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漳州人认知的文昌宫-霞东书院

霞东书院

位于龙溪县浦头港旁,今芗城区丹霞路东侧。该地原为庙宇,始建于明代,坊间俗称仙祖庙,祀奉不详。清康熙年间,霞东书院一度作为提督蓝理的官邸。蓝理调离漳州后,太傅蔡世远塑文昌神像奉祀,改作书院,聘师教授弟子,因此又称文昌宫。清乾隆《龙溪县志》卷四载,浦头社学旧为霞东书院。书院后倾废,居民占筑房屋。



嘉庆十七年(1812年),邑人黄步蟾与诸位乡绅对书院稍作维修。二十二年(1817年),众人商议重建书院。里人施拱照献出宅地数楹,作为书院基址。同年重建,道光元年(1821年)竣工。前龙溪知县、时任台湾知府姚莹作《重建霞东书院碑记》,并附捐金姓氏。当时书院四周树木葱茏,傍依百帆云集浦头古码头,面临碧波荡漾的浦头溪,远眺郊野吐翠,青山如屏,是一处读书修心的好地方。道光十一年(1831年),邑绅颜位宾等人捐金扩建书院。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章峦作《重建霞东书院并充祀业碑记》,记扩建事以及书院产业。

霞东书院碑记

民国初年,前清秀才杨瑞庵在书院成立霞东钧社南词馆,传授南词古乐。抗战期间书院逐渐荒废,后因年久失修后殿坍塌。1988年,霞东书院被列为漳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霞东书院-正殿文昌神像

2003年,由民间捐资,将已塌顶的书院按“修旧如旧”的方案恢复道光元年(1821年)重建时的面貌,将原址抬高1.6米,10月28日竣工。书院仍为二进,坐北朝南,抬梁式木构架,悬山式,面阔三间,前殿开三门,天井两侧接以庑廊,后殿进深三间,基座、龙柱、斗拱及木雕大多保留原构件,主祀文昌神像。现存有清道光元年姚莹撰文的《重建霞东书院碑记》、《霞东书院捐金姓氏》和道光二十二年《重建霞东书院并充祀业碑记》三通石碑。2005年,被列为福建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宫庙现香火旺盛,为高考学生考前的朝拜圣地。

霞东书院-外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文昌   漳州   嘉庆   书院   圣地   基址   碑记   乡绅   斗拱   青山   前清   神像   道光   元年   姓氏   认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