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16岁袭“指挥佥事”,有多大的权力?为何印证了明朝的衰败

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奇人,他为国驱贼,与俞大猷共战十多年,一举剿灭了困扰明朝数年之久的海贼。他镇守辽东,与李成梁并肩作战,共同抵御蒙古入侵,将大明北方打造得固若金汤。

戚继光在军事上的成就,也是数一数二的,他编撰了一本《兵法》,发明了戚氏的刀枪,改进了狼牙棒,造了大大小小的战船,造了战车,在长城上修建了攻台,让明军在水战上的实力,远远超过了周围的敌人。而他的鸳鸯战阵,更是屡次创下“以少胜多,零伤亡”的战例。

戚继光与岳飞,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位名将,两人都是民族英雄,战功赫赫,力挽狂澜。不过,与岳飞相比,戚继光的仕途却是一帆风顺,是一个典型的明末武将。

《明史·戚继光传》:“元敬戚继光,历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在明朝,指挥佥事是四品的武将,与副将齐名,负责统领军队。明代的“卫所制”,每一卫所都有5600人的兵力,指挥佥事4人。也就是说,戚继光一上任,就执掌着一支一千多人的军队,那时候戚继光只有十六岁。

戚继光之所以“年少有为”,其根源并不在于自身,而在于其先人之功。明代设置了一系列的军事官员,如指挥佥事、指挥同知和卫镇抚,这些都是专为世袭官员而设立的。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创的一条规矩,那就是军中的将领,可以世袭,但世袭的官位却不能世袭,如果你的父亲是军中指挥佥事,那么你的后代就算晋升为军中大将军,你的后代也只会世袭指挥佥事这样一个最原始的官位。

戚继光十六岁就继承了他父亲戚景通的位置,这让他省去了从底层开始的磨砺,直接走上了军官的道路。而纵观大明王朝,也有不少人是“坐享其成”,最终成就了一代名将,比如戚继光。比如俞大猷,他的声望与戚继光不相上下,他继承了“百户”的爵位,刚刚升任正六品,手握一百二十人的军队。李成梁之子李如松,同样继承了“指挥同知”的职位,在朝鲜一战中大败日本。

武将的世袭制度,让明朝的武将数量大增,年轻的武将,也因此而崛起。但是,这一系统也有极大的缺陷,使得明代将领的素质难以得到保证。

李成梁家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氏家族在整个辽东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后代子孙也都得到了不少好处,几乎都被封了将军。然而,在李成梁、李如松之外,李家也有平庸之辈,其中以李如松之弟李如柏最为突出。

李如柏在很早的时候就继承了“锦衣千户”的爵位,但是与他的兄长不同,他不但因为贪花好色而被革职,而且在恢复官位之后,以辽东总兵的身份前往“萨尔浒”,但是还没有见到后金就望风而逃,颜面大失。萨尔浒一战,大明军队损失惨重,自那以后,便一蹶不振。

明军的军制,让许多富二代都坐上了统帅的位置,让底层士兵的发展空间变得非常有限,这也是明军不能发挥出最大战力的原因之一。

#历史##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明朝   辽东   大明   爵位   官位   武将   军中   明代   后代   军队   权力   戚继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