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清退编外人员和历史上裁撤冗员官吏的“共通”和“区别”之处

什么是编外人员?

编外人员是指不在国家机关编制内,但在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从事工作的人员。他们通常不享有国家机关编制内人员的待遇,包括薪资、福利、保障等,但也不受编制内的限制和约束。编外人员的工作形式、职位、薪资待遇等因地区和单位而异,有些单位的编外人员工作和待遇甚至比编制内的人员更好。

常见的编外人员包括合同制人员、临时工、兼职人员、聘用制人员等。

古代有编外人员吗?

古代为国家工作的 有官,有僚,有吏。

官就是正职,即长官;僚就是副职、佐贰,即僚属;吏就是办事员,即胥吏。

官和僚都是官员,有品级(比如知县正七品,县丞正八品,主簿正九品),叫“品官”。又因为自隋以后,官和僚都由中央统一任命,因此也叫“朝廷命官”。

吏则“不入流”由长官自己“辟召”,身份其实是民。也就是说,官僚都是“国家干部”,吏却只好算作“以工代干”。

横向对比,现在国家的编外人员其实就是古代的“


此次清退的目的是什么?

总结了网络上的观点大致有四种:

1:编外人员很多都是关系户(比较少)。

因为聘请编外人员程序存在腐败问题,有一种编外人员是领导的七大姑八大姨。大家可能不信,有关系的编外人员工作都是很轻松的,因为是关系户。而且工资福利待遇有可能比有编制的还高。他们可能因为自身原因,无法考取编制,但可以通过编外人员这种曲线救国方式,享受编制带来的好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现实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这是党和国家不能允许的。

2:苦活累活都编外人员干正式编制的人反而享乐(大部分情况)。

刚好和第一种情况相反,苦活,脏活都让体制外的无编制人员干完了,有编制的完全不干活,坐在办公室吹着空调,喝着茶,摸鱼到下班。清理掉无编制人员后,有编制的人才有活干,不然白白拿工资。是对行政资源的浪费

3:编外人员存在用工不规范的情况。(常见)

大多都是劳务派遣工,辞退起来也很方便,有时就是领导一句话的事。经常都有一个现象,一出什么负面新闻,马上就是编外人员出来背锅。而真正的事主却成功躲过处分,编外人员几乎成了挡箭牌。这也是国家取消编外人员的一大原因。如果没有编外人员,还有谁替谁背锅这个问题吗?

4:就是财政压力。(现实原因)

由于后疫情时代,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政府要带头过苦日子。好多地方的公务员都在开始降薪了。所以清理掉编外人员,精兵简政,就势在必行。


二:古代冗员情况和裁撤情况

唐朝裁官:

1:唐玄宗即位初年,空相多至17人,"台省要职不可数”,姚崇曾经主持“罢冗职”的制度改革,取得了成功。

2:唐代宗时,郭子仪论奏,有“黜素餐之吏,去几食之官”的建议。

3:唐德宗贞元年间,宰相齐抗曾经“奏减几员”。


宋朝裁官

1:宋太祖开宝三年(970),认为与其“几员重费”,不如减少一些官额,增加一些俸禄,诏令州县官按照户口比例减其员,而保留的官吏每月增加俸给5千。

2:宋真宗咸平年间

咸平四年(1001)六月,减天下几吏19万5千余人。

第二年五月,又进一步“减河北几官”。尽管屡有裁抑几官的举措,官僚集团人员几滥的现象每每重新抬头。

3:宋哲宗时,谏官苏辙指出,吏部员当时已经占用了4年之后的阙额,“官冗”,到现在已经达到极点了。宋哲宗时代颁布的诏书,也曾经有“官几之患,实极于今”的感慨。


后面明朝,清朝什么的都不历数了。

综上看

不同之处

1:古代裁撤先从官开始。(正式有编制的开始)

2:本次国家清退的是编外人员。

相同点:

都是为了精简机构,让行政效率更高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编外   苦活   冗员   关系户   人员   官吏   国家机关   待遇   区别   古代   情况   国家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