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古应国)历史名人前五位

第一名、张良

张良(?—前186年),字子房,一说颍川城父(今河南郏县)人,另一说沛郡(今安徽亳州)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刘邦身边,曾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

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之争,建立大汉王朝,被册封为留侯。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汉高后二年(前186年)去世,谥号文成。汉高祖刘邦曾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的“下邑画策”是完全可以同韩信当年的“汉中对”画等号的。可以说,汉帝国的建立,正是靠韩信当年的“汉中对”和张良后来的“下邑画策”支撑起来的。


第二名、刘累

刘累(公元前1898年—公元前1788年),(今河南鲁山)人,是远古部落联盟陶唐氏首领尧的后裔,是被史学界所认同,被省内外刘姓所信奉的刘姓始祖。据《左传》、《史记》记载,刘累生活在夏代孔甲年间,因出生时手上显现“刘累”纹样,家人以为吉祥,遂以刘累为名。他是夏朝重臣,帝尧的后裔。

传说夏孔甲时,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能养,又未得豢龙氏,而刘累学驯龙之术于豢龙氏,于是为孔甲豢养二龙。孔甲嘉奖他,赐姓“御龙氏”,封于豕韦。母龙死,刘累将肉献与孔甲吃,孔甲吃了还想要,让刘累再献。刘累怕死龙事发,孔甲问其责,便于约公元前1873年,刘累便迁徙到尧山东麓,(今河南省鲁山县)隐居,隐匿了原来的名字,改称“丘”,人称“丘公”。孔甲知道后,不再追责,丘公改为刘累,刘累族人遂改姓刘氏,中华刘姓遂刘累繁衍生息。《左传》和《史记》《路史》中,都记载了夏朝养龙专家就累的故事。


第三名、冯异

冯异(?-34年),字公孙,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著名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功臣”之一,为颍川冯氏先祖。谥曰节侯。 冯异精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协助刘秀创建东汉政权,随刘秀安定河北,为刘秀偏将军,封应侯,后又封为孟津将军。在多年的行军作战中,冯异为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冯异谦逊,从不夸己功,诸将并坐论功,他常避于大树下,被誉为“大树将军” 。主要战功是东汉开国时期,为汉朝平定关中和征战陇西 。


第四名、沈诸梁(叶公)

沈诸梁(约公元前544年—公元前468年)亦是叶公,楚国人,沈氏,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楚国令尹、司马。 因其被楚昭王封到古叶邑(今河南省平顶山市 叶县叶邑镇 )为尹,故史称叶公,“叶公好龙”的典故来源于此。

叶公好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楚国人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屋子内外都雕刻着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叶公的住所,龙头搭在窗台上探看,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被吓得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茫然无措。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


第五名、牛皋

牛皋(1087年—1147年),字伯远,汝州鲁山(今河南省鲁山县)人,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牛皋出身农民家庭,初为射士,精练武功,擅长骑射。南宋初年聚集人民抗金。绍兴三年(1133年),加入岳家军、长胜军;后隶归岳飞,为其推重,对金作战中屡立战功 。官至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宁国军承宣使、荆湖南路马步军副都总管,追赠安德军节度使。

平顶山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平顶山地区属于楚国领土,秦朝统一六国后,平顶山成为南阳郡的一部分。汉代时期,平顶山地区属于汝南郡,唐代时期,平顶山地区属于汝州府。明清时期,平顶山地区属于河南布政使司。现代的平顶山以煤炭闻名,是新中国自行勘探设计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有“鹰城”之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河南省   鲁山县   鲁山   楚国   平顶山市   平顶山   史记   汉中   刘邦   河南   东汉   历史名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