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外蒙一崖壁发现大量汉文,专家大惊:汉朝军队在此血战大胜

文|芝士派讲解员

编辑|芝士派讲解员

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纵观历史既有万邦来朝的太平盛世,也不乏战火连天的分裂局面,朝代更替变换,不变的是历朝历代都有军队为平边疆而战。

北方大部分地区在当时都被称为蛮夷之地,如今的外蒙也包含其中,尽管文明不同,却见证了同样的历史。

1990年外蒙的石崖发现了大量文字,这些文字不仅是古汉语,还证明了汉朝时期,有军队在此地进行血战并击败了匈奴。

千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北击匈奴之后为什么有文字留在了当地?

●○北击匈奴血流千里○●

燕然山和杭爱山这两个名字单看似乎并不熟悉,但若是放在诗句当中便是人尽皆知了。

不论是王维《使至塞上》 中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还是范仲淹《渔家傲》中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亦或是李白《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中的“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他们所说的“燕然”皆是指燕然山,也就是外蒙境内的杭爱山。

历史上燕然山的所在地也是匈奴的一部分,自秦至南北朝,匈奴一直活跃在各个朝代的记载中,其中汉朝与之纠葛最多。

汉朝时期最有名的故事莫过于《昭君出塞》,当时王昭君和亲的目的地就是匈奴,双方之间除了和亲剩下的就只有数不清的战争。

公元88年,少年太子刘肇登上了皇位,像大多数未成年的皇帝即位一样,刘肇的手里并没有实权。

垂帘听政的窦太后把持着政权,即使她只是皇帝的嫡母,却依旧是名正言顺的大汉皇太后,因此没有人敢对她的所作所为置喙。

窦太后听政之后就开始扩展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她的兄弟皆在朝中担任要职,特别是哥哥窦宪,从一个从四品的中郎将直升为正二品侍中并且手握军权。

窦太后一家将朝廷机密、内宫防守以及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刘肇只不过是他们的傀儡而已,当时的汉朝几乎已经姓窦了。

权倾朝野的窦宪仗着有妹妹撑腰,在朝堂上肆意妄为,只要有看不顺眼的官员上去就是一顿毒打,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

窦宪不仅心思歹毒而且睚眦必报,当年韩纡曾与其父有些过节,窦宪得势之后就将韩纡杀害,还将其头颅割下放置在父亲灵前。

汉章帝驾崩之后,皇室宗亲到京城吊唁,其中有一个叫刘畅的与窦太后相谈甚欢,窦太后有意让刘畅留在京城。

这件事传到了窦宪耳朵里,担心刘畅辅政之后皇室正统会崛起,自己的大权会受到威胁,就想将其除之而后快。

与刘畅同留京城的还有刘刚,窦宪直接就杀了刘畅嫁祸给刘刚,他原以为自己的行动滴水不漏,却不曾想刘刚以皇室身份相逼要求彻查。

文武百官也想借此机会肃清朝堂,窦太后顶不住压力只好命人调查刘畅的死因,窦宪的罪行曝光之后朝臣纷纷上书要将其处死,窦太后力保也只能先将他幽禁在深宫之中。

窦宪此时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祈求窦太后息怒再度启用他,恰巧此时边关来报,称匈奴有异心不断骚扰边境。

窦宪抓住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自荐领兵平定匈奴,窦太后也确实没有更好的人选,就给了窦宪这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窦宪离开后宫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自己的世交班固,自己被囚禁之前班固就与他关系匪浅,只是当时班固母亲去世回家守灵,因此两人并未共事。

班固得知窦宪即将奔赴战场,立刻就表示自己愿做他的副手一同出征,窦宪素来欣赏班固的能力,立即就封他为护军命他随行左右。

窦宪与班固率军与匈奴在稽落山开战,匈奴军队人数与汉朝大军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很快就败下阵来,这一战窦宪的军队大获全胜,还乘胜追击,将匈奴打了个落花流水。

战后不仅匈奴大军落荒而逃,窦宪还收缴了数量庞大的牲畜,就连当地不少部落也都不归顺了汉朝。

战场上血流千里的景象也随着时间消失,朝代的更迭并没有改变这里战乱不断的现象,只是流血牺牲的士兵换了一批又一批,脚下的泥土早就浸满了无名氏的血。

●○千年后石刻重现○●

这片土地沾满了血腥,但时间就像是一阵永不停歇的风,所到之处时代的痕迹都会湮没在历史中。

90年代初,这里早就已经不是当时的战场,而是牧民安居乐业之地,他们靠着放牧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一天突降大雨,两个牧民兄弟有几只羊受惊趁乱逃离了羊圈,若是不尽快追回可能就再也找不到了,于是他们决定冒雨追羊。

好不容易将羊往回赶,可是大雨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们只能先找地方躲雨,不成想躲雨时一抬头竟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壁。

回去之后的两人决定将这一发现上报给当地的官方部门,外蒙的专家们来了一批又一批,却始终不知道石壁上的文字究竟是何意。

直到2014年,外蒙专家将石壁的信息传给了内蒙古大学的教授齐木德道尔吉,但缺乏实地考察,齐木德道尔吉的研究也迟迟没有进展。

两年之后,齐木德道尔吉和几名精于此道的学者一同踏上了实地考察的旅程,不拨云见日决不罢休。

几人历经艰辛到了石壁前,齐木德道尔吉的直觉告诉他墙壁上的文字一定与中国有关,他们此行绝不会空手而归。

中蒙两国息息相关,历史上两者的交锋更是多如牛毛,就连元朝都是蒙古人建立的,几位学者一时之间难以判断墙上的文字究竟属于哪个朝代。

几位学者在观察过后首先将研究目标放在北魏太武帝征伐柔然这一时期,但是仅太武帝一人就出兵13此大胜11次。

为了缩小范围,齐木德道尔吉回去之后就将第一手资料发给了自己的得意门生高建国,希望他能有头绪理清文字之间的关系。

齐木德道尔吉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他的这个决定会是他们这次考古的最大转折。

高建国在资料中隐约发现了“南单于”三个字,他的这一发现让考古的方向直接转向汉朝。

因为“单于”就是汉朝时期对匈奴首领的称呼,而“南”这个字也极大的缩小了时间范围。

原本匈奴只有一个单于,但是东汉建武24年也就是公元48年的时候匈奴发生了分裂,一部分匈奴人像东汉俯首称臣,他们的首领就被称为“南单于”。

东汉是在公元220年灭亡的,这期间也就不到200年的时间,再与历史上此地发生过的战争进行对比,真相呼之欲出。

他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齐木德道尔吉,他们当即决定与蒙古的专家组成联合考察队,高建国出发前还特意学习了拓碑技术,就是想更好的研究石壁上的文字。

考古队一行人到达中戈壁省的时候正好赶上当地的那达慕大会,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兆头,此行一定会有结果。

到了石壁附近,专家们立刻安营扎寨,但是拓印的过程却远不如他们想象的那样顺利,多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屋漏偏逢连夜雨,拓印始终不成功,天还下起了大雨,队员们只能焦急的等着雨停,没想带这场大雨还带来了意外收获。

雨停之后,队员们发现石壁被冲刷的干净明亮,就算不拓印,用肉眼也能辨认字迹,于是大家架起了梯子开始逐字逐句的对照。

这块石壁上篆刻的内容高约1米,宽度为1.3米,整篇有260多个字,队员们这次对照认出了足足220个字。

比对结束之后,高建国既震惊又兴奋,大喊着宣布石壁上所刻内容就是班固《封燕然山铭》的隶书真迹。

当年窦宪战胜匈奴之后,就命班固在他们胜利之处刻下了《封燕然山铭》,班固对窦宪领兵作战的英姿以及战胜之景极尽赞美。

窦宪也因此战的胜利重获窦太后重用再次权倾朝野,只是后来不满足于封侯拜将,竟然生出了谋反的心思,失败之后只能在封地自杀。

而一直跟随窦宪的班固也被株连,窦宪自杀之后班固就被免职回到了老家,当初他因窦宪离开家乡重新入仕,最终也因为窦宪免职回家,甚至被陷害死在了狱中。

●○结尾○●

窦宪此人实在称不上什么君子,只不过他狠辣的一生中干了这么一件让国家免受匈奴兹扰的事情,也不算坏的彻底。

班固虽然跟在睚眦必报的窦宪身边,但也的的确确在文学与史学方面成就不俗,他所撰写的《汉书》更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历史终究有正反两面,其二人专权独断祸乱朝政的同时也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沧海桑田,千年时光流转而过,不论是汉军大战匈奴血流成河还是战胜之景中留下了隶书石刻都已成为历史。

燕然山历经千年仍然矗立,见证了战乱不断也终于迎来了和平幸福,以后的日子还有更多神秘的历史等待着人们发现。

如果你喜欢我的写的文章,麻烦请点个“关注”,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一同探讨,愿世界和平。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汉朝   单于   拓印   京城   崖壁   汉文   石壁   匈奴   太后   朝代   血战   军队   文字   发现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