和亲戚好友,集积起来,给他们讲课,辅导他们学习,让他们也学有所成,实现人生理想。

曾巩高中以后,感念妻子的付出,立即把妻子接到身边,想让她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天不遂人愿,常年累月的超额劳动,拖垮了妻子的身体,没有几天妻子就撒手人寰。

(王安石对曾巩的评价)

曾巩非常伤心,想到她8年任劳任怨,没有享一天福,在最美的年华里离开人世,百感交集,终于在一个秋天的月圆之夜,把自己对她的思念和感恩,写在了《秋夜》里。

十年磨一剑,功夫不负有心人,1057年的科考,可谓千古第一科考,曾家六人参加考试,全部高中,不仅世人震惊,朝廷也吃惊不小。

这届科考,因曾氏而载入史册。曾氏兄弟,也因这次科考,建功立业,名垂千古。

参考资料

夏汉宁. 曾巩[M]. 中华书局, 199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如皋   妹夫   科考   朝野   文风   进士   恩师   弟弟   妻子   父亲   努力   高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