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同时收录的“阎”与“闫”,有何等的历史纠葛?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250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8分钟)

今天咱们聊点儿姓氏文化方面的故事

有道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是古代行侠仗义之客行走江湖之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是,有时候,这二者情况皆存在。更名者,大多是工作需要,亦或是遭到通缉被迫需要保护自己;而改姓者,往往有深厚的历史原因。

上一辑,我们讲述了《百家姓》中为何没有收录人口几百万之巨的肖姓,结合史实,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现在社会中的“肖”姓,其绝大部分皆来自于“二简字”推广后“萧”字简化从而形成的不可抗拒的更迭。今日,我们继续讲述两个有着类似情况的姓氏,稍安勿躁,请容我慢慢道来。

引入主段落之前,问各位看客一个问题:朋友您是否姓“阎”或者姓“闫”呢?亦或是您身边有“阎”姓或“闫”姓的友人吗?这两个姓氏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牵扯与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简述“阎”与“闫”的历史纠葛。

历史悠久的“阎”氏

在讲述“阎”姓与“闫”姓的关系之前,先讲述一个背景,再提出一个问题。

首先,背景是:

宋代的原版《百家姓》,是以“赵钱孙李”开始,以“司徒司空”结束,然而我们如今读到的《百家姓》却是“第五言福”结束,在“司徒司空”后,多了自“亓官司寇”至“第五言福”的内容;

其次,问题是:

将《百家姓》自“亓官司寇”至“第五言福”这部分内容是什么时候加续上的呢?

关于上面“其次”里的问题,省愚首先向大家致歉。之前鄙人在收集史料时曾出现一个错误,误认为自“亓官司寇”至“第五言福”这部分是明朝时候续上的。此次收集整理“阎”姓与“闫”姓之间关系的时候,似乎找到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先给出答案,后面再做解释。从“亓官司寇”到“第五言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续编上的。

“阎”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宋代收录《百家姓》之时,“阎”姓被排在了第327位,其前后分别为“温别庄晏,柴瞿阎充”。

2006年时期官方数据显示,“阎”姓人口数量并不少,当时人口数量排在中国大陆第75位。关于“阎”姓的由来,主要有以下三处:

1. 周朝武王发封吴太伯之曾孙仲羿在阎乡,其后代便以“阎”为氏;

2. 传说周朝昭王瑕的小儿子生下来手中有胎记类“阎”字,此子成人,被祖父康王钊封在“阎城”,其后代便以“阎”为氏;(他这祖父康王可不简单,“成康之治”听说过吗?)

3. 晋成公黑臀之子懿,被封在阎邑,其后代便以“阎”为氏。

纵观以上三个“阎”氏的来源,皆是周朝时期的往事,另一角度亦可看出,“阎”氏作为“姬”姓的一个分支,由来已久。

在此之后的两汉起,至唐宋最后到清朝。“阎”氏一族也出过不少呼风唤雨的人物,例如汉安帝时期的国舅爷阎显,称霸朝廷一时,无人匹敌;又有东汉末年的阎圃;唐朝画家阎立本等。自唐朝开始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山西地区,一直有阎氏的名人出现,或许最出名的也就是妇孺皆知的山西军阀阎锡山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有着悠久历史的“阎”氏来源甚广,也颇有一番厚重的历史,那么与之并存的“闫”氏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很遗憾,这个“闫”氏或许来得很突然。

在我国古代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其书收藏了多达9353字,可惜的是,此书中“有阎却无闫”。而“闫”字实实在在地仅是“阎”字的草书俗写。草书兴起于汉朝初期,也就是在此时,“闫”的写法逐渐形成,但并未形成单独的字,在当时学者以及历史感官综合考虑,“闫”字至少在当时并不不被认为是一个字,是为“阎”字的通俗化写法,仅此而已。

草书俗写得到的“闫”氏

也正因如此,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时常有阎氏人士,把自己的姓氏写为“闫”,例如上一段尾部提及的阎锡山,曾经就将自己的名字误写为“闫锡山”。就在这“阎”字被草书俗写的方式写成“闫”字之后,“阎”氏与“闫”氏也就莫名共存起来。然而,如若此时有人出来为此事件拍板定夺,其实这个现象完全可以避免。那么人们等来了什么呢?下一段细讲。

上一辑讲述“肖”姓之时,多次提及二简字。而此处的“闫”字被所谓正名,也正是在二简字全国推广之时。

二简字中规定,“闫”字是“阎”字的简化体,由此,许多“阎”氏家族或者平时写自己姓氏可“阎”亦可“闫”的一部分人,被确定都改姓“闫”。1986年,二简字在争议声中被确认取消,可惜已经有很多“阎”姓族人在登记身份证之时也确认写成“闫”。常言道,想改回去,这就不那么容易了。

一部分人确认改为“闫”的同时,还有一大部分“阎”姓族人,守护住了自己的宗族,在各项有可能会被迫改为“闫”氏的活动中,也同时守住了自己的“阎”氏。

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身份证登记随之而来的官方确认,“阎”氏便与“闫”氏彻底并存。

“阎闫”的并存,还不同于“萧肖”的并存。

在《百家姓》中,您只能找到“萧”却找不到“肖”;但是,您却可以在《百家姓》中同时找到“阎”与“闫”。

解释这个问题的同时,也能具体回答第一个段落结束时的从“亓官司寇”到“第五言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续编上的论调。

首先我们看看《百家姓》从“亓官司寇”到“第五言福”包含哪些内容。这里面包含了“亓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跋,夹谷,宰父,谷梁,晋,楚,闫,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佘,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

在这大量续编进入《百家姓》的姓氏,居然有如今十分常见的“涂”姓与“岳”姓,换言之,这两个姓氏在宋朝原版《百家姓》中居然是没有的。同样,“闫”也出现在了这个版本里。

之前,鄙人写有关于《百家姓》的文章中,就有不少老前辈在留言区或者私信告知省愚说自己小时候背的《百家姓》是“司徒司空,百家姓终”。所以,此情况也可成为这一部分内容是新中国成立才纳入《百家姓》中的一个侧面证据。

感谢前辈们的关注

换言之,由于当时编者考证不详,才把群众所写的阎姓俗字「闫」收编了进去,所以在新版《百家姓》,两姓并存。

一个或许有诸多历史机缘巧合铸就的“闫”氏,在其被官方认可之后,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百家姓   司徒   周朝   历史   草书   山西   纠葛   姓氏   官司   后代   司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