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要军事战力演变为基督教“完人”的典范,西欧骑士制度的衰落

引言:

“如果上帝也有灵魂,它在自己的时代里也是一个异常勇敢的骑士。”历史学家傅花萨口中所说的骑士,出现于中世纪的西欧,而其代表的骑士制度,更是在整个西欧文明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骑士

骑士作为一个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新阶层,既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军事目的所培养的战斗人员,也是在社会上被认可与推崇的英雄。

最初骑士的出现仅仅是为了提高战斗力,弥补步兵在战斗中的不足,但是随着基督教教义的影响,骑士越来越“绅士”,其象征意义隐隐有超越实际意义的趋势,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理想色彩的骑士精神,致使很多人甚至是国王都想成为一名骑士。

因为骑士这一身份被赋予了太多超出军事意义的社会与艺术价值,与其说骑士是一种职业倒不如说是一种荣誉与肯定,骑士这一阶层毫不夸张地讲,可以说是一种全民偶像的存在。

骑士

那么,骑士制度究竟经历过怎样的发展赢得了这么多人的认可?这种制度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它对于西欧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骑士的诞生

中世纪的西欧多方混战,日耳曼人因为骑兵的强大在一众国家中脱颖而出,一度成为西欧的主宰,而法兰克王国为掠夺更多领土、提升军事实力,做出了增强骑兵力量的决定。

当时法兰克的军事力量仍以步兵为主,使用战斧、矛等近距离攻击的武器,骑兵仅仅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对于战局的助力有限,根本无法与日耳曼人骁勇善战的骑兵相提并论。直到8世纪,马镫传入西欧,骑兵使用了马镫后和马的合作堪称天衣无缝,速度优势完全发挥了出来,展现出极高的作战能力,引起统治者的关注。

骑士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骑士制度的出现有历史的必然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军事采邑分封制的出现。

事实上,法兰克想要组建一支能打胜仗的以骑兵为主的职业性军队,需要耗费巨资,然而当时西欧的生产水平很低,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因此进展得并不顺利,在组建军队前必须解决物质方面的问题。

经过一番思量,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打起了土地的主意,开始推广采邑制。

这种为军事服务的采邑制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封建土地占有形式,本质是调整土地占有关系,废除之前无条件封授土地的政策,让大量的中小封建主和自由农民上层能够通过采邑制得到土地,而作为回报,拿到土地的人必须履行服骑兵义务,终身为国效力。

比拼中的骑士

采邑制可谓一举多得,首先能有效地保障服兵役的人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了土地做诱惑,根本不用采取强制性手段征兵,自然会有人前赴后继地申请从军。

其次在农业作为经济支配形态的条件下,土地就意味着金钱与利益,这也就代表着拥有土地的人,能帮助缓解军费的压力,因为在后期,有政策明言拥有一定土地的人要自备甲胄,否则将被收回土地与甲胄。这类制度将骑士与土地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并且也为后来骑士贵族化的现象埋下了伏笔。毕竟,普通民众根本支付不起昂贵的甲胄费,以及其他要求的费用。

最后这种带有军事性质的采邑制,推动社会形成了一种从国王依次到公爵、伯爵、男爵以及骑士的封建等级制度,以此实现对农奴的政治统治,为骑士制度奠定了政治基础。

骑士授封仪式

骑士军队的组建推动了西欧的军事发展,骑士代替步兵成为了军队中的精锐力量,不同于之前在战场上负责辅助的角色,骑士凭借着战斗力强的优势,在军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

骑士的地位上升,带来的是成为骑士的门槛变高了,贵族身份只是最基本的条件,更严格更完整的骑士教育制度应运而生。

想要做骑士的孩子,自出生到7、8岁时属于家庭教育阶段,要接受宗教、道德教育以及身体养护方面的知识;7、8岁至14、15岁时期是侍童阶段,要负责侍奉领主,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文化娱乐,参与初级军事训练;14、15岁到20岁属于侍从阶段,要学习全面的军事知识;21岁时可以通过考核及确认,举行授封仪式正式成为骑士。

骑士与基督教

前期的骑士制度受基督教影响不大,因此授剑仪式只是很单纯的世俗行为,不过自基督教教义逐渐渗透到骑士制度中后,仪式中便多了很多基督教的流程仪式,比如一般都会将授封的日子定在基督教的一些重大日子里。

一些贵族与国王为了能笼络人心、招揽更多的人才,对于授封仪式也都很上心。关于授封仪式,英法战争期间曾发生过一起滑稽事件,彼时为了鼓舞士气,英法两国都大量授封骑士,但在1338年两军对峙时,一只野兔因为受了惊吓窜入法国军营引发了骚乱。

法国士兵以为敌军偷袭,急急忙忙完成了14名骑士的授封,以致于后来在紧急情况下被受封的骑士,常常会被人戏称为“兔子骑士”。

十字军骑士

其实在这一系列骑士教育制度中,我们不难看出,很多骑士都是从小就和领主一起相处的,与领主一家培养出了利益之外的深厚的情谊,可以想象,当这些骑士进入军队后会对领主持有怎样的忠诚。

不仅如此,骑士和骑士之间在一起接受学习教育,也能培养出感情与默契,极其有利于后期的并肩作战。可以说,这套骑士的培养流程对于维护封建统治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整体关系的和谐与融洽。

二、骑士的没落

西欧的骑士制度,最繁荣的时期是11世纪末至13世纪初,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社会舆论方面,骑士都占尽了优势。

十字军骑士

经济上,由于采邑制的原因,骑士的增多伴随着庄园产业的扩展,庄园经济在这一时间飞速发展到极盛时期,骑士的收入有了稳定的保障。

政治上,11世纪至13世纪正是一系列远征爆发的时期,这为骑士提供了发展进步的空间,因为骑士的荣誉地位与战争息息相关。

社会舆论方面,骑士被视作忠诚、英勇以及纯洁爱情的象征,骑士制度独有的战争、宗教与爱情这三个原则趋于完善,逐渐融合,并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与追捧。

然而到了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骑士制度开始呈现衰落的迹象,这种难以挽回的颓势甚至引起了法王约翰的痛惜。他在1352年时发表了一份关于骑士制度的总结性文书,追忆着骑士制度往昔的无限风光,表达了对其日渐衰败的无力与惋惜。

厮杀中的骑士

那么,骑士制度究竟是如何从山巅跌至谷底的呢?关于这个问题,大抵可以从经济、政治以及军事方面下手,探寻其中的真相。

首先,军事技术的革新解构了骑士在战场上不可取代的地位,使得骑士战斗力方面的优势不值一提。长久以来,说起军事技术革新,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放在火药上,但实际上,13世纪时就出现了一分钟可以射出十支箭、刺穿两层铠甲的长弓。

这种长弓作战力之强,完全胜过了骑士与战马的配合,而且付出的成本低,无论是人的培养还是装备的购买。

自骑士制度正式确立以来,骑士可以说是贵族的一种特权,因为骑士装备以及训练等费用,不是普通民众可以负担得起的,而军事技术的革新给了普通民众跻身骑士圈的机会,原先专属贵族的骑士圈被打破,封建秩序也遭到了冲击。

马镫

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骑士因为的出现有了出头之日,也同样因为其他技术的出现而被替代,不得不走向末路。

其次,货币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传统的封建经济制度受到了冲击,动摇了骑士的主要经济来源——庄园经济的主导地位。

屋漏偏逢连夜雨,收入减少的同时,物价却在上涨,骑士原先富足悠闲的生活一去不复返,贫困问题时时困扰着他们。毕竟作为一名骑士,既要有甲胄、战马以及武器等作战用具,还要根据制度举行各种仪式,每走一步都要花钱。

在日益沉重的经济压力之下,传统意义上的骑士数量骤然减少,有些地区的骑士人数直接从上世纪末的六十个降至现如今的一两个。

关于骑士的画作

另外,普通民众有机会进入骑士圈子后,骑士阶层就不再是纯粹的贵族聚集地了,并逐渐丧失了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共同的集团利益。

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失去了共同利益这一纽带,骑士团体内部就产生了各种矛盾,导致了它最后的没落成为一种必然。不仅如此,普通民众的进入加速了骑士贫困化,这引起了原先骑士团体的不满,对出身普通的骑士,表现出极端的敏感性与排他性,这种态度在后期逐渐演变成一种骄傲自大,成为后来文艺复兴时期被嘲笑的对象。

十字军骑士

不仅是在经济上,骑士团体失去了统一的利益,在政治上,由于贵族与平民本身立场的不同,对于政治上的一些观点看法更是无法达成一致,只能跳脱出骑士圈子转向和自己处于同一阶层的人寻求支持,可以说,骑士阶层共同的政治利益也丧失了。

最后,雇佣军与常备军的出现更是直接威胁到了骑士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

虽然后期的骑士在社会上的象征意义,要远大过他们在战场上的实际表现,但不可否认的是骑士的身份本质仍然是军人,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而出现的军事团体。

十字军骑士

然而到了13世纪,国家间的战争长期化与规模化特点突出,对军队有了更高的要求,只要保证能适应战争的长期性、满足战争时期对兵力的需求,就不再限制这些士兵的来源,不要求他们必须是贵族,不在乎他们是封建性还是雇佣性的。

统治阶层认识到,雇佣军和常备军只要拿到军饷,就可以长期留在战场上,比起骑士制度下的忠诚、荣誉等比较虚浮的承诺,显然前者更能满足统治的要求。

骑士一直引以为荣的骑士精神,在政治军事抉择面前倒是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决斗的两名骑士

三、骑士的品格

骑士制度在政治与军事上的贡献,或许没有那么突出,甚至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但是它对社会、对文化产生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现在。骑士对国家的忠诚、英勇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一直以来都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优秀品质,被认为是风度与绅士的代名词。

不过,最初的骑士与我们现在印象中的骑士形象,可谓是大相径庭。

最初的骑士不论是受到的教育,还是作为一名军人的需要,都决定了尚武好斗是他们证明自身价值的方式。为了展现自己的强悍与威势,他们对普通民众进行了一系列奸淫掳掠、烧杀抢夺的恶事,成为威胁社会秩序的最大毒瘤。

进击的圣殿骑士团

彼时教会力量尚且薄弱,王权也还未形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骑士的野蛮行径无人可以叫停。所幸制约他们的力量,在他们嚣张的同时也在慢慢增长。

公元756年,法兰克将拉文纳到罗马的大片领土划为教皇辖区,教会势力得以壮大,最终具备了能够使得骑士臣服的实力。

教会和统治者通过改革骑士制度,对骑士设置了诸多要求,包括成体系的骑士教育制度,促使骑士从野蛮人转变为文明人。由于教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为骑士,所以后来的骑士不出意外都是基督教徒,从小就受到基督教教义的熏陶,思想和行为都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圣殿骑士团

骑士从教会的对立面转变成了拥护者,不再将武器对着自己人,而是齐心协力一起对付那些异教徒。

此外,骑士不再因为自己的武义和昂贵的装备而得意自大,他们上升到了另一种境界,淡化了物质方面的虚荣心,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感,即更看重宗教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与骑士阶层的荣誉感,他们对自己的身份更加认可,并且主动挑起了维护社会秩序的担子。

由于骑士制度此时已经完善,所以成为骑士的都是贵族,接受过正统的贵族教育,因此言行举止具有一定绅士风度。

骑士和他的爱人

不仅如此,12世纪后期,西欧周边的国家与民族多数都选择了依附于基督教会,整体环境较为和平,所以骑士在军事方面的职责不再被强调突出,骑士的作用更多的是作为基督教一种道德的典范,用来规范社会上其他群体的行为。

同时期兴起的文艺复兴中,更是赋予了骑士这一形象更多浪漫的想象,骑士精神中的勇敢、忠诚、慷慨、诚实等,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多次呈现。

骑士对于爱情的态度更是众多文学家创作的灵感源泉,普罗旺斯抒情诗就是专门描述骑士与贵妇之间典雅爱情的作品。

虽然说骑士一直牢记着宗教的使命,但是他们对于爱情的理解与追求爱情的行为,实则违背了基督教的教义,冲破了封建社会的禁锢,冲击着传统的爱情是建立在物质上的认知,体现了一种追求人性解放、追求自由的勇气。

十字军骑士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骑士唯一的“叛逆”行为,展现骑士精神的比武大会因过于血腥而多次被统治者叫停,不过比武的行为还是屡禁不止。骑士虽然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像是被驯服了的猛兽,但实际上尚武好斗、追求自由的心气却从来没有被磨灭,这就是骑士的品格。

结语:

中世纪西欧的骑士制度不仅仅只是一项制度,它更偏向于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一种处事方式与精神。

虽然说骑士制度早已不复存在,但通过留存下来的文学创作,我们不难想象当时骑士阶层的风光与荣耀。骑士制度的淘汰是一种基于历史选择的必然,因为它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历史的发展,但是一些骑士精神依然会因为自身的魅力,而在一些文学作品中闪闪发光。

参考文献:

1.倪世光.中世纪骑士制度探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倪世光.西欧中世纪骑士的生活[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3.刘新成.西欧中世纪社会史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朱伟奇.中世纪骑士精神[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6.张洁.中世纪西方骑士比武文化考察[J].体育文化导刊,2011(3).

7.钟文正.中世纪西欧骑士比武大赛盛行之缘由[J].嘉应学院学报,2009(6).

8.张玲霞.世界中世纪文学史[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9.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

10.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西欧   基督教   法兰克   战力   骑士   采邑   制度   军事   完人   中世纪   典范   封建   土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