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中国只有蔡元培和我两个好人!

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请辜鸿铭任教。

其实,辜鸿铭在1915年就应聘为北大教授了,聘他的是蔡元培的前任胡仁源。由于辜鸿铭处处维护帝制,与当时学生的主流思潮有所冲突,所以要求解聘他的呼声已经有了。

蔡元培入主北大之后,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考虑到辜鸿铭确实有真才实学,且蔡元培也留学过欧洲,深知辜鸿铭在西方的影响力,因此力排众议,还是续聘他为文学教授。

所以,辜鸿铭特别认可蔡元培。蔡元培虽然是进士出身,却辞官搞革命推翻了皇帝,但辜鸿铭认为他这是“一以贯之”:“他搞革命就一直搞革命,我保皇就一直保皇。……当下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一个就是我。”

但辜鸿铭的“热情”也给蔡元培惹过不少麻烦。比如,蔡元培旗帜鲜明地支持“白话文运动”,支持文言文的辜鸿铭却到处说蔡元培此举是从大局出发,是无奈之举,是“以毒攻毒”。

又比如,蔡元培招收女生进北大上课,辜鸿铭却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理由,拒绝上课。

还比如,蔡元培受当局压力请辞北大校长,众师生力挽,辜鸿铭自然也保蔡元培,但喊出的口号却是“蔡元培就是我们北大的皇帝”。

辜鸿铭在北大教与西方文学相关的课,还是充分发挥了他的特长:他熟知东西方的文化。比如他把弥尔顿的《失乐园》比作“洋离骚”,把华兹华斯比作“中国的杜甫”,这样学生们就很容易理解和记忆。

但辜鸿铭上课的真正目的并非讲授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宣扬他的政治思想,以及驳斥他不认同的主张。这也是他后来真正惹恼北大学生的地方。

辜鸿铭在面对北大学子时曾有过一句名言:“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但诸位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他其实还有段比较完整的话:“诸位也许笑我痴心于清室,准确来讲,我并非忠于王室,而是忠于中国的政教,忠于中国的文明。我留着辫子,这是一个标记,我是要告诉世人,我是老大中华未了的一个代表。”

这段话在当时提倡“兼容并包”的北大,其实也成不了什么大问题,真正触及一批北大学生“底线”的,是辜鸿铭在五四运动时的举动。

1919年,以北大学生为先锋的五四运动爆发后,与当时社会各界声援学生不同的是,辜鸿铭在当时日本人办的英文报纸《北华正报》上撰文,指责北大学生是“暴徒”,是“野蛮人”。

在辜鸿铭看来,中国根本连宪法都不需要,只要大力弘扬儒家的道德观,国人自有道德感和廉耻心来约束。

其实,对五四运动的指责与辜鸿铭一贯提倡和主张的“道德与秩序”并不矛盾,但这却彻底触怒了当时的北大学生。

一向尊敬辜鸿铭的他自己的学生罗家伦(也是胡适的学生)在第二天拿着《北华正报》怒气冲冲地冲进教室,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质问辜鸿铭:“你既然讲春秋大义,就应该知道‘内中国而外夷狄’,可是你却在夷狄的报纸上发文章骂中国人,你怎么解释?”

一向能言善辩的辜鸿铭愣在当场,气得说不出话,最后只能一拍桌子:“我当年连袁世凯都不怕,我还怕你?”

1923年,蔡元培最终还是辞去了北大校长的职务。

没多久,辜鸿铭也宣布辞职。

他在最后一堂课上对学生讲了这样一段话:“我教诸位学习英文,是希望培养对中国有用的人才,而不是美国化或英国化的洋奴,望诸位同学知我苦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胡适   中国   儒家   华兹华斯   兼容并包   英文   辫子   北大   好人   北大学生   两个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