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杂谈-宇文虚中之死(上)

文|小撰

编辑|枕上史书


宇文虚中,字叔通,成都人,宋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在北宋历任国史编修官、资政殿大学士等职。

宋高宗建炎二年奉命出使金朝,被扣留。后仕金,历任翰林学士承旨、太常卿、户部尚书等职。金熙宗皇统六年,宇文虚中下狱被杀,翰林直学士高士谈受其牵连被一同处死。

关于宇文虚中被杀案详情,金宋双方文献都有详细记载,但关于宇文虚中被杀原因却出现明显分歧:金朝方面的文献力主宇文虚中被诬谋反,以藏书获罪致死;但宋人的记载却谓虚中是真的图谋起事,因事情败露而被害。

同一件事在同时代人那里却出现完全迥异的记载,其间谁是谁非,至今尚无定论,宇文虚中之死由此成为金、宋史中一桩沉积八百余年的疑案。

综合金朝的史料看,似乎可以肯定宇文虚中案绝非一起谋反事件。但即便如此,金朝方面的记载仍有疑点:其一,唐括酬斡是何许人?他和宇文虚中有何仇怨以致派其家奴诬虚中谋反。

今翻检史料,发现唐括酬斡仅出现在《金史·宇文虚中传》中一次,从其姓氏看,当为女真贵族。

从史料看,虚中恃才轻肆得罪的权贵当有很多,由“贵人达官”“诸贵”“诸贵族大臣”可以见之。因此,唐括酬斡及其家奴杜天佛留可能只是一个托。

其二,宇文虚中被诬谋反,高士谈却受牵连。既然南来士大夫家皆有图书,虚中为何单指出高士谈呢?而且,高士谈和虚中交情甚好,虚中何苦在死前拉其“陪葬”呢?

综上,宇文虚中被杀案背后当另有原因,而非金朝史料所言虚中被诬谋反,以藏书获罪致死。换言之,金朝方面的史料亦未完全道出实情。

为此,唯有仔细考察宇文虚中在金朝的仕宦履历,以辨明宇文虚中一案背后的真相。

宇文虚中投金事件

宇文虚中于宋高宗建炎二年五月以大金祈请使身份出使金左副元帅宗翰军中,此后直至绍兴四年七月,一直被拘于金左副元帅府所在地云中。

在云中期间,宇文虚中确实守节不屈,不肯为金人所用,并与南宋朝廷往来密切,暗中向南宋通报金军的动向。

同年七月十七日,宇文虚中离开云中去上京,突然接受金朝官职,《金史》称其“朝至上京,夕受官爵。”

此语虽是元人略带嘲讽的评断之辞,但宇文虚中于天会十二年投金确是不争的事实,天会十二年亦是宇文虚中政治态度及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

然而,疑问也随之产生,正如上文所述,天会十二年宇文虚中投金前与南宋朝廷往来密切,并曾力辞金朝官爵,为何此时突然接受金朝的官职呢?

南宋方面的一条材料透露了些许端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当时南宋使臣杨安至云中曾见到宇文虚中。

其后来追述道:“至今年六月内,却到云中府再见相公,具说因依,安覆今秋须回去。又蒙相公分付经一卷、诗一首,又说国相要我入国,恐去……今年七月十七日离云中府,亲见相公入国去。”

据此,宇文虚中离开云中去上京是由于“国相要我入国”,当然此时的虚中可能还有些许犹豫,只说“恐去”。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国相”即时任大金国论右勃极烈兼都元帅的宗翰。而金人后来谈及此事时,满是得意之色,认为宗翰“得汴京时欢喜犹不如得相公时欢喜”,此后更是“通家往来,时复支赐”。由此可见,宇文虚中离开云中赴上京极有可能受到宗翰的征召。

事实上,宇文虚中滞留云中期间,金朝方面就曾拉拢其入伙。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绍兴元年十二月一日,金朝曾欲派宇文虚中前往册立刘豫,宇文虚中“请国相并监军郎君茶酒”,说道“若册立刘豫,与黄河外陕西五路,放过二主归国”才答应,金人不得已最终用张孝纯代替了宇文虚中。

值得注意的是,册立刘豫,宗翰是主要的支持者,而此“国相”正是宗翰,因此,宇文虚中滞留云中时,宗翰即有招募之意,此后虚中应召仕金也就不显得突然了。

但这仍然不能解释为何宇文虚中此时才答应仕金,或许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宇文虚中的仕金与宗翰的入朝有直接关系。宗翰入朝则缘起于天会十年的立皇储之争。完颜杲本是金太宗之弟,以谙班勃极烈的身份作为储君,而其在天会八年的突然去世,导致储位空缺。

至天会十年,太宗病重,储位之争被提上日程。当时有三派势力展开角逐,一是皇族太宗一系,以太宗长子完颜宗磐为首;一是皇族太祖一系,以完颜宗幹为首;三是非皇族的完颜宗翰一派。

其后,宗翰联合宗幹促使太宗立太祖嫡长孙完颜亶为储君,宗翰由此从左副元帅升任都元帅。天会十三年正月庚午,完颜亶即位,即金熙宗。然而,金熙宗即位不久却着手开始削夺宗翰集团在汉地的势力。

在宗幹等的辅佐下,熙宗借任命首批三省最高长官之机,任命宗翰为太保、领三省事、封晋国王,又以完颜希尹为尚书左丞相兼侍中,高庆裔为左丞,萧庆为右丞。此前不久,宗翰的另一亲信韩企先已入朝参与各项改制活动。

以上数人皆为宗翰一党,一时间中央尚书省几乎为宗翰集团所垄断。正是在以上背景下,宗翰一党将权力争夺重心转到中央,宇文虚中正于此时被成功拉拢变节仕金。

其二,宇文虚中仕金也与其守节心态的转变有关。前文述及,南宋使臣杨安曾亲见虚中离开云中赴上京,当时虚中颇显犹豫,只说“恐去”。

事实上当时的虚中的确进退维谷,宗翰入朝预示着虚中伺机“迎回二圣”的希望将要破灭,而金人也不肯放其南归。

此时的虚中已年近花甲,这将意味着他有可能“碌碌无为”地终老异乡,不仅完不成使命,一生的抱负也就此落空。

从宇文虚中在云中至上京途中的诗作中,似乎可以瞥见虚中守节心态的变化。其《过居庸关》一诗中有“节旄都落尽,奔走愧平生”之句,似乎表达出宇文虚中对劳碌无功的守节行为逐渐失去希望和信心。

而另一首诗作《安定道中》又云:“未甘迟暮景,伏枥意犹存”,则暗示虚中不甘晚年迟暮,仍向往建功立业,老有所为,这或许正是虚中最终选择跟随宗翰仕金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金朝也给予了虚中施展抱负的际遇。当时金朝“方议礼制度”,正进行汉制改革,金帝“颇爱虚中有才艺”,由此宇文虚中的才艺正为金朝所需。

宇文虚中曾给金初重臣时立爱撰写墓志铭,其结衔有“祥定内外制度仪式”字样,可见宇文虚中在金初的汉制改革中确实扮演了重要角色。

或出于以上考虑,宇文虚中最终决定跟随宗翰入仕金朝。

需要指出的是,宇文虚中仕金后,与南宋朝廷便再无往来,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宇文虚中仕金是诚心的,绝非宋人主观期许虚中一直忠于南宋。

况且,自皇统和议签订后,宇文虚中留在南宋境内的家人也一并携家北来,《金史》详载其事,宇文虚中由此也彻底断绝南归之路。

宇文虚中与熙宗朝的政治斗争

宇文虚中仕金后,在金颇受重用,仕途也较顺,宇文虚中刚至上京,主掌词命和制定礼仪。

宋高宗绍兴四年宋人王绘出使金朝,金朝的接伴官李聿兴言:“本朝目今制度……皆是宇文相公共蔡大学并本朝十数人相与计议”。

又《金史·宇文虚中传》载:“天会十三年,熙宗即位。宗翰……乞致仕。批答不允,其词虚中作也。”

可见虚中初至上京,即受重用。除了虚中本身的才艺外,当时宗翰集团势力正盛可能也是重要原因,且宗翰的另一心腹韩企先当时正在中央主持汉制改革。

宗翰集团势力的强盛给予了宇文虚中施展才华的机会,然而此时女真贵族间的党争也愈演愈烈。

虽然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能证明宇文虚中参与了熙宗朝的政治斗争,但作为宗翰集团援引的成员之一,宇文虚中未必能置身事外。

巧合的是,宇文虚中在金朝的仕进之旅与宗翰集团势力的兴衰颇有相关性,有证据表明,至天眷二年以前,宇文虚中的职位一直没有得到升迁。这段时间正是熙宗联合宗磐集团打压宗翰集团的时期。

天会十五年,完颜宗磐等率先发难,以坐脏罪致宗翰的心腹高庆裔入狱,熙宗借此斩杀了一批宗翰的党羽。是年七月,宗翰愤懑而死,宗翰集团的势力由此大受打击。

宗翰死后,太宗一系的宗磐集团势力大张,熙宗不得已又援引宗翰集团的成员归朝联合打压宗磐的势力。

那此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政治斗争,宇文虚中的死亡是否与此有关呢?下篇中会进行详细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宇文   相公   南宋   上京   史料   元帅   天会   势力   杂谈   金朝   集团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