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儒将张煌言,由文入伍,决不降清,壮烈殉国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大家好,我是青史回声,解读千年历史。今天讲的是明代一位儒将,与岳飞、于谦同为“西湖三杰”的张煌言。


今天我所讲的一个历史人物,可能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但我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后,大家能够记住他的名字,他叫张煌言。

公元1644年农历九月初七,在这天在杭州弼教坊的刑场上,人山人海,两边道路上站满了杭州百姓。这时天空下起了暴雨,只见大道上来了一队清兵,他们押着五名身着大明官服的囚犯,其中有一人在身后四人的簇拥下,蔚然站立在刑场的中间,望着眼前的西湖之景,发出了一声叹息:“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并在临死前,特赋一首绝命诗:
我今适五九,
复逢九月七。
大厦已不支,
成仁万事毕!
随后坐而受刃。和他同赴刑场的四人看见此景,悍然大呼:““张公为国,死于忠;我等愿为张公,死于义。”言罢,一起赴死。

赴死的第一个人就是张煌言,正是于岳飞、于谦同为“西湖三杰”的张煌言。

张煌言

张煌言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是浙江人,其父张圭章官至刑部侍郎,所以他家是一个官僚家庭。和当时很多读书人一样,以考取功名为任,致力于科举,在他22岁那年,他考中举人,算上踏上了官僚的门槛。如果不是时局的变化,或许他可以功成名就,成为一代名官,亦或许默默无闻。

崇祯十七年,在他刚刚踏上京城不到两年,那个让他效忠的大明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在煤山自缢,大明亡。

一年后,清军大举南下,连破安庆,南京,扬州一路顺江而下。还不到成立一年的猫南明朝廷就这样亡了。那些陷落的城市百姓纷纷难逃,甚至那些在张煌言曾经眼里的大明朝臣一个个全然抛弃了礼义廉耻,要么逃的逃,要么降的降。身在宁波的张煌言,看到此情此景,挺身而出,投笔从戎,立志于反清复明。

他倡议勤王,并集师举义,提议让明太祖的后裔鲁王朱以海为监国,举起复明大旗。然而不久清军的铁骑很快攻陷了杭州,他不得已挥手告别自己的父母妻儿,护送鲁王一路逃往至舟山,在舟山招募义军,在舟山建立了复明根据地。在张煌言的带领下,舟山军民对清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屡次打败清军的进攻,不过终究寡不敌众,舟山毕竟不是易守难攻之地,很快就陷落了,张煌言又带着鲁王投奔了当时在厦门的郑成功。

南明地图

三入长江

1647年,在安置好鲁王后,他决定率军北上长江,夺回崇明岛。他率战舰攻至崇明岛,一度登陆。但不幸为飓风所袭,最终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后,所幸逃出,这是他首次打入长江。

第二次,是和监军张名振一同顺长江西进至镇江,在瓜洲上岸,此战,缴获了清军防江大炮、火药、钱粮等物。在瓜洲金山寺上,遥望南京的孝陵,题诗寄慨,泣下沾襟:

十年横海一孤臣,佳气钟山望里真。

鹑首义旗方出楚,燕云羽檄已通闽。

王师枹鼓心肝噎,父老壶浆涕泪亲。

南望孝陵兵缟素,看会大纛纛龙津。

这是他第二次打入长江。

第三次是1654年3月,他再次进入长江,这次他们直逼到南京郊外的燕子矶,吓得满清官员惊呼“咫尺江宁,势甚披猖”,对于清朝统治江南地区恍若地震。

于南京城下,望洋心叹

在张煌言三入南京后,清军这方显然有了经验,他们加强了长江防守。但张煌言依然用计拿下了瓜洲。随后他向郑成功献计,佯攻南京的同时,全力进攻镇江。而佯攻南京的任务就交给了张煌言,郑成功率主力进攻镇江。不久,郑军就在镇江银山大破江宁巡抚蒋国柱、提督管效忠派来的援兵,镇江守将高谦、知府戴可进不得已献城投降。而此时,在南京城外的张煌言得知镇江被拿下的消息后,立马给郑成功写信,建议他乘胜从陆路直取南京。可惜,郑成功遗失了战机,他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自此再也没有踏进南京城一步。在南京城外苦苦等两天了张煌言所部,很快遭到清军的反击。清军八十艘快船夜袭张煌言水军,两军接战,张煌言所部奋勇杀敌,打败了这支清军。不过由于兵力不及,张煌言于是退往芜湖。

郑成功

他分兵四路,攻取溧阳至广德、池州、和州、宁国,并以郑成功名义发布檄告,号召各地“归正反邪,端在今日”,“先机者有不次之赏,后至者有不测之诛”。一时皖南、苏南大为震动。许多已经降清的大明故吏一看到告示,随即倒戈。旬月之间,连克皖南的太平、宁国、池州、徽州、无为、和州及苏南的高淳、溧阳、溧水等四府三州二十四县。

可以说这是张煌言抗清事业的巅峰。可是好景不长,在郑成功在南京的失败,而不得不撤退的情况下,张煌言可以说是陷入了绝境。调转枪头的清军立马组织围剿,孤军奋战之下,张煌言不得不边打边撤,本来一片大好抗清形势就这样功败垂成了。

这样的机会以后就没有了。

这次北伐失败后,清廷立刻调集大军围剿福建,南明永历政权覆灭,郑成功只能龟缩于金门岛,随后他打荷兰,收复台湾,在台湾扎了根。得知这个消息后,张煌言请求郑成功出兵闽南,牵制清军,但郑成功“以台湾方定,不能行”为由,加以拒绝。而此时,鲁王因病去世,复明大业可以说已经没有了希望,前途一片暗淡。但张煌言并没有放弃,他想说服李自成余部“十三家兵”出战,“使之扰湖广,以缓云南”,挽救永历政权即将覆亡的军事危局。但“十三家兵”终因兵力“衰疲”,加之势单力薄,而未能答应出战。

郑成功收复台湾

心灰意冷的张煌言眼看复明无望,于是解散了义军,既不投降清廷,也不愿投靠台湾郑氏。带领十数名亲信居于舟山,静观其变。

但由于叛徒的出卖,清军找到张煌言隐居地,张煌言以及部属罗子木、侍僮杨冠玉等人都被俘虏。1664年九月初七,张煌言英勇就义。

沧海扬尘兮日月盲,神州陆沉兮陵谷崩。

藐孤军之屹立兮,拯黎民之苍生。

余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

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

由文入伍,张煌言可堪一代儒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明知大明已经大厦将倾,而无法挽回,可他依然螳臂当车,毅然决然选择对抗,此等人物怎么能是洪承畴、吴三桂这类卖国求荣的人相提比论的。张煌言可以说是中国的脊梁,值得我们去尊敬!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

《明史》

《南明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苏南   崇祯   皖南   舟山   大明   儒将   镇江   西湖   刑场   长江   南京   壮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