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老一辈的念想,那些在或已不在的行市地名

市,即市场。相对于相隔数天交易的墟,市每天都有交易活动。通常建城后,自然会在城门要冲地带形成农贸集市。城内的市场规模较小,但商品丰富,日常生活必需品齐全,如南市、北桥市。城外的市场规模较大,分类经营大宗商品。如明代漳州城东郊有草市(今市尾),清末漳州城北郊有糖市(今大通北路北段)。


城内市场基本延续下来或保留老地名。如东市(仅留东市巷地名),南市(今香港路与博爱道交叉口),西市(今建设路),北桥市(今北桥市场)。


古时,同行业的手工作坊往往集中于同一街道,并因此形成相应的街道名称,如布店巷、丝线街等。


(1)东铺头市


原在古城东门内,因东铺而得名,现无存。


(2)西市


原在古城西门内,直通古城西门,所在街坊称西市街。沿线有文昌庙、天后宫、孔氏家庙。现西市场移建于建设路东侧。


(3)南市


原在古城南门内瓮城,现仍保留老地名,门牌仍标南市,位于博爱道与香港路交叉口。


(4)南市街(南门头)


即今香港路。宋初筑子城时,州衙居城中稍偏北,位于州衙南北的南市街、北门街,构成州城的纵轴线。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拆除内城后,南市街南接城南通津桥(即旧桥,今中山桥)。民间延续老地名,俗称南门头。南门虽已拆除,但其方位仍是南来北往的要冲地带。

南市街(今香港路)

南市头(今延安南路)

(5)北桥市

原在子城北部,因毗邻北桥亭而得名,即今北桥市场。桥隐入路面,亭已不存。如今,北桥市场仍是漳州城区主要的菜市场之一。

(6)东市(附:双节庙、李威故居)


东市也称东市头。位于城池东门外,今新华东路西端,因形成繁荣集市而得名。市场一直延续到当代,留有东市巷。东市巷与打锡巷相对,现改造成小区隔离道,仅存老地名。因该地旧有烈女庙(即双节庙),又名烈女庙巷。


凤霞宫-双节庙碑


双节庙位于东市巷,民间又称烈女庙,祀元万户侯知事阚文兴与妻王氏。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阚文兴跟随万户贾将军戍漳。阚文兴认为漳州局势复杂,不愿携妻子王氏同去。王氏以夫妻当生同室,死同穴为由,坚持同行。至元十七年(1280年)八月十五夜,陈吊眼率农民军在漳州城内起事,官兵死者十有八九。阚文兴亦被杀,王氏投火殉死。阚文兴死君,王氏死夫,体现了封建社会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道德观,被官府作为典范宣扬。大德十一年(1307年),万户府上报此事,史馆记录,并旌表门闾。皇庆元年(1312年),郡侯张公于屯营处立烈妇坊。延祐元年(1314年),扩坊为亭。延祐七年(1320年),郡侯史埜改亭为祠。至顺年间(1330-1332年),封阚文兴为英毅侯,王氏为贞烈夫人,庙额“双节之庙”。明清官府皆有修建。每年春秋仲月于祭祀陈元光后次日举行祭礼,仪同社稷。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军入漳,双节庙被烧毁,仅存石碑一通,立于路边。1919年市政改造,该地段被拓为陆安东路(即今新华东路)的一部分,石碑被曳倒。民国十八年(1929年)重修凤霞宫,本地士绅重金购买此碑,移至宫内。碑阳为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布政使周瑛所撰《重建双节庙碑记》。碑阴《重修双节庙捐金姓名》被磨平,改镌民国十八年《重修凤霞祖宫碑记》。现该碑仍存于凤霞宫,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巷道旧有李威故居,民国时尚存花园假山,今皆不存。李威,字畏吾,号凤冈,龙溪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进士,官至广州知府。李威长于文字学,是清代著名学者朱筠的得意弟子。致仕后,归乡主讲于丹霞书院,与诸生讨论终日不见倦容,闲暇时则读书不辍。著有《说文解字定本》十五卷。李威留有题刻多处,如城东孙厝巷节孝坊楹联、城南南星村上街社妈祖庙柱联等。


孙厝巷孝节坊-李威题联(局部)


孙厝巷孝节坊-李威题联


龙池岩-重游文圃口占(李威笔迹)

(7)雨伞街(附:崇仁庙)


雨伞街(今台湾路东段)


雨伞街(今台湾路东段)电话局旧址

今台湾路东段,自北京路至延安南路路段。当时该地段因遍布纸伞手工作坊而成名。又因崇仁庙建于此地段,也称为崇仁庙街。路东端穿街的濠沟是子城东护城濠。宋咸平二年(999年),官府动工夯筑土城(子城),开凿护城濠,疏浚连通,使之环绕全城。1919年市政改造,雨伞街拓为始兴东路。20世纪40年代初,始兴东路、始兴街、始兴西街合并,改名台湾路,地名沿用至今。

崇仁庙在今台湾路与共和路的丁字路口。庙始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面对旧府路(今共和路)和“五星聚奎”坊。共有二层,上层供奉财神爷,是钱庄及金银器商铺店主祈求膜拜的首选场所。20世纪50年代改为诊所,后为卫生院,现为延安社区居委会。


改造中的雨伞街


改造后的雨伞街


(8)丝线街

今新华西路东段,自自由路至平等路。该路段在明清时期是集中经营“漳绣”产品及刺绣材料的商业街。“漳绣”选料纯正,绣工精致,题材广泛,色彩绚丽,风格清雅,深受各层人士的喜爱,是漳州的名贵手工刺绣佳品,远销东南亚诸国。民国初年,丝线街全段共有商店25家,经营丝线之类的竟有10家,是地地道道的丝线街。

(9)草花街

即今平等路。南北走向,与自由路相邻,之间有红老巷相通。南起丝线街(今新华西路),北至马道底(今胜利西路)。旧名济美巷。因该地集中通草扎花作坊(通草的茎,可剖成如纸的薄片,可作画,也可扎花,民间称草仔花),故称草花街。1919年小巷拓宽取直,更名平等路。

(10)打锡巷(附:文衡殿)


位于新华东路与新浦路之间。打锡指的是金箔、银箔锻捶工艺。明清二朝,漳州大量的金、银箔产品行销东南亚诸国,打锡巷是金、银箔作坊的集中地,因而成名。因旧在东护城河旁,又名河营头。20世纪40年代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海运中断,打锡业走向没落,原本遍街的作坊现已无从寻踪。民国期间,街名一度改为金门路,后恢复旧名。


打锡巷文衡殿

文衡殿位于打锡巷南段,旧名德安关帝庙,建于明末。民国十四年(1925年),德安关帝庙的信众成立“文衡公业”,兴办公益事业,庙亦改名文衡殿。文衡殿主祀关羽,配祀周仓、关平。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坐南朝北,单进,硬山顶。现该庙保存较好,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保留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坛鼓(哪吒鼓乐)”演练传统。

(11)布市


位于今世纪广场中段。原在东门街元魁庙后,故老地名元魁庙。明清之际,漳州东门街成为纺织品生产交易中心,元魁庙地段形成布匹行栈街,天天有交易集市,被称为“布市仔”。解放后,布市消失,但纺织业的兴盛迹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新华东路云集多家地方国营纺织厂家,如帐罗厂、敷料厂、织布厂、丝纱厂、纺织厂。漳州市纺织品供应站就设立在“布市”地段。

清牌坊-楚滇伟绩 闽越雄声(北面)


清牌坊-楚滇伟绩 闽越雄声(南面)

(13)布店巷

位于岳口街,今新华东路东段北侧。该地段传统为织布作坊一条街,居民家中十有六七都有“布规”(即织布机),是织布作坊集中地,布店巷由此得名。

(12)菜市路(附:勇壮简易 所向无前坊)


今新华东路北段,北接漳响路,至今仍是蔬菜市场。该路原与新华东路成丁字路口,丁字路口有观音亭,后改为蔬菜门市部。20世纪80年代开辟菜市东路,与胜利东路连接,原丁字路口成为十字路口。

蓝理坊-南面


蓝理坊-北面

勇壮简易所向无前坊位于菜市路与新华东路的交叉口,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为福建陆路提督蓝理立。石坊坐东北朝西南,庑殿顶,三门五楼十二柱,檐下立“御书”竖匾。题名匾两面分刻康熙帝御书,南面“勇壮简易”,北面“所向无前”。题字匾刻楷书:“提督福建全省军门左都督,记录二次,钦赐帑金建祠、孔雀翎、东珠帽、五爪龙袍、元狐裘帽、御书匾额对联、诗章、诗扇、古文书籍、内府法墨、金星歙砚、金铳、金瓯等物,前镇守直隶天津、浙江定海、直隶宣府等处,三任总兵官,挂镇朔将军印蓝理。”牌坊石雕精美典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牌坊雕花板中有头戴礼帽、卷发虬髯的洋人人物造像,较为少见。牌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基本完好。


蓝理坊-龙凤匾


蓝理坊-人物镂雕花版

蓝理,字义甫,号义山,漳浦人。康熙十三年(1674年),蓝理投军,屡立战功,官至福建陆路提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蓝理率族弟蓝瑶、蓝瑗、蓝珠等,随施琅征战台湾,在澎湖与曾遂海战。在战斗中,蓝理被炮弹划破肚皮,重伤倒地。曾遂大叫:“蓝理死矣!”蓝瑶将蓝理扶起,蓝理叫道:“蓝理在,曾遂死矣!”蓝理在兄弟的协助下,将肠子塞回体内,简单包扎后继续英勇作战。在他的指挥下,清军大胜。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蓝理除服进京,觐见康熙。康熙询问他在澎湖作战之事,让他脱下衣袍,查看伤疤,慰劳备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赐花翎、冠服,并御书“所向无前”。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又赐御书“勇壮简易”。

蓝氏家庙种玉堂(漳浦赤岭石椅村)

蓝理出身贫寒,对民众抱有深厚的情感。清光绪《漳州府志》记载他贵为福建提督时,与家乡父老交谈,对于少年颠沛之事颇有感慨,有广屋庇寒之志。他在漳州及任职的地方,都做出了许多有益于民众的政绩。清初,有军帅在芝山大建仙宫,被认为压迫学宫地脉,不利漳州士子科考。同时,九龙江西溪也屡作洪水,洪水直冲而下,河道由诗浦溪改为田里港(又名千里港,即今西溪河道)。诗浦溪由此淤积泥沙,水势渐小。人们认为这也是由于仙宫破坏风水所致。康熙四十六年,蓝理下令拆毁仙宫,使芝山得以恢复原貌。同时捐俸倡议重筑田里港、诗浦溪河岸。今诗浦正顺庙仍存有记载蓝理捐资修筑水门的石碑。他还倡建江东桥;兴建浦头、石码、泉州新桥、安海沙溪、涂岭等地的商店,开辟街道,有力地促进闽南沿海城市商业的复苏与兴盛。这对于经历过长年战争,饱受迁界之苦的闽南地区的民众来说,这些善政不啻于一剂“强心针”。在其任职的地方,他亦颇有成绩。《清史稿》载:“捕治盗贼,遂及诸豪家。修桥梁,平道路,率富民钱,益积怨。”短短数言,便描绘出蓝理不畏权贵,心向民众的刚正品格。他见京畿周边有不少荒芜的洼地,便申请在天津垦荒,引种南方水稻一百五十顷。百姓们称为“蓝田”。


蓝氏家庙种玉堂-重修祖庙碑(清康熙)


自蓝理起,蓝氏家族人才辈出。其弟蓝瑗,官至金门镇总兵。城南双庵路旧有“折冲之才”坊,便是为蓝瑗而立。蓝瑗坊的精美程度可与蓝理坊相媲美。弟蓝珠,官至天津镇标中营。族侄蓝廷珍,字荆璞,官至福建水师提督。他平定台湾朱一贵之乱,镇守台湾,为台湾的开发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人称“治台名将”。蓝廷珍族弟蓝鼎元也很有才华,官至广州知府。蓝廷珍在台作战时,蓝鼎元为其出谋划策,撰写檄文,被蓝廷珍视为左右手,人称“开台宗匠”。蓝理、蓝廷珍、蓝鼎元三人被誉为“蓝氏三杰”,都对发展台湾、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漳州   崇仁   始兴   地名   所向无前   牌坊   行市   提督   东路   新华   福建   台湾   丝线   作坊   雨伞   康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