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良心之作唤起童心之美

原标题:用良心之作唤起童心之美

制作品质优良的儿童剧,既是当今戏剧文化前进的重要功课之一,也事关未来接班人身心健康,因此,重视“让儿童剧回归儿童”的儿童本位意识和“把童心还给成人”的儿童剧高质量多向度发展,将是我们需要重点思考和研究实践的蓝海之地。

儿童剧本就应是儿童本位,但基于市场现状调研发现,大量所谓的“儿童剧”不过是“赚快钱”的逻辑本位,已经或将“为儿童服务”变成了“为钱服务”。有的为了赚取票房,排演粗制滥造、捆绑营销的“快餐式”儿童剧;有的虽然按经典剧目排演,但演出时演员可能都不说台词,而是单靠一台电脑播放事先录好的台词进行演出,还场场爆满;还有从培训、选角、儿童经纪来说都是“掏钱定制”的儿童剧,“忽悠”家长来培训,谁“学费”交得多,谁就是主角……可谓乱象横生。如今家长和社会更加注重教育和关注儿童身心发展,大部分儿童剧的创作者、制作方,以及儿童家长,都迫切希望净化儿童剧市场,让儿童剧回归真正的儿童。

儿童剧的基础应是儿童本位,不可脱离此主体。而且因为儿童剧的观众群体以儿童为主,所以我们应该使儿童剧回归“童真、童趣、童心”。

纵观儿童剧发展的历史,从黎锦晖《小小画家》开始,到我们熟知的《马兰花》《宝船》《报童》,再到《火光中的繁星》《送不出去的情报》《你看上去很好吃》《我的妈妈是匹马》等,我国顶尖的各大儿童剧团依旧延续着儿童本位的良心制作。因此,“回归儿童”,便是要将“经典推出去、市场走进来”的方式做新时代的思考和研探,既要传承经典,将精品剧目和专业演职人员以儿童剧为载体推向市场,又要将市场的投资和审美拉到以“儿童为本”的精品儿童剧目中,通过儿童剧的形式,与孩子们同频共振,切实回归并与儿童融为一体。

其中有两点极为重要:第一,童真、童趣、童心的沟通模式;第二,弘扬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价值与审美导向。这两点即是让儿童剧回归儿童的基础工作。

以《小贝的书柜》为例。这部剧是由我国著名导演罗锦鳞任总导演执导的现代儿童剧精品之作,该剧充分尊重孩子的童真,在剧场中用“孩子的眼光、儿童的话语”和观众进行交流、传递、互动,如剧中小贝的“穿越梦境”,仿佛那就是纯真孩童的世界。童趣贯穿该剧的始终,尤其是“小贝动感光波”的使用,使得走出剧场后的家长和孩子之间依然延续着剧中的“经典动作”,并始终萦绕在童趣般的欢声笑语中。

童心的质感,主要体现在如孩子般“真善美”地处理着一件件突如其来的事件,同时,保持着孩子的特性,既收获了成长,也获得了知识,更抒发着童心。因此,除了要让孩子们喜欢,更要将正确的价值导向传递给孩子们。

另一层面,儿童剧不应只是单纯给孩子们看的“幼稚”作品,而是应该能够使全年龄段的观众寻到“童心”的戏剧作品。《小贝的书柜》中就有其鲜明的现实性和全民性,如家校结合后的“减负”热点、家长的“焦虑”与孩子反抗“揠苗”的矛盾,深挖人性并深化主题,使得成人也会陷入深思:曾经的那份初心是否还能寻到?再如《Billy Elliot》《了不起的大盗奶奶》《奥菲利娅的影子剧院》等作品,更是让成人与儿童情感产生了共振,不仅是孩童,甚至使成人也开始寻找曾经属于自己的那份“童心”。

优秀的儿童剧作品,本应该回归儿童,而且不仅如此,儿童剧应更坚定地“守正创新”,为我国儿童剧事业制作和贡献更多的精品,用良心之作唤起童心之美。(胡艺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童心   良心   儿童剧   剧目   本位   童趣   童真   成人   家长   儿童   孩子   精品   经典   作品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