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效应”为什么发生

“剧场效应”最初由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出,原意指人们视生活如剧场,一举一动如同在看剧演剧。近年来,人们赋予这个词新的含义:在剧场看戏情境中,本来大家都端坐观演,突然前排有人起立,后排的观众视线被挡,也只好起立,最后全场观众都只得站立观剧。剧场效应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但并未产生新的社会价值,还造成极大的精神内耗。然而,为何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一再滑入剧场效应的漩涡?

贪欲求全心理使然。剧场座位高低错落有序,每个位置各有利弊,坐前排者视听清晰但有仰头劳颈之苦,坐后排者视野开阔却有细处不明之憾。原本各取所需,各自安好,但偏有视听清晰者还贪图视野开阔,悍然起立,破坏了既有生态,导致秩序失衡,带来恶性竞争。如同有人聪慧能干却还要绝世容颜,不惜过度整形以期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其心理动因是过度的完美主义;还有人身居高位却还贪图名利双收,不惜违纪违法攫取不义之财,其思想根源是极端利己主义。此等行为皆无异于“前排起立”,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好的示范,加剧不必要的社会焦虑,造成浮躁之风。节制欲望,克服利己主义,才能抑制剧场效应的萌动。

思维视野受限所致。剧场环境封闭、空间狭小,身处其中者难免视野受限,容易出现从众行为。如前些年大热的中小学校外教育培训,违背科学的教育规律,以“赢在起跑线上”贩卖课程、制造焦虑,家长被迫裹挟其中,抢学多学导致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换个思路,便能发现新的解决方案,消除剧场效应的不良后果。在个人层面,转换思维,侧身观剧,便可避免陷入无意义的剧场内卷;在管理层面,加强制度约束让前排观众坐下,便能保持剧场秩序,如同“双减”政策恢复了正常教育生态。开阔视野,转变思维方式,才能踩住剧场效应的刹车。

过度攀比心态作祟。剧场座位离表演区域有远近高低差异,这就难免产生比较心态。后排的人看到前排起立,不免心生不平。此心态一经蔓延就导致全场兴起一股攀比之风。究其原因,是心理动机出现了偏差。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一般有三种基本动机:成就动机、亲和动机与权力动机。成就动机强的人注重提升自身能力,关注任务带来的收获感;亲和动机强的人则更关注任务带来的人际亲密感;权力动机强的人则看重如何击败他人,关注任务带来的控制感和优越感。过度攀比的人权力动机过强,只在意控制感和优越感,将他人完全当作假想敌,忽视了成就动机与亲和动机带来的价值感和亲密感。端正动机,克制攀比心理,才能遏止剧场效应的蔓延。

社会发展进步的意义在于实现人的自由与幸福,剧场效应内耗社会资源、影响社会进步,不利于创建和谐幸福生活。为避免深陷剧场效应,我们应当加强自我反省,调整心态、节制欲望,拓宽视野、转换思维,营造互利互助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来源:《前线》2023年第5期
作者:李卫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积极心理体验中心副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
责任编辑:方丹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剧场   效应   利己主义   内耗   亲和   优越感   后排   前排   动机   视野   权力   观众   心态   发生   心理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