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是现在的哪个民族?讲出来你或许不信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古代史也已经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

而且不仅仅是“分”、“合”这种大势,像匈奴、契丹、女真等对中原的侵扰,也是不断缠绕其间。

北宋在历史上一直为辽国所苦,后来辽国被金国灭掉,总共存续了二百多年。

但是辽国人——也就是契丹人,他们的历史却很悠久,据说是匈奴的后代。

而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也通过DNA比对,证实了契丹人在当今仍留有后裔。

辽国的天祚帝在国破后下场凄惨,辽国的百姓也没有被金国人善待,然而他们却能将这支血脉延续到了今天。

他们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繁衍,又在历史长河中慢慢演化成了哪个民族呢?

一、巅峰之缔造、和平之推舟

提到“契丹”,很多人并不会感到陌生,在许多影视剧和小说中,都有他们的身影。

根据现有的典籍文献记载,对“契丹”这个民族的起源之说,最早能够追溯到北魏时期。

到了强盛的大唐时期,契丹也并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只是依附于唐朝的一个小角色。

然而过了“安史之乱”后,这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羽翼渐丰,更是一跃成为了当时的强国。

其中涉及“燕云十六州”石敬瑭这个人,就很值得来说一说。

石敬瑭在契丹大辽的成长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

他亲手奉上的燕云十六州,也为他换来了皇帝头衔。

但这一行为也使得中原地区就此失去了屏障,几乎完全暴露在了蛮夷的面前,从此难以防守。

燕云十六州不仅是中原屏障,还是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区,因此契丹对它一直十分垂涎。

割让燕云十六州,这对于宋朝的统治者来说,是一件能把石敬瑭祖坟骂到冒烟的荒唐行动。

但是事已至此,北宋也只能再靠后天努力,寻找把燕云十六州夺回的机会。

然而天不遂人愿,尽管北宋做了种种努力,却依旧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效果。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虽然一心北伐,但可惜宏图大业未成就已殒命。

此后的宋太宗赵光义也曾伐辽,但却以惨败收场。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辽国的强势。

他们享有地理位置的优势,骨子里又带着天生好战的因子。

随着国力的强盛,在契丹和高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后,认为自己消除了后顾之忧。

辽圣宗与萧太后便率兵亲征,刀刃几乎已经戳到了宋朝皇帝的面门。

辽圣宗

此时宋朝是宋真宗赵恒在位。

他不但不出兵应付这些野蛮人,反而听从大臣的意见,准备迁都避避风头。

好在最终被宰相寇准拦住了。

宋真宗赵恒

寇準请皇帝北上亲征,宋真宗推辞不得,只能被迫亲征。

后来宋真宗在澶州北城门楼见到了“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的场面。

宋朝军队因此士气大振,在作战中也并没有让辽军占到什么便宜。

寇準

虽然开局时咄咄逼人,但是辽军却并没有像他们想象中那样势如破竹。

深入宋军内部的辽军,后来几乎全被包了饺子,进退难支。

萧太后是个有谋略的女人。

她立即请求与宋朝议和,宋真宗开始不同意,后来也答应了,这便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

从后世影响来说,这之后宋辽的来往,确实促进了两地之间的交流融合,有利于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二、昏庸的皇帝、飘摇的王朝

“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便一直保持着相持状态,这百年之间相对来说是和平的。

而此前契丹的辽国也在辽景宗和辽圣宗的共同治理下,实力逐渐强盛起来,几乎达到了王朝的巅峰。

虽然北宋王朝的统治者和百姓一致认为,燕云十六州是属于中原的土地,只认可中原这一正统,所以才会锲而不舍地想要收回此地。

然而契丹人同样明白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也知道“正统”二字的力量。

他们同样努力学习和吸收汉文化,想要成为文明之邦,拥有属于自己的民族自信。

蚕食燕云十六州只是计划的一部分。

契丹族一直都想要深入中原腹地,插上自己的旗帜,宣告自己的正统地位。

可好景不长,一手缔造了王朝巅峰的辽圣宗撒手而去,留下一个儿子即位——就是后来的辽兴宗。

辽兴宗并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才能,而且此人十分急于建功,好战善斗。

他在位时又有腐败滋生,民众怨声载道。

后世有史学家评价他,是导致辽国由盛转衰的君主。

而此后的皇帝也并没有能扶大厦之将倾。

如辽道宗等,他们的统治进一步把这个王朝,推向了摇摇欲坠的境况。

后来的天祚帝耶律延禧更是宠信奸佞,为人荒淫无道,无所作为。

他对官员腐败、民众困苦这些事情视而不见,到处游山玩水,不理国事。

后来,天祚帝在春州盛宴上,不知道是不是实在没得玩了,便指名要女真部落首领为他跳舞助兴。

这是一件十分屈辱的事情,但是女真的部落首领没有几个敢违抗他的命令,只好乖乖跳舞。

但是其中有一个人却没有惯着他,死活就是不肯跳,不过天祚帝也没把这个人当回事。

如果他知道这个不起眼的男人将来会要了自己命,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这个不听话的人便是完颜阿骨打。

1115年,完颜阿骨打登基称帝,建立金国。

金国联合宋朝,战争的矛头直指辽国。

内部腐坏不堪、叛乱四起的辽国已经如风中残烛。

面对金国的强势进攻根本难以招架,最终惨败,辽国被灭。

关于天祚帝的死因,历来说法不一。

不过能够确定的是,无论是哪一种,他的下场都是十分凄惨的。

辽国灭亡后,一向被契丹人蔑视欺压的女真人,也开始反过来欺压契丹人,真是风水轮流转。

很多契丹人没有能力逃走,于是只能改名换姓继续做了金国的子民。

完颜阿骨打

三、散落的子民、民族的融合

辽国的历史总共存续二百多年,其间一共有过九任皇帝。

契丹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契丹文字,并且能够吸收其他国家的文化,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但是除了辽景宗、辽圣宗这样的皇帝在历史上的评价还算不错。

其他的皇帝在位期间的政绩并不可观,甚至令人大跌眼镜。

自辽圣宗逝世,辽兴宗即位开始,这个王朝的根基就已经开始动摇了。

土地兼并十分严重不说,贪官污吏还欺压百姓,导致民怨沸腾。

更要命的是,继任的皇帝也并没有能力去力挽狂澜。

于是那些弊病只能如生锈一般越积越多,最终断送了王朝的生命。

辽兴宗有父亲打下的基业,好战喜功也有一定道理,毕竟过于顺利的日子会使人冲昏头脑。

然而到了后来的天祚帝,在国力衰微、摇摇欲坠之时居然还举兵作战,毫不在意军队的腐朽和百姓的困苦,这便是自取灭亡了。

辽国被灭之后,契丹人便只能散落各处,有的继续做了金人,有的跟随首领另寻出路。

后来契丹贵族耶律大石收拾了残部,在蒙古地区建立了西辽。

只不过这个西辽也并没有存续很久,八十多年后就被成吉思汗踏平了。

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消失,后来在科尔曼地区建立的尔契曼王朝(也称“后西辽”),他们的子民中就有契丹人。

那么他们是否在后来的历史演变中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呢?答案是也没有。

契丹族一直都有和外族通婚的传统,对于血脉并不十分执着,所以倒也易于繁衍后代,存续“香火”。

达斡尔族

而且据专家分析,如今的蒙古、吉林地区还有很多拥有契丹血统的人。

另外,相关领域的专家还利用现代DNA技术得出了结论: 如今的达斡尔族和契丹族血缘关系最接近

辽国在中国的历史上,与其他盛极一时的王朝相比,成绩并不算十分出彩。

不过契丹人统治的辽国也算生命力顽强,至今还有大量后代留存于世。

相较于中原地区对于血统和礼仪的重视,契丹人在通婚方面却有些随性,这也是他们的血脉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

不论如何,这个民族最终经过千百年的交流碰撞,最终也实现了与其他民族的融合,这也是一个历史奇观了。

结语

契丹人骨子里好战勇猛,在多年的历史演变与民族融合中,存续着自己的血脉。

这些人虽然学习吸收了一些汉文化,实则骨子里还是有着野蛮的一面。

无论是平民还是统治者,都遵循原始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

强者可以绝对凌驾于弱者之上,这一点从契丹和女真的“交叉歧视”中便可以看出端倪。

不过古代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这种行为和历史加诸人类身上的的局限性也脱不开关系。

参考资料

《宋史》

《辽会要》

《辽史补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契丹   真宗   女真   民族   王朝   中原   好战   宋朝   北宋   头痛   皇帝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