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士人弈棋与观棋的形式

弈棋可以分为很多种,有单人、双人以及四人联棋。单人的,或自覆棋图、按图下子,或解棋谜。双人则是游戏本来所设计的游戏方式,故最为常见。四人联棋则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一同对弈,因此被发明出来。

士人会有时候独自一人,闲来无事望着棋枰,也能独自弈棋。曹彦约(1157-1228)作诗〈连雨坐湖庄〉,说:"适意家常酒,忘怀独自棋。"

闲暇时,独自体会围棋的乐趣,时而饮酒,疲倦时睡上一觉,如此生活无任何忧愁,真乃闲居之乐也。当然弈棋,一般来说是要有两个人以上才可以进行,互相攻伐斗智,由此增进友谊。当然也有自己与自己对弈,如陆游《渭南集》曾记载:

郑侠(1041-1119)竟可以一心二用,以左右手交互对弈,嗜棋之心令人诧异。当然这是特别的情况,大部分都是按照棋谱上所编排棋局,因次序排列棋势,研究前人下棋的方法,以精进自己的对围棋的见识。亦即如田锡(940-1004)作诗〈夏日即事〉,说:"闲消白日覆棋图。"

宋代围棋子

另如宋徽宗(1082-1135),说:"忘忧清乐在枰棋,仙子精功岁未笄。"

其中的仙子尚未满十五岁,而棋艺应该算是不错的,徽宗笔下仙子及依照棋谱排列棋子,学习其中精奥之处,以便准备皇帝宣诏的时候,可以有应对棋战的实力。

另如刘克庄(1187-1269)有诗题〈棋〉,说:"十年学弈天机浅",刘克庄说他学习棋艺已十年,但是技术仍然不甚高超,而为了胜负心,不想让人称他为拙手,想要使自己的棋艺更为高明,就在夜晚独自一人点烛照明,按照棋谱上的定式排列,了解这些棋谱精义,以精进棋技。除此之外,还有按照图谱排列棋势图,解答棋势图的谜题,如宋太宗的御制棋势图,对面千里势、独飞天蛾势、海底取明珠势、妙算无穷人莫晓势等。

宋代定窑围棋子

另如刘攽(1023-1089)〈城濠泛舟同毕长官〉,说:"幽事围棋翻局势,清欢煮雪试茶芽。"或是陆游〈村居〉,说:"能酿人家分小榼,爱棋道士寄新图。"皆描写研究棋势图的乐趣。

我们可以说,按照棋势排列棋谱,用来了解前人对围棋的精义,是棋力进步的方法,否则便如魏野〈四十自咏〉所说:"闲心虽不动,记性觉潜衰。"

围棋除了单人的与双人的之外,还有四人的玩法,据《忘忧清乐集》:"成都府四仙子图、第一着中和、第二着侁、第三着珏、第四着仲甫。"此为四人联棋的棋图,为孙侁、王珏、刘仲甫、杨中和等四人。

宋代汉白玉围棋盘

而沈括则就四人联棋的玩法作出评论,据《梦溪笔谈》说:

这下棋顺序依次为:我方弱者,敌方强者,我方强者,敌方弱者。用意在于我方实力较弱者所下之棋,是要对方必然须要去应对的棋,使敌方强者必须去应对,让对方强者无暇下出妙着。使我方实力较强者有余暇可下出妙着,令对方弱者对应我方强者之棋,则能胜劵在握。

河北望都东汉墓出土十七道棋盘

与人对弈必有胜负,若不想分出胜负后抑郁寡欢或与人争吵,而是要超脱于胜负之外的方法,就是在一旁观看别人对弈,这既可享受游戏的攻伐征战,也无输棋后的郁闷,并且可以从中得到许多乐趣。宋代就有许多咏观棋的诗句,如赵崇森作〈隐逸〉,说:"静观棋得趣,闲坐石忘忧。"

赵崇森在此诗中,表达隐逸生活是悠闲自在的,而这正是他所追求的生活。并且强调弈棋的活动可以忘忧,静静的观棋亦可从中得到乐趣。

与友人出游时,友人带着棋具到一些景点游山玩水,当然也会有对弈的情况,胡寅作诗〈与范信仲及严陵同官纳凉万松亭〉,说:"千岩窈窕万松豪,把酒观棋得终日。"胡寅与范信仲等人,在休假时一同出游至城北万松亭,胡寅饮酒观看众人弈棋。

另如赵抃作诗〈次韵何若谷中隐堂观棋〉,说:"春昼僧房静,楸枰战气豪。"

赵抃曾到何若谷中隐堂观棋,在寺院的僧房中,看似安静,但却杀机重重,两人对弈互较胜负,周旋于算计与劫争。

金大定十八年磁州窑瓷枕

苏轼曾自称平生有三不如人:着棋、喝酒、唱曲。苏轼自云"素不解棋",他虽然尝试学习围棋,但是棋力终究只是平平。某一天他独自游于庐山白鹤观,观中之人都阖户昼寝,惟独能在古木流水之间听闻棋子之声,便"欣然喜之"。他的儿子苏过,与詹守张中下棋,苏轼在一旁观看终日,竟然不以为厌。因此作诗〈观棋〉,说:

在棋局上相争,固然有其乐趣,但观看两人对弈,更可以超脱胜败,因此后人也对苏轼定下了一个不计较输赢的印象。

当然并不是人人都如同苏东坡一般豁达,陈宓在观看弈棋时有另一种见解,其作〈观碁〉,说:

"锱铢胜负何须较,喜败无人似老坡。"自注:东坡诗败亦可喜。

如苏东坡"胜固欣然,败亦可喜"的情怀并不常见,往往都是在棋局上锱铢必较。像孔平仲的朋友子明一般,"每棋败,语则亵"可能才占大多数。

耀州青釉刻花围棋罐 北宋

观棋者往往可以看出下棋者落子的盲点,如强至(1022-1076)的〈观棋〉说:

"斗智不斗力,一枰思解围。……傍观缩手者,往往见精微。"

强至观看棋赛,有所心得,他认为围棋是斗智不斗力的游戏,争夺先手利以赢棋为优先,在一旁观看棋赛的人,比起对弈者,往往可以看见精妙的棋路。

又如薛季宣(1134-1173)〈观棋〉说:"争先明有法,当局自成迷。"

薛季宣身为观棋者,因此可以超脱下棋者的局限,他提到当局者往往会误入盲点。另外,许及之(?-1209)〈观弈篇〉指出:"秉烛随者明,弈棋观者精。"

观棋者的实力未必高于弈棋者,但是观棋者处于黑白棋子的竞争之外,没有胜负压力,也没有维护自身棋子的迫切需求,亦无特别偏于黑子或白子的倾向,往往能比弈棋者看出更多精妙的棋路。许及之最后提到"圣主不弃刍荛言,弈棋复出亦必资傍观。"似有暗指宋太宗进行北伐,也应该多采用大臣们的意见。所谓: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即是最佳写照。

观棋者在观看对弈也会沉浸在棋局的攻防之中,胡寅(1098-1156)〈观棋〉说:

"旁观有着如当局,敢道今无国手超。"

显然旁观者有如当局者一般,融入了弈棋的氛围之中。

除此之外,如果弈棋双方实力旗鼓相当,反而使观棋者陷入沈思中,盛世忠〈观棋〉说:

"袖手旁观者,机深亦损神。"

可见在一旁观棋者,虽然没有对弈者的胜负心情,但是当两人弈棋运筹帷幄之间,互相劫杀之时,旁观者亦会思考下一步棋法,因此颇损耗心神。

宋代许多观棋诗所咏的内容,往往是有下棋者一方胜劵在握的景象,如罗公升的〈观棋〉,说:

"胸中兵十万,临敌暇且整。"

可知罗公升所述的棋手,临敌好整以暇,已胜劵在握。

士人常在观棋后对于棋艺或是人生有所体悟,如杨万里〈观棋感兴〉,说:

"本是输棋强作赢,看来终与好棋争。"

另如邵雍(1011-1077)〈天宫幽居即事〉,说:

"悟易观棋局,谈诗捻酒杯。"

邵雍观看棋局后体悟易经的道理,他还有〈观棋大吟〉,全诗三百六十韵,一千八百字,蔡中民将其作详细的注解与分析,全诗分为三段,第一段叙述弈者临局对弈中,龙争虎斗、惊心动魄和变化多端胜负无常的特点。第二段,由棋及史,列举上下数千年斑斑史实,得出"成败须归命,兴亡自系时"的结论。第三段,由史又及棋,提出"同道道亦得,先天天弗违"的围棋主张。蔡中民认为,邵雍的围棋观强调理、强调棋的教化作用、强调寓教于乐。

另外,石介(1005-1045)〈观碁〉,说:

"人皆称善弈,伊我独不能。"

石介自称不会下棋,偶尔观棋后有感而发,看到对弈者于棋盘上绞尽脑汁,运用智谋诡计互相争夺胜负,不禁大惑不解。认为弈棋胜负到头来仍为一场空,何不征伐四夷,建功立业,反而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弈棋   梦溪笔谈   宋代   棋谱   棋艺   士人   棋局   我方   围棋   胜负   强者   形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