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当年的真实起居是什么样?

《宫女谈往录》,一本比野史有料、比信史有趣的宫女回忆录。

没有将相王侯、没有君王宝座,一位垂垂老矣的宫女,在絮絮叨叨间聊起当年那一段在慈禧太后身边的日子,一段被真真假假戏说野史装扮得早已分不出样貌的历史片段、被时间淡忘的宫内人起居饮食。

住在储秀

和大家想的不同,故宫内“凡十二宫,各设三屏峰照壁一座,地平一分,随毡宝座一分,随褥铜炉瓶一分,随香几一对,铜角端炉一对,随香东西六,正扭宜内空间及陈t示,几一对,铜垂恩香筒一对,铜火盆一对,大柜一对,大案一对,随陈设六件”(《宫中现行则例》),如果没有经过改建,每个宫殿的制式是差不多的。


储秀宫本身为单檐歇山顶,面阔5间;在光绪九年时,为了庆祝翌年慈禧五十岁的生日,而重施彩叠,重挂联匾,重新装修。

在《宫女谈往录》一书中,是这样描述储秀宫的格局,大家可以对照着看一下,更有代入感:

正中 明间

"储秀宫是五间的结构,分为三明两暗。三个明间是老太后燕居的地方。正中间的一间,设有正坐,是为了接受朝拜用的。除了节日稍坐一会儿以外,轻易不坐在这里。

储秀宫内正间跟卧室连接,等于是卧室的外间,经常放些卧室用的零碎物件,如油布、水壶之类。'叫起'回来在这里换换衣服,然后由司衣的宫女折叠好送到西偏殿,临时收起来。”

走进殿内,正中设着地屏宝座,后面安放着5扇紫檀嵌寿字镜心屏风,上悬“大圆宝镜”匾。

东侧有花梨木雕竹纹裙板玻璃隔扇,西侧有花梨木雕玉兰纹裙板玻璃隔扇,分别将东西次间与明间隔开,东西两侧碧纱橱上,镶满了大臣们敬绘的字画,几乎都是慈禧最喜爱的兰花、香草、玉兰和竹子。


东面

东次间

东梢间

“(东一间)临南窗子有一铺条山的炕,这儿很豁亮,老太后经常坐在炕的东头,临窗的大玻璃,往外一看,全部的储秀宫一目了然。老太后做什么事都喜欢心明眼亮。喝茶、吸烟、用早点、谈话,接见皇帝和皇后、妃子等,大多在这儿。"

"三个明间以外,还有两个暗间。最东头的一间,是东暗间,我们一般都这样叫,也叫静室。是老太后礼佛、想事儿的地方。”

东次间北侧摆放酸枝木雕花展腿方桌配紫檀嵌珐琅扶手椅,东西各有红漆螺钿多宝格。

东梢间东侧靠墙设有一张黑漆嵌螺钿翘头案,案上有钟表和一对象牙宝塔,东墙上悬挂缂丝福禄寿三星祝寿图,两侧挂有壁挂,案前的地面上有一只炭炉。

西面

“尽西头的一间,是她的卧室兼化妆室。靠北墙西头有一铺炕,比双人床大一些。炕上的被褥都是按季节按制度更换的,如冬天要铺三层垫子,夏天铺一层垫子。冬至挂灰鼠帐子,夏至挂纱帐子。临窗东南角有一架梳妆台,这是老太后最心爱的东西...”

“西面架几的匣子里,盛着老太后心爱的首饰。这屋里跟其他的宫最大的区别,是在老太后睡觉的床头,靠着更衣间北面的扇,是一面透明的大玻璃,老太后睡觉是头朝西的,在炕上一歪身,把帐子一掀,就能洞察到外头的一切,这就是老太后精明的地方,不管任何一点小事,老太后也要心明眼亮。"

西梢间陈设

在储秀宫的西次间有炕桌,风格秀丽,配以坐褥、迎手(铺垫器具,常放置于宝座旁或炕上的座垫两侧)、翘头案、小多宝格、挂屏。

西稍间作为暖阁,北面是寝床,床前安有硬木雕子孙万代葫芦床罩,下有垂花楣子;西墙放着黑漆嵌螺钿云龙纹翘头案,墙中间挂着点翠丹凤朝阳三中堂屏,床前东侧墙角处放置着一个黄花梨嵌螺钿盆架。

储秀宫 东梢间花梨木透雕缠枝葡萄栏杆罩

在礼仪性与实用性的功能分区上,储秀宫内接受朝拜的“正坐”与会客谈话的“炕坐”、独思的“静室”与就寝的“寝殿”是有明显划分的:东次间与东梢间以花梨木透雕缠枝葡萄纹落地罩相隔;西次间与西稍梢间以一道花梨木雕万福万寿纹为边框内镶大玻璃的隔扇相隔。

储秀宫后殿 丽景轩

在书中还特意描述了储秀宫的味道,晚清宫廷里的“闻果儿”,非常地富有生活情调:

“储秀宫里,包括着体和殿,在各条案、茶几旁边或桌子底下,有几个空缸,那是老太后薰殿用的。老太后不喜好薰香这类的玩意儿就用南果子薰殿。

乘老太后在体和殿吃午饭的间隙,先在储秀宫换果子。太监用食盒抬着,把旧果子倒出去换上新果子。换缸倒果子的技术非常熟练,片刻的工夫就换完了。体和殿是等太后午睡的时间来换果子的。所以太后的殿里永远是清香爽快的气味。

如果在夏天,气味透过竹帘子,满廊子底下都是香味,深深地吸上一口,感到甜丝丝的特别舒服。如果是冬天,一掀堂帘子,暖气带着香气扑过来,浑身感到软酥酥的温馨。这就是储秀宫的味儿。”

吃在体和

储秀宫原为二进院,清晚期拆除了储秀门及围墙,并将翊坤宫后殿改为穿堂殿,称体和殿,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形成相通的四进院落,慈禧就是选择在此进餐。

体和殿,该殿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体和殿也是五间的结构,和储秀宫是门当户对。不过它中间一间是穿堂门,留作朝见的人和伺候的人往来出入的;东两间连在一起,有两个桌子摆在中间,这是老太后传膳的地方。如果遇到节日,穿堂门一间也摆桌子,叫供膳。

体和殿内部东面花梨木雕玉兰花落地罩

供膳的气派可就大了,分天、地、人三才来供奉。天一桌,在尽东头的一间;地一桌,在穿堂门内;人一桌,就是老太后自己,在储秀宫内陈设东屋第二间。

“西两间中间有虚扇隔开,这是老太后饭前饭后休息、喝茶、吸烟的地方,冬天地当中摆一个大炭火盆,落地的铜丝罩子,防备炭爆火花崩出来烧了衣服。”

“老太后有个习惯,吃饱了饭就不爱再闻到菜的油腻味,所以饭后经常在西二间来休息。尽西头一间,等于储备室,饭后小解等等都在这里。总之,老太后早点在储秀宫用,中午、晚上两正餐,多在体和殿。说俗一点,体和殿就等于老太后的外书房和餐厅。


清 花梨木蟠螭纹镂空提梁盒

寿膳房要敬早膳,有各种粥,如稻米粥,有玉田红稻米、江南的香糯米、薏仁米等,也有八宝莲子粥;有各种的茶汤,如杏仁茶、鲜豆浆、牛骨髓茶汤等。用大提盒盖好,外罩黄云龙套,俗称包袱。

太后坐在明间有条山炕的地方,坐东面西,摆上炕桌,地下抬过一张花梨木茶几,这个茶几和炕桌不高不矮正合适。”


西逃之外

但当时光一转眼到了1900年,义和团闹京津,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光绪八月仓皇出逃,从京城一路向西,奔太原、到西安,回銮又绕道开封,十六个月后方回到北京。

但即使是在狼狈西逃的过程中,慈禧“老佛爷”的架子还依旧摆着,比如她的落脚处:

“正房三大间,老太后临时住,这大概是县官的卧室,陈设不多,可很雅洁,尤其西面一铺床,湖色软缎子夹被,新枕席配上罗纹帐子,垂着山水画卷的走水,两个青绦子帐带,很不俗气。

中堂的北面,一个条山的架几,一张八仙桌子,两把太师椅,鲜红的椅垫,显得很匀称。比起西贯市,土炕,没炕沿,光秃秃的只有一把破簸箕,真是天上地下了,无怪老太后满意。

在这县城驻跸一天。早晨开始‘叫起’,这是离宫后第一次有威仪的行动。吃完早饭,老太后正襟危坐在堂屋东面的太师椅上,梳着两把头,很是端庄,皇上穿青色马褂,浅蓝的绸衫,雪白的袜子,坐在西面也很郑重体面,地上铺好拜毡后,我们当侍女的就回避了。”

对比一下曾经身处庙堂之高的宝座,其间境遇的起落,更是让人感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三星   隔扇   帐子   花梨   宫内   宫女   起居   木雕   太后   宝座   果子   慈禧   当年   真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