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孩跳楼,爸爸徒手去接被砸双双身亡,背后的原因让人沉默…

又是坠楼事件,这次,悲剧带走两条生命,还是一对父女。在四川泸县某小区发生了一起坠楼事件,令人痛心不已。

(事情发生在2020年8月)虽然过去了好几年,但孩子的心理问题依然不容忽视,特别想告诫孩子生命之珍贵,告诉父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5岁女孩准备从小区25楼跳楼自杀,家人已经报警,消防员在楼下铺救生充气垫。然而,垫子还未铺好,小曾便一跃而下。


她的爸爸站在楼下想要徒手接住她,整整25层楼高,这位爸爸想都没想,就做出接人的姿势,结果被坠楼的女儿正好砸到,父女二人最终都没有抢救回来,好好一个家庭,如今变得支离破碎。


心碎、无奈、叹息,看到这个新闻,也是五味杂陈。


这其中当然有感动,一个爸爸出自本能的爱,是为了儿女完全豁出去的不管不顾,用我命换你命,这世上,除了爸妈,还有谁会这样决绝?


无怪乎,微博上好多网友,都为了爸爸这一关键时刻的牺牲自我而落泪。

“这是爸爸给她最后的保护了”


“爸爸当时也明白会被压S的,恐怕是想用自己的生命换女儿的生命唉”


一边是一个爸爸想要用生命完成的托举,而另一边,则是一个15岁女儿,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看小女孩跳楼的照片时,发现了一个细节:女孩跳楼是背过身子跳的。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其实女孩在跳楼时,生理上已经十分害怕,她不敢面对25楼外的天空和大地,不敢看楼下焦急的父亲和围观的人群。


但哪怕十分害怕,不敢面对,她仍然非常坚决地想要去死,所以她背过身子,闭上了眼睛,纵身跳下。


为什么女孩赴死之心如此坚决?


有人说是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有人说是学业压力,也有人说是校园欺凌。


之后有记者采访了小曾的母亲,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小曾的父母原本在外地打工,今年上半年其家人在小曾胳膊上发现了划割的伤痕,但不管家人怎么问,小曾也不说理由,甚至她曾经还说过“不想活"之类的话。

之后家人才发现小曾患有抑郁症。


得知小曾患有抑郁症后,父母就带她去看心理医生,求医治疗后,女孩还主动提出去学钢琴,本以为有所好转,


可谁知,就在上钢琴课的这一天,女儿却自杀了。


正如“人类的欢喜并不相通”一般,患有抑郁症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遭人忽视,不被理解。


其实就算是一家人,有时也很难理解对方的心情和想法,“不要对没有抑郁症的人谈论你的抑郁症,简直是对牛弹琴。”这是抑郁症患者常说的一句话。


很多家长觉得抑郁症离自己家孩子很远,但实际上,这样的孩子真的很多。


据统计,每7个儿童里就有1个患有精神,行为或发育障碍,而这些障碍会在家长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演变成抑郁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国有1亿多的抑郁症患者,患病率为6.1%,在8-16岁中小学生中,抑郁的检出率为34.57%,比成年人的发病率都要高。


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要认清一个事实:抑郁症离孩子真的不远。


没有什么事,比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要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孩子们正在接受教育,不必接受社会的残酷,在大人看来应该是无忧无虑的。


然而,抑郁、轻生这些词,却和孩子们的联系越来越深,这是社会压力导致家长焦虑再转移给孩子的负面情绪。


加上孩子本就心智脆弱,进入青春期常常感觉迷茫和矛盾 ,又缺乏社会阅历和抗挫力,就容易把自己逼到角落里。


研究青少年心理和犯罪心理的李玫瑾教授也曾说过:相比考上名牌大学,我更愿意让孩子有一个积极阳光的心态。


抑郁症患者常常“一个人独自悲伤”,他们的感受是真切的,不是“作”,也不是“叛逆”

家长如果能及时觉察到孩子的情绪问题,或许就能早一步救孩子脱离于苦海之中。

如果在孩子已经选择自杀或者离家出走的时候才发现,其实就为时已晚,但是,抑郁症初期的信号又很容易被大家忽视。


所以,这里有一些专业标准可以给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到每一个为孩子抑郁而担忧的父母。

1、畏缩:孩子与父母、兄弟姐妹和小伙伴没有交流。


2、迟钝的表情:孩子的眼睛没有神采,面部表情较少,肢体动作也很少。


3、缺乏活力:孩子异常疲劳,毫无生气。


4、感到绝望:觉得自己很没用,有愧疚感,孩子很少表现得主动,也很少表达自己的感受。


5、不快乐:孩子不会因为那些平时感兴趣的东西开心起来。


6、进食、睡眠或排泄习惯改变:孩子睡眠和饮食出现明显改变,体重下降,有的突然暴瘦或者有的孩子整夜整夜睡不了觉,这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


7、头痛或胃痛:孩子在参与任何新活动前都会出现这类症状,比如上学,去游乐场或去某个聚会之前。


8、对周围人产生消极影响:他不会让任何人接近自己,暴躁易怒,还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


9、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孩子身上脏兮兮的,衣服颜色完全不搭,而且头发看上去乱糟糟的。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以上这些特征,希望爸妈们特别引起关注。


如何防治抑郁症

导致抑郁症的原因有很多,社会因素、遗传影响、性格因素……但其中,家庭的影响不可忽视。


身为父母,努力做到这三点,能大大预防或解决孩子的抑郁症。


1、请在悲剧发生前就用心聆听孩子。


很多家长在育儿的时候,会倾向于“走脑不走心”。


遇到孩子有问题,第一反应不是去感受孩子的内心,而是想最好有个什么办法,直接搞定我的小孩,这个心态很普遍。


但这样的心态,会忽略孩子真正的需要。


2、让他们多参加社交活动。


因为他们缺少对外面世界的接触,所以才会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动力和兴趣。


因此让他们多参加社交活动,慢慢的就会越来越好,抑郁症也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3、寻求专业帮助:让孩子好起来。


如果孩子真的被诊断出抑郁症,及时的心理干预还是很有必要的。


有时抑郁症会严重干扰孩子的学业,学业差了,抑郁症好得更慢。就像一个恶性循环一样,表现差,压力大,又好不起来,家长又焦虑。


很多孩子在医生建议下开始服药后,可以回归到一个学习的正轨上,让自己慢慢好起来。


现代的社会纷繁复杂,人们的价值取向日新月异。


在时代洪流中,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处在弱势一方。


作为父母要多了解孩子的内心,父母是孩子的守护天使,希望父母可以在日常中多陪陪自己的孩子,多考虑考虑孩子的感受,


不要总是被社会的焦虑裹挟着走,一股脑地报辅导班,报奥赛班,报音乐班。


过分贪心,用力过猛,只会带来灾难。


作为孩子,也要允许父母犯错,因为这个世界上真正为自己着想的,很可能只有父母。


孩子尚小,需要父母更多的呵护而非鞭打;父母也非圣贤,也需要儿女更多的宽容而非抱怨。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爸爸   女孩   焦虑   学业   抑郁   患者   沉默   家人   心态   说是   家长   父母   女儿   原因   生命   孩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