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原阻击战:美军火力碾压志愿军为何赢不了?彭德怀泪目:打得好

1951年6月5日,在朝鲜伊川,有一支刚从前线撤退回来的残军,他们在斜阳下持枪列队,翘首以待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彭德怀的到来。

这是后人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军容。士兵们面如土色,头发、胡须乌遭蓬乱,沾满了灰尘和泥土。他们的军装被炮火、子弹、荆棘肆虐后,成了条条缕缕,在风中抖动。甚至有些士兵上身赤裸,下身只有短裤蔽体。但他们腰板依旧挺得笔直,目光如炬。

彭德怀走到他们面前,拍拍这个人的肩膀,摸摸那个人的头,眼睛不由得湿润了。这是人们极少见到的元帅泪

彭德怀大声说:“同志们,你们打得好,很好!你们吃苦了,牺牲了许多好同志,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我彭德怀感谢你们!”

士兵们也热泪盈眶,他们用哽咽的声音高喊:“祖国万岁!”

大地回应,风声振荡,吼声如海浪南涌。那里是铁原,志愿军的铁铸之原。

彭德怀元帅

1951年5月,志愿军63军军长傅崇碧不满35岁。

傅崇碧长相儒雅,偶尔会被误认为政工干部。不认识的人,很难想象他已是老红军。

16岁那年,贫农傅崇碧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他爬过长征的雪山草地,钻过抗战的碉堡封锁线。解放战争石家庄战役中,他担任冀晋军区第10旅旅长,趁夜色带着一个连摸进敌军司令部,枪口顶住的是石家庄“国军”最高挥官刘英。

“你不投降,我现在就一枪崩了你。”傅崇碧声音不大,却透着决然的寒意

刘英随即下令全军投降,石家庄战役正式结束。与铁原阻击相比,这次擒敌更像探囊取物。

时间回到1951年5月27日,“铁原阻击”命令送达,傅崇碧临危受命,其军事生涯的艰难时刻拉开序幕。

就在7天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志愿军司令部下令各兵团主力北移。但是,美军却不愿留出这样的机会。在美军司令李奇微“磁性战术”的指导下,多达13个师的“联合国军”,以摩托化步兵、炮兵和坦克为先导,对志愿军穷追不舍。

傅崇碧少将

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要求西线美第1军为首的5个师,向铁原、涟川一带全力进攻,试图拉平战线,将东线进攻的志愿军部队,全部阻绝在三八线以南。

范弗里特眼光精准,涟川、铁原是朝鲜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线,汇聚公路、铁路,是志愿军囤积物资的主要供应站。一旦这里被敌军占领,形成中央突破态势,就割裂了志愿军东西线的联系,影响全军的转移。

彭德怀决定,将涟川、铁原一线的防卫,交给杨得志率领的19兵团。杨得志立刻命令麾下65军,在议政府、青平川地区,阻击敌军15~20天,确保涟川、铁原一线的安全,保护兄弟部队的行动。但美军来势汹汹,四天后,65军顶不住了。

杨得志获报:

“敌集中数倍于我兵力,另配以空军、坦克、炮兵连续不停地突击,部队伤亡极大,有的阵地已经丢失,有的部队被迫后撤20至30公里的汉滩川以北地区。”

杨得志心急如焚,他清楚彭总正在部署整条防线,阻挡美军向北反攻,其中以中路的铁原为重点。铁原一破,局面不堪设想。怎么办?杨得志想到了傅崇碧和他的63军。

第五次战役转移作战图

傅崇碧的状况并不轻松。

第五次战役开始突破临津江后,63军已连续作战一个多月,武器装备给养供应严重不足,战斗和非战斗减员也相当严重,一直无法及时补充。攻势结束后,傅崇碧指挥及时,全军回撤过汉江以北,到达了指定区域。虽然炮兵未受损失,但部队吃不上饭,伤病员无法换药,伤口化脓感染,但全军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坚持白天作战、夜间转移。

就在此时,兵团司令部终于和傅崇碧联系上了。

杨得志问他:“铁原这一仗,关系朝鲜战争全局,是我军入朝以来少有的一场恶仗,你一定要顶住,有什么困难吗?”

傅崇碧在电话中的声音清楚明晰:“首长放心,困难虽然一大堆,但我们会想办法克服。半个月后若我放一个敌人过铁原,愿军法从事!”

5月27日,63军全部进到铁原附近,在东起古南山,西至临津江畔,正面25公里,纵深20公里的地域,开始组织防线。

与此同时,几乎弹尽粮绝的3兵团,正经过铁原向北徐徐后撤。而铁原向西50公里不到,就是彭德怀所在的志愿军总司令部。傅崇碧清楚,背后没有退路,脚下,就是志愿军最后的防线。

铁原阻击战

63军的铁原防线,有优势吗?答案是没有,一点也没有。

人数上,63军正面防御的敌军,共集结了5个师4.7万余人,平均每公里地段700多人。由于之前“吃过亏”,美军将所有南朝鲜军部队作为配属和二线守备使用,少了这些“拖累”,美军运转效率反而更好。

相比之下,63军全军只有2.4万余人,平均每公里地段370人,且已是久战之师。武器上,敌军共有火炮1300多门坦克180余辆,具备强大的空军支援63军即使将迫击炮算在内,也只有240多门

杨得志深知傅崇碧的不易。他从捉襟见肘的兵团直属部队中,抽调500人补充到63军,并将65军的194师、炮1师、炮3师、火箭炮团、坦克团全部划归傅崇碧指挥。此外,他还命令65军在63军侧翼阻击敌人,尽量减轻正面压力。

63军血战铁原

但最宝贵的是时间,5月28日,傅崇碧亲自下到了一线。这一天,杨得志好几次到军指挥所了解情况,都找不到他。一直找到师、团指挥所,甚至在前沿阵地上,才能听到傅崇碧的汇报。

29日,傅崇碧突患痢疾,便血不止,最严重时只能躺着指挥。在担架上,他和师长们确定了作战方案。

兵力部署上,采取纵深梯次、少摆多囤的办法,派出多个战斗小组与敌军近距离纠缠,使敌无法迅速靠近主阵地。有些山头只放数名战士,以坑道作业扛过美军的炮火攻势,待其迫近时再行杀伤。

火力组织上,要求部队充分发挥各种火炮和短兵器的威力。

战术运用上,确定正面阻击和侧翼反击结合,并在天黑时派出小部队袭扰敌军。

其他兵力部署上,第187师防守右翼,负责涟川至铁原铁路、公路以西地域的防御。第189师防守左翼,于涟川至铁原铁路、公路以东,汉滩川以西地域进行防御。188师作为预备队,在铁原以西集结待命。

战地炮火

5月31日,美军主力抵达,开始对63军阵地发起猛攻。

敌军的飞机、火炮,将志愿军防守的玉女峰、种子山、古文里一线阵地变为火海,天空染成红色,大地在不断颤抖。随后,美军骑一师等部,在坦克引导下,展开多方面、多梯次的轮番进攻。187、189师遂依托刚构建的工事,与敌军展开激战,进行反复争夺。

187师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涟川山口的榛田里北山、新村北山和162、167.1高地等处。这里是通往我军防线纵深的必经之地,防守部队是561团3营。该营的对手,是来势凶猛的美骑一师5个步兵营,配有4个炮兵营、11辆坦克和5辆装甲车。

6月1日当天的战斗中,3营杀伤美军300多名,保住了阵地。第二天、第三天,敌军不断增兵,阻断了3营各连之间的联系,营部与团指挥部联络也中断了。危急状况下,7连指导员赵满增不顾负伤,指挥全连投入战斗,用机枪扫射敌人,连续打倒20多个敌人,自己负伤三处,最终拉响手榴弹,与敌军同归于尽。

在3营营部,营长、教导员埋掉文件,组织仅有的18名战斗人员,用石头、铁锹、刺刀消灭爬上阵地的敌人。战至下午13时30分,我军援兵终于赶到162高地,击溃敌军。当日夜间,3营撤出战斗,将阵地完好交给友军。

四天三夜的防守中,3营抗击数倍于己的敌军,打退十余次进攻,毙伤敌军1300多人。

奋勇战斗的志愿军

左翼189师承受的压力更大,在233.2高地、种子山、古南山一线阵地,与敌军展开激战。

种子山,海拔665米,位于防守阵地前沿中部。6月1日到2日,189师566团与敌军反复拉锯,围绕种子山主阵地进行争夺,付出了重大牺牲,延缓了敌军合力进攻的时间。

3日,战况日趋激烈。这天上午,彭德怀站在志愿军总部附近的高处,向铁原方向眺望。傅崇碧则来到了189师指挥所督战,但他并未见到师长兼政委蔡长元。这位作战勇猛果敢的虎将,已经在集中师直警卫部队,准备冲上去了。

真的要到师长冲锋的时刻了。从2日起,东线公路修复完毕。范弗里特协调东南两路“联合国”军,正以两面夹击的态势,由美第3师为主力向东挺进,试图切到189师主力后方。一旦他们成功,南侧种子山的鏖战将变得毫无意义。

3日凌晨开始,美军追加投入第25师,动用航空重磅炸弹和坦克掩护,向纵深猛烈进攻。由于缺乏反坦克武器,189师面临着被敌人分割的危险。这一仗,美军一线战车装备了特殊的速射机关炮,很可能是美国陆军M19-A1双联40毫米自行高射炮,它射速快、火力集中,被李奇微选中用来对付志愿军的波浪冲锋。

蔡长元少将

位于最前沿的566团,已经被打到不成建制,将营编为连、连编为排、排编为班,继续围绕防御纵深高地,同美军殊死战斗。189师不满万人,已坚持了3天,伤亡过半,就快要坚持不下去了。预备队188师已在换防路上,但重新构建工事,需要时间。蔡长元拒绝了准备撤退的命令,转身率领师直警卫部队及大部分机关勤务人员、卫生队人员,投入到东线高地争夺中。

这天晚间,傅崇碧再次见到蔡长元时,他已腿部负伤,是被警卫员硬背回来的。傅崇碧告诉他,188师已完成第二道防线构筑,在古南山、法化洞、金鹤山占领并坚守阵地。蔡长元这才放心退下了,他和人数已不到一个团的189师全体官兵,终于能够睡一觉了。

多年后,当蔡将军离世火化时,眼含热泪的人们从骨灰中捡出了11块乌黑的弹片。那是他在铁原浴血厮杀的证明。

6月4日开始,188师成为新的防波堤,挡住美军愈加疯狂的进攻,“铁原八勇士”的壮举就诞生在此时。

铁原八勇士

5日,刚进入阵地不久的563团1营1连2排,打退了敌军一个营的两次进攻后,被敌军两个营从三面包围于孤立的702高地上,1营曾获得过“钢铁营”称号,2排也获得过“特功排”的光荣称号。这次陷入敌军的包围,让杨成武和傅崇碧心中很焦急。

563团团长马兆民报告说:他和2排最后一次通话时,知道还剩8个人。到午夜时,2排阵地上还有火光和枪声,这说明阵地还在他们的手中。这一夜,天空始终淅淅沥沥下着雨,派去解围的部队,因下雨路滑和敌军进攻,几次都无法靠上去。

702高地上,在敌军多次进攻下,战士们的子弹越来越少,他们用刺刀、枪托和木棒、石头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再次将敌军打退。在先后毙伤敌军100多人后,八勇士只剩下几颗手榴弹。

副排长李炳群说:“我们不能给英雄部队抹黑,不能给伟大祖国丢脸,要让敌人知道中国人是硬骨头,志愿军战士是钢铁英雄汉。我提议,我们跳崖,死也不当俘虏。”

夜色中,八名战士先后跳下五丈多深的悬崖。李秉群等5名战士壮烈牺牲,1名负伤的班长和2名摔伤的战士,向我军阵地爬行,后来终于获救。

这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谱写的与“狼牙山五壮士”同样壮烈的诗篇。

团长马兆民

6月7日到9日,战斗还在延续。

铁原城外原来森林茂盛的山地,被凝固汽油弹烧秃了。无论日夜,都听不见枪声,只能听得见炮弹爆炸声,铁原以南半面天空都是红色的。阵地上,志愿军各单位几乎相互隔绝,战士们疲劳到趴下就能睡着,敌人冲到跟前才醒来,马上继续打。一线部队全部都拼了刺刀,到处能听见“坚决守住阵地”的呐喊,随后就是同归于尽的手榴弹爆炸声。

63军几乎将所有兵力都填到了前线,机关干部、通讯员、炊事员,全部上了战场,杨成武将兵团警卫营派给傅崇碧防守军部,转手就被他派上了战场。

到6月10日,美第9军突破了63军左翼友军防线,铁原东面完全暴露,美军开始从西向东包抄迂回铁原。事态紧急,傅崇碧下令,立即炸开铁原南侧水库,造成道路泥泞,以迟滞消耗敌军的机动力。同时,他要求564团全团各营组织突击队,向敌军实施反击,打退敌人进攻。

当天晚上,志愿军发现美军在涟川附近的平地用坦克围成阵营休息,根据187师徐信的建议,傅崇碧集中了上百门火炮,在20多分钟内向敌军突然倾泻了数千发炮弹。187师趁机向敌夜袭,缴获了部分战利品。这次,美军被打蒙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打了十几天,面前这个人数、装备都不占优的63军,仍有还手之力。

志愿军死守阵地

6月11日,李奇微代表“联合国军”司令部,下达了暂停超越铁原线攻击的命令。他知道,自己将志愿军困在临津江以南的设计,终究无法实现了。

6月12日,彭德怀司令员在电话中告诉傅崇碧,铁原的物资和伤员基本运完,3兵团已转移出来。二梯队40军即将接替63军。交接完成后,63军应撤退到伊川东南休整补充。

部队撤到伊川,彭总风尘仆仆地赶来了。作为志愿军总司令,他亲自迎接前线归来的部队,还是第一次。63军不惜牺牲,抗击了世界上最强大军队4.7万余人的轮番进攻,取得了歼敌1.5万余人的辉煌战果。这份殊荣,他们理应获得。

傅崇碧刚经历了重病和鏖战的双重打击,身体暴瘦了十几斤。他从昏迷中清醒过来。他睁开双眼的第一句话是:“给我兵。”

彭德怀答应了他的要求。不久后,从西北地区调来的1.3万名老兵补充进63军,祖国人民送来的慰问品,也一车车送来了。

铁原之战后一个月,板门店谈判正式开始……

今天,铁原郡依然分属朝鲜和韩国。每天早晨,这里都能听到军队实弹训练的枪炮声,保持着高度紧张的军事警备状态。在韩方紧挨三八线的小山丘上,矗立着观望台,到此处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

从观望台上看下去,每一座山丘,都在无言讲述那场激烈无比的战事,都在提醒全世界牢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壮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志愿军   司令部   美军   阻击战   敌军   兵团   火力   阵地   坦克   防线   部队   敌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