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忠臣渴望为国效力,却得不到重用?忠心其实并没有用

好哥小时候看电视剧,经常有忠良惨遭陷害,小人猖狂骄纵的情景,常常气得义愤填膺。仿佛皇帝大多就喜欢重用奸臣,而忠臣往往得不到重用。难道这些皇帝真的都那么傻吗?放着得力干将而不用?其实事情远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一、为什么忠臣没法重用

为什么古代忠臣得不到重用,不受皇帝喜欢?其实换你当皇帝,你可能也不会重用忠臣。

首先,忠臣喜欢用自己的思想教育别人,甚至要求皇帝也要遵守自己的思想去做事,不知变通,动不动就用大道理来压人。这就像现在很多控制欲强的人一样,不会说一些委婉的话语,最终反而让沟通者的情绪变得更差。每个人都向往自由,更何况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怎么会屈服于忠臣的管制?

忠臣坚持的思想,大多是遵守某一学派的思想,很少有自己的思维。很像当今的教条主义,前人的智慧是经验的总结,借鉴前人的智慧是最省力也是最容易进步的方式之一,但是事物是瞬息万变的,盲目的按照教条碰到变化还是依样画葫芦往往会碰壁,甚至万劫不复。

当然有人会说,既然是前人的智慧,那么很多情况下,直接照搬还是有用的。是的,但是作为科学的态度,教条主义是不严谨的。特别是有对手的情况下,教条主义可能会被别人利用,牵着鼻子走。教条主义只是死读书,死守着教条,社会发展可能就无法进步了。

其次,很多忠臣,做事霸道,不管做任何事都不去征求别人的同意,做事总是雷厉风行,说一不二,不给任何人留有余地的,不懂得“做人留一线,日后好见面”。有时候也会把事情做得特别绝,还总是我行我素。所以这种人也是非常不适合交朋友的,很多人见到这种人都躲得远远的。如果是自己生活也还好,但偏偏忠臣生存所在是官场,官场是最需要团体作战的。

在体制内人际关系很重要,情商和政治嗅觉是体制内生存必备的两种能力,只有情商和能力两手都抓,两手都硬的人,才能有高远的前途。忠臣常常不偏不倚,不正不奇,放在官场里简直就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奇葩。人要形成团体,才能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刺儿头”一样的存在,皇帝想用也没法用。

海瑞是不合群的代表

第三,忠臣善良,但善良也能害人,过分的善良,是软弱无能的表现。无能的忠臣也是很可怕的,他们忠心,觉得只要忠贞不二,就是这辈子最大的任务。但是,很多时候忠臣不代表就是有用之人。没本事的人,就算再忠心也没什么用。

二、既无能也无用的忠臣

1、北宋兵部尚书孙傅

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是此后的宋人每一提及必切齿的莫大恨事;甚至在整个华夏文明史上,也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创痕。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主要原因自然是赵宋立朝后一系列的压制武人的举措,矫枉过正。而得到过分优待的士大夫文臣们,又在北宋后期的长期党争中,丧失了道德底线,即使有少数气节凛然之人,也乏操持实务之才。

例如在金兵围困汴梁时,主持京城防务的兵部尚书孙傅,就是这样一位既无能又无用的忠臣。他历任秘书省正字、御史、礼部员外郎,宋钦宗受禅后才将他提拔为兵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成为大宋军事决策层的重要一员。

不过孙傅既没有基层州县经历,又对兵事一无所知,当金军开始围城后,他虽然兢兢业业,亲冒矢石、日夜登城主持防务,不停地巡视城防设施、鼓舞守军士气,但他的能力也仅限于此,提不出具体的解围之策,也对军事战略毫无见解,最终让天下第一的繁华帝都陷于敌手。孙傅最后的结局是随着太子被押赴金营,死在了遥远的北国。

2、大明忠臣史可法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帝国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一周后,本已归顺大顺的吴三桂反戈一击,投降关外的大清,大顺皇帝李自成兵败山海关;6月5日,摄政王多尔衮清兵入北京;同一天,史可法等在明朝实行双都制的留都南京拥立朱由崧为监国而后是为弘光皇帝。

在这个天翻地覆时代的历史浪头,兵部尚书、督师大学士史可法,却没有安邦定国、扭转乾坤的能力,只是成为一个忠君殉国的道德楷模。当年11月,清军开始南下,迅速占领了河北、山西、山东以及河南大部分。然而,清军从11月到第二年4月,主力部队一直集中西北攻打李自成军队,此时华北空虚,是史可法可以趁虚而入的大好时机。

然而,史可法作为军事首长一直龟缩在扬州,眼睁睁失去了最佳的战略窗口期,“有效”配合了清军,让清军得以全力对付李自成。1645年4月,清军腾出精力,开始收拾南明政权。在大顺、大清和南明三国博弈中,南明政权占据着人力、物力的优势,国力最强。当时,它还控制着淮河以南地区,这里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且没有经受李自成的战乱。更重要的是,军事力量也并不小。

史可法提出设立四大军区,分别驻扎仪征、寿县、淮安、瓜洲。然而,作为军事首长,史可法却不懂严格治军,难以指挥不动四大军团,消耗精力于调停四个军团之间的矛盾冲突,一筹莫展。因此,一旦清兵攻来,即可瓦解。

1645年4月,清军对南明发起总攻。面对重兵压境,史可法方寸大乱,竟然一天之内三次发令箭。5月13日,清军兵临扬州城下。史可法让各地派援兵,竟然没有一个人来。史可法所守的扬州城,因部队调走和开小差,军队人员很少,基本没有组织起有效抵抗,5月20日,在红衣大炮的轰击下,扬州城陷落。清军多铎攻入扬州后,下令屠城,史称“扬州十日”。身为南京的军事首长,史可法却仅仅组织抵抗了一年光景,便在扬州被俘身死。史可法以死尽忠让人感动崇敬,但掩盖不了他战略上鼠目寸光,决策屡屡犯错,临战束手无策,惟有“临终一死报君王”。

3、清朝讷亲

这个人,有追宫廷剧的人一定非常熟悉,他可以说是每场清宫戏里面都会出现的角色。比如延禧攻略里面,他就无数次被弘昼戏弄。在正史上,讷亲是乾隆登基以后,非常重用的一个官员,但是,最后乾隆发现这个所谓的忠臣实在毫无用处,只能赐死他维护皇权面子。

讷亲,出身高贵,是世袭的公爵。一直到乾隆登基以后,讷亲迎来了自己的事业最高峰,成为了首席军机大臣,还兼任吏部和户部的职务。为了培养讷亲,乾隆让他负责江浙一带的巡视。当时,江浙的官员收到消息,便马上想尽办法向讷亲拍马屁。讷亲知道后拒绝了一切的邀约,退还了所有的见面礼。不仅如此,还将这些想要贿赂自己的官员名字,全都记录下来,上表给乾隆。这一下,乾隆龙颜大悦,认为讷亲清廉正直,提高了他的官位,还给他加了俸禄,并且严惩了这些行贿的官员。

但是,除了清廉讷亲似乎没有什么作为。后来,乾隆让他去监督大金川的战事。讷亲连续打了好几场的败仗,根本不知道怎么统兵。底下的兵士都不服他,但是碍于皇帝宠信不敢有怨言。有一次刚开始打仗,他自己就逃跑了。乾隆知道以后,终于明白除了忠诚,讷亲居然毫无用处,还给大清丢脸,一怒之下让其自尽。

三、什么大臣有用?

既然忠臣无用,那什么大臣有用呢?这个答案是,权臣。权臣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势力,权臣身份有当朝宗室、将帅、宰辅、外戚乃至宦官。

1、大明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被后人称为延续明朝寿命之人,他到底有多厉害?明朝中期,大多数土地都掌握到了地主手上,农民百姓的土地流失的越来越多,朝廷在财政方面危机越来越严重,外面敌国虎视眈眈,可以说已经到了存亡的关头。

眼前的时局如此艰难,张居正查出朝廷所存在的重大弊端之后,进行全面改革。为了整顿官吏问题,张居正提出对官员的日常行为严格进行视察考核,要求朝廷每个官员,都必须定期向内阁报告自己手上的工作完成情况。这么一来,内阁的实权大大得到提升,权力更加集中到了中央。在重整朝风的同时,重新提升经济状况,对张居正来说才是首要事情。

在彻底查清楚天下土地的分布之后,张居正很快就推行了新的赋税以及徭役制度,新的制度把所有的征税总为一体,按田亩的数量征收银两。他的这种征收制度既简化了征收过程,同时也避免了地方官吏作弊,进一步增加了朝廷的收入,减轻了朝廷的经济压力。而且百姓的赋税也得到减轻,提高了他们在生产方面的积极性,逐步改善百姓的生活,使社会更加安定。

除了解决百姓的民生问题之外,在军事方面更是大力发展,让戚继光等人在北边镇守,凌云翼负责带兵平定西南叛乱,很大程度上保住了明朝土地,也为日后清除贼寇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张居正在赋税方面所设定的新法,在中国的赋税史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后世之人重新建立赋税制度,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2、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

很多人会纳闷,诸葛亮也是权臣么?谜底是肯定的,因为刘备临终前将蜀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大权都交给了他。虽然真正的历史中,他没有“空城计”“借东风”“七星灯”那些神乎其神的故事,但他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贡献不容小觑。

在水利方面,诸葛亮在都江堰设立专门的堰官,对这一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水经注》就记载诸葛亮以都江堰为农业的根本,征调了一千二百人保护都江堰这一水利工程。在经济发展方面,诸葛亮设置了专职官指导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制造品的管理,根据目前已知的就有锦官、工官、堰官、橘官。

在文教事业方面,诸葛亮为四川官吏做出了表率,四川最早成系统的“家训家风”便是诸葛亮遗留下来的,诸葛亮的《诫子书》最能体现诸葛亮的长远目光,要求子弟修身养德,告诫子弟不要虚度年华。诸葛的《诫外甥书》更是劝导外甥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不应该目光短浅,通过修身养性、专心学业为将来的成长和历练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行政上,诸葛亮将南中郡制做了调整,在原来四郡的基础上增设了兴古郡和云南郡,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加上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设立的朱提郡,云南共设七郡:牂柯、越巂、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

在解决纷争上,诸葛亮大范围团结南中大姓和夷帅,任用大姓和夷帅,缓和民族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安定南中社会秩序,加强了四川地区和南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诸葛亮在军事上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很多后世军事家都将诸葛亮的八阵图作为宝贵的军事遗产,进行了研究和运用。

3、西汉霍光

霍光的哥哥是汉朝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霍去病的舅舅是汉朝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卫青的姐夫是汉武帝刘彻。有了这些关系加持,再加上霍光为人谨慎,霍光成为汉武帝的托孤大臣。霍光前后掌权20年之久,将3位皇帝当成傀儡,其中包括了汉朝鼎鼎大名的汉宣帝刘询。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不高,但他对汉家江山的巩固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因为有霍光在,汉武帝后的皇位虽然动荡不已,却依然还是平稳过渡,没有酿成“七国之乱”“八王之乱”这样大的灾祸。霍光主政期间,调整了汉朝的对外政策,对匈奴不再一味地穷追猛打,减少了开疆拓土的大动干戈。同时延续“文景之治”时候的那种休养生息政策,给老百姓以安定,让他们有时机发展生产。正是因为他这样做,汉朝才重新走上正轨,最终创建了西汉的第二个盛世“昭宣中兴”。

最后再说一下,忠心但是能力不强的人,就一点用途没有吗?倒也不是。可以把忠心但是没能力的大臣放在两种位置上,第一种是尊贵但是没权利也不需要能力的位置,第二种,是放在位置不是那么高,能力要求也不是高,但却很关键的位置,用其忠心。好了,通过今天的分析,您明白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忠臣   南中   大顺   乾隆   明朝   赋税   扬州   汉朝   忠心   效力   皇帝   有用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